其实严格地说,37℃只是体温概略的数值,因为身体各部位的温度会略有差别。我们皮肤的温度通常比体内的温度大约低3℃~4℃,你可以把温度计放在舌头下,或夹在两个指头之间量一量,就会看到差别。口腔和肛门的温度也不相同,后者的温度一般比前者高1℃。此外,由于活动所产生的器官的新陈代谢与血液流动的变化,也会使体温有所改变。让我们的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的调节机制,是由在我们脑部深处的一个系统所控制,叫做“下视丘”。如果下视丘的“体温测量报告”说身体太冷了,皮下密布交织的小血管就会收缩,这样可以节省热量;假如它认为太温暖了,微血管就会扩张。同时,激素信息前往汗腺,命令汗腺透过皮肤的毛孔分泌水分,也就是汗水。这时,送往脑部的讯号会强烈建议:采取行动改变原来的状态,例如穿上衣服,或把衣服脱掉,目的始终都是要保持固定的体温。
生物学上把动物分成“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两种。大自然为什么会进化出恒温动物?若要保持恒温,需要复杂的脑子对身体进行精密控制,所以在已知的物种中,只有非常小比例的生物采取这种进化过程。至于为什么这些物种会如此,科学家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一种假说认为,脑在恒温下运作得最好,所以在自然选择中,恒温动物被选择下来。当然,脑部简单的低等动物所选择的生存方法虽然不同,但对其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是最有利的。只是对我们而言,恒温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就算保持体温的恒定可以使人体的运作最稳定,那么为什么温度设在37℃呢?根据热传导的机理,有些科学家认为,我们的体温之所以设定在37℃,和我们在20℃的房间中感到舒服的原因一样。
(摘自《东方早报》)
爱华网 www.aIhUaU.com欢迎您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