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寺庙 桑耶寺
桑耶寺在藏传佛教历史上的意义非比寻常。虽然在松赞干布时期随着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嫁到吐蕃,佛教寺庙开始在吐蕃兴建,但寺庙没有僧人和佛经,只供有佛像。赤松德赞(金城公主之子)即位赞普之后大力弘扬佛教,先后从印度引请了佛教高僧寂护和莲花生大师到吐蕃传播佛法。寺址由莲花生大师测定,建筑则是寂护大师根据“坛城”原理设计规划。公元779年桑耶寺建成,赤松德赞邀请内地、印度高僧传经译经,首批七名吐蕃贵族子弟出家在此为僧,史称 “桑耶七觉士”。七觉士中就有萨迦派的创始人款氏家族的贡却杰布。桑耶寺成为藏地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庙,藏传佛经逐渐进入了前弘期的鼎盛时期。佛教徒曾经在桑耶寺“佛苯之辩”中大败苯教,782年,来自唐朝和印度的两派僧人也就汉地禅宗还是印度大乘中观派在西藏的主导地位进行了大辩论,最后以密宗修行为主的印度佛教占了上风。
中央的四层的“乌孜大殿”象征世界中心,也是桑耶寺的精华所在。大殿金顶为汉式风格:三层的“无柱殿”则代表了印式风格,全无立柱,由斜柱连接四壁与殿顶梁而成;其余楼层为藏式。所以也被称为“三样寺”。
无柱殿
楼梯扶手
为了防风御寒窗户都不大
乌孜大殿四个角分别建有红、白、黑、绿四色塔,这是我在其他寺庙未见过的。四色塔多数人认为代表四大护法降魔驱灾,但也有人认为是代表佛祖悟道涅槃等四个阶段。

这张用来做了头图的照片也是在桑耶寺照的
桑耶寺原为藏传佛教中最古老的宁玛派的中心寺院,后因多次失火却无力修缮,僧员大减,香火渐衰。直到14世纪下半叶萨迦派高僧索朗坚赞主持重修,之后桑耶寺大部分由萨迦派掌管,堪布也由萨迦派指派。宁玛派所属的就只有护法神殿了。
桑耶寺的建筑外观看上去都很新,估计是重修的缘故,里面的壁画和佛像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不过那天时间不够充裕,回来才知道寺内吐蕃时期的“兴佛盟誓碑”和西藏最古老的铜钟也没注意,有机会的话下次再去看看。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