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繁花》等上海八部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上海作家金宇澄蛰伏多年写就的这部作品最初从网络起步,在《收获》发表后出版单行本目前销量已超过20万册,创造近年纯文学出版物的一个“奇迹”,并在两年间拿遍国内小说界几乎所有重要奖项。
■ “导游”:金宇澄,这位蛰伏文坛多年的上海爷叔,以一部《繁花》轰动海上文坛。他以沪语的调子记录下30年上海风情,一街一景切切实实,叫人倍感亲切。
■“地陪”:洪柯,上海老建筑文化强烈爱好者。东张西望,走街串巷,寻访上海各处老建筑,搜集背后历史故事。活在当下,却心系旧时代的“老”男孩。
【皋兰路·东正教堂·阿宝和蓓蒂家】
《繁花》:阿宝十岁,邻居蓓蒂六岁。两个人从假三层爬上屋顶,瓦片温热,眼里是半个卢湾区,前面香山路,东面复兴公园,东面偏北,看见祖父独幢洋房一角,西面后方,皋兰路尼古拉斯东正教堂,三十年代俄侨建立,据说是纪念苏维埃处决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打雷闪电阶段,阴森可惧,太阳底下,比较养眼。蓓蒂拉紧阿宝,小身体靠紧,头发飞舞。东南风一劲,听见黄浦江船鸣,圆号宽广的呜呜声,抚慰少年人胸怀。

大都会舞厅位于江宁路南京西路口,建于1934年,也是旧上海大名鼎鼎的舞厅之一。与百乐门舞厅的西式摩登风格不同,大都会舞厅走中式风格,八角亭的外形,内外雕梁画栋,如同皇宫,舞厅正中的穹顶下则是圆形舞池。其原址是曾举办过蒋介石宋美龄婚礼的大华饭店,后饭店毁于大火,土地出售后才兴建了美琪大戏院和大都会舞厅。解放后,舞厅改作静园书场。直到1988年,改建为大都会欢乐园,后被拆除,建造梅龙镇广场。
为何小毛和菊芬眼中“上海最好的跳舞厅”是大都会,而不是百乐门?也许是由于解放后舞厅逐渐关闭,百乐门改为“红都影剧院”,当时其仍未恢复成舞厅。(作者 小暖)
(来源:申江服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