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管不住嘴的“无肉不欢、三高(高油高盐高糖)饮食”,迈不开腿的“以车代步、上班电脑扫描仪、回家沙发土豆”等因素正是胖子和正在成为胖子的必经之路。
肥胖是慢性病的罪魁祸首,比较常见的慢性病,比如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都和肥胖有密切的关系。中国BMI大于28以上的肥胖人群现已突破1亿人口,肥胖率已突破10%,并且城市成年人体重超重者已经突破40%,我国肥胖患者的增加速度已经超过部分发达国家。肥胖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
中国减肥指数显示:中国女性对肥胖更为敏感。中国女性的肥胖意识标准是20.5。当BMI值大于20.5时,普通中国女性感觉自己胖了,开始出现减肥的意愿和行为。人的身材标准更加严格。当BMI达到20时,29岁以下年轻人就认为自己需要减肥了,因此他们成为中国减肥人群的主力军,占总减肥人群的79.4%。不同年龄段对瘦身的需求不同。30岁以上表示有瘦腰需求的人群高达61.1%;而20岁以下年轻人除了腰腹以外,更加注意腿部的线条,20岁以下年轻人中表示要瘦腿的约占其中1/3。
41%的瘦身需求人群主要靠节食减肥,40%用减肥产品,19%用运动减肥;经常走动的人群占比15.4%,经常坐着的人群占比84.6%。
衡量是否肥胖和标准体重,国际上通用的指标为体重(BMI)指数,也叫身体质量指数,即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对亚洲人而言,BMI保持在18.5—22.9之间为正常,23—24.9之间为超重,超过25则为肥胖。从数值来说,超重和肥胖其实很接近。
超重危害多

小胖墩易患糖尿病
1986年,我国首次进行了全国8大城市0—7岁学龄前儿童的肥胖调查,结果表明,因营养过剩导致肥胖者不足0.91%;而到了1996年,肥胖率达到1.76%;现在,我国大城市的儿童肥胖率已达10%以上。儿童肥胖症在我国发病率迅速增加,流行势态已相当严重。尤其在城市,“小胖墩”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大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如此迅速的增长已使肥胖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儿童和青少年的主要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