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字子美京兆人 揭秘:唐朝的“京漂族”:杜甫曾在长安漂泊10年

  唐朝京漂族杜甫:京漂族是指那些长期在京城工作和生活但没有京城户口的流动人口。据报道,如今北京的京漂族多达360万人。这个数据仅指在北京居住了半年以上并且办理了暂住证的人数,如果算上短期的和没办暂住证的,估计不少于500万人。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 揭秘:唐朝的“京漂族”:杜甫曾在长安漂泊10年

  京漂族算不上新生事物。唐朝的时候,首都长安就有不少京漂族。如大诗人王维、杜甫、孟浩然等,都曾当过京漂族。

  王维15岁时就到京城交游了。由于天资聪明,多才多艺,王维一到长安很快就成为王公贵族的宠儿。《旧唐书》中说:“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尤为岐王所眷重。”此外,从王维的《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等诗也可以看得出,他经常是王府的座上客。

  王维虽然在京城混得不错,但毕竟是京漂族,身在他乡难免经常思念故乡和家人。17岁那年的重阳节,他作了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实际上也是当代京漂族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不过,王维的京漂生涯还是挺值的。由于在京城结识了众多上流社会的知名人士,为他在科举考试中胜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1岁那年,他便考中了状元。王维算是京漂族中的佼佼者。

  与王维比起来,杜甫的京漂处境就差多了。从35至44岁,杜甫在长安整整漂泊了10年,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及第。父亲去世后,他断了生活来源,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迫于生计,他只好从野外采来一些草药,到长安城里摆地摊。有时候卖药挣不到一天的伙食费,就只能到熟人和朋友家去蹭饭吃。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对自己的这段穷困生活描述道:“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后人称他的这段经历是“落第高才苦长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3751/279300858552.html

更多阅读

《新唐书·杜甫传·李白传》节选及翻译 杜甫传翻译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

木子美:我还想和gay结婚呢

              木子美,被称为改写了中国博客历史的人或者“用身体写作的美女作家”,不过她更喜欢别人称她为“一个有思想有文化有个性的女青年”。20

王猛为京兆尹翻译 王猛为京兆尹 王猛为京兆尹-王猛为京兆尹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

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释1. 《南乡子》:词牌名。京口: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市区东北

声明:《杜甫字子美京兆人 揭秘:唐朝的“京漂族”:杜甫曾在长安漂泊10年》为网友搶心奪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