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癌性溃疡的基本方
生肌敛疮类:如紫草、生黄芪、当归、血竭、皂角刺、珍珠粉等。

常用方方1(溃疡洗剂):生黄芪10g,生大黄30g,紫草60g,血竭、儿茶各20g。前3味药煎浓汁约30ml,后2味药研极细末兑入混匀,高压消毒后外洗患处或局部湿敷。方2:生黄芪、当归、生大黄、蜂房各30g,紫草、红花各10g,水煎约30ml湿敷患处。亦可用于良性溃疡及褥疮。
燥湿敛疮类:如五倍子、车前子、芫花、重楼、儿茶、苦参、蛇床子等。这类药的水煎液对渗出性皮损有较好的燥湿收敛作用,可改善微血管通透性,起消肿作用。常用方:生黄芪60g,猪苓、车前子(包煎)、黄柏各20g。浓煎至50~60 ml,湿敷患部。
清热解毒类:常用生大黄、黄连、黄柏、黄芩、败酱草、蒲公英、金银花等。药理学早已证明这类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有效地预防感染。方1:黄芩、黄柏、生大黄各30g或加黄连10g。这4味药为常用清热解毒药,并有一定燥湿作用,可明显减少局部炎性渗出。方2:生石膏、生栀子、生大黄各30g。上药研极细末高压消毒备用,用时取新鲜鸡蛋清调敷患处。本方除有清热解毒作用外,鸡蛋清还有固涩和生肌的功效。
止血类:常用仙鹤草、白及、荷叶、大蓟、小蓟、侧柏叶等。这类药主要用于癌性溃疡的反复渗血、顽固的血性分泌物。白及使用时研成细粉,高压消毒后撒敷患处。
止痛类:如延胡索、乌药、白屈菜、没药、乳香、罂粟壳等。这类药通过活血行气,化瘀解毒达到止痛目的,对癌性疼痛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常用方:当归、乳香、没药各20 g,红花、生大黄(后下)各 10 g,煎汁外敷患处。
抗癌类: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上柏、龙葵、蜂房等。临床和基础研究均显示这类药的水煎液有较强的抗癌作用。
常用皮肤引经药有地肤子、白鲜皮、苦参等。临症时强调用引经药,虽用药量少,但其指向性强,可率领群药直达病灶而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