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午门血案 明朝午门血案 明朝的午门血案是怎么回事?午门血案事件概况

明朝午门血案 明朝午门血案 明朝的午门血案是怎么回事?午门血案事件概况

  “土木堡之变”,是改写明朝历史的莫大国耻。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大举入寇,明朝大太监王振“挟帝亲征”,明英宗朱祁镇亲率数十万大军迎敌,结果遭遇惨败。八月壬戌(十二日),瓦剌兵追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境内),混乱中明英宗被抓了俘虏,王振被乱军杀死,明军几乎全军覆没。随后,瓦剌军进逼明都北京。

  噩讯传来,京师震惊,百官恸哭。国不可无主,皇太后孙氏命郕王朱祁钰监国,并立明英宗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八月癸酉(二十三日),朱祁钰“摄朝午门”,设立临时朝堂,准备商议如何击退瓦剌军。群臣认为攘外必先安内,“土木堡之变”导致皇帝被俘、明军溃败的罪魁祸首是王振,如今擅权乱政的王振已死,但其亲信党羽还在,应该彻底清算,当务之急是铲除朝中的奸恶势力。

  当天,在一片哭声中,“群臣劾王振误国罪”。都御史陈镒代表群臣上奏,历数王振犯下的滔天罪行,请求朱祁钰诛杀王振全族,并称“振倾危宗社,请灭族以安人心。若不奉诏,群臣死不敢退”。陈镒的奏言,说出了群臣的心声,众人纷纷响应。朱祁钰不知所措,下令择时改议,群臣则不依不饶。没办法,朱祁钰只得派锦衣卫指挥马顺前往,负责籍没王振全家,并要求群臣退下。

  马顺是王振的党羽成员,之前帮王振迫害过不少大臣。群臣认为,派马顺去执行任务,显然不妥,要求派陈镒去。朱祁钰不听,一味地要求群臣退下,马顺也趁机厉色呵叱群臣,一下子激起了群愤。给事中王竑虽然是文臣,却也是个“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的血性汉子,本来就对马顺不满,如今见他狐假虎威训斥群臣,更加愤怒,于是小宇宙爆发,“奋臂起,捽顺发……且骂且啮其面,众共击之,立毙”。

  未经许可,当着监国朱祁钰的面,群臣将马顺殴打致死,这在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历史中是最为严重的一次恶性朝堂斗殴。马顺之死,“朝班大乱”,朱祁钰吓得急忙起身躲避,群臣则紧跟其后,紧追不舍。

蓝月传奇 美女陪玩 热血传奇 套装赠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4051/396420860641.html

更多阅读

“绝不妥协”的罗马,陈嘉庚,明朝,拿破仑 罗马2和拿破仑

皮洛士战争时“绝不妥协”的霸权主义;陈嘉庚“绝不妥协”的傻逼霸权主义;明朝“绝不妥协”的傻逼自杀主义;拿破仑“绝不妥协”输光了一切;只有在公有制帝国的传统文化中,才会把(威胁)闭关锁国,视为对他国政治要挟的手段,也只有在公有制帝国的

明朝的《皇明千家姓》杂谈 杂谈

明朝的《皇明千家姓》杂谈由于《百家姓》在编写上的优点,就使得后来各种《百家姓》的改编本终不能流行开来,即使像康熙《御制百家姓》动员政府的力量加以推行,也未能撼动原本《百家姓》的地位。各种《百家姓》改编本的目的,为使姓氏编

明朝为何在1644年灭亡 明朝灭亡

明朝为何在1644年灭亡1644年,中国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故宫后景山的一棵老槐树上,明王朝正式灭忘。那么,明朝为什么会在1644年灭亡呢?灭亡的真实原因是战争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呢?一场席卷全国的鼠疫,把大明王朝推向了万窃

明朝王恭厂大爆炸 王恭厂大爆炸维基百科

明朝天启六年五月初六,也就是公元1626年5月30日,北京发生了一次极为强烈的大爆炸。其惨烈程度与诡异程度,实在可以称得上是“古今未有之变也”。事发当天上午,北京天气晴好。约9时许,人们突然听到有不明的响声,由城东北向西南传来,伴随着

声明:《明朝午门血案 明朝午门血案 明朝的午门血案是怎么回事?午门血案事件概况》为网友未来我陪你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