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饮食疗法 肿瘤专家徐光炜:多少肿瘤患者留恋人间的最后权利被无情剥夺

导语:

癌症一旦确认治愈无望时,患者及其家属实际上面临“在生命的数量和质量之间作出选择”。有意思的是,多数对医学知识有较深了解或患者自身是医师者,往往选择在自己人生最后的珍贵时光里,尽量与亲人一起享受生活,少遭罪。因为他们的专业知识及多年临床经验使他们深知药物和手术等治疗的局限性,以及这些针对肿瘤的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生活质量摧残和巨大的痛苦。而对于临终病人而言,最恐惧的莫过于在巨大的痛苦中孤独地离开人间。

自“魏则西事件”见诸报端后,关注者日众。此事貌似对晚期癌症患者是否适用免疫治疗的具体业务问题,其实涉及面颇广。诸如为何此等事件多见于其运行经费由国家全额承担的部队医院?何以由游医发展起来的莆田医疗竟占民营医疗的80%?全球享有盛誉的谷歌咨询,国人为何无法享受?……这些令人深思的深层次问题,相信随着国家的深化改革将逐步予以解决。本文仅就此具体事例,从医疗层面谈些拙见。

肿瘤患者饮食疗法 肿瘤专家徐光炜:多少肿瘤患者留恋人间的最后权利被无情剥夺

一、如何看待免疫治疗

籍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防治癌症,是人们向往已久并已探索逾半世纪之法。然因癌症不同于外来的细菌或病毒,是由自身细胞逐步演变而成,不易被自身免疫系统识别,即使将癌细胞进行异构,或用各种因子激活免疫系统,籍传统的体液或细胞免疫的方法,也殊难奏效。

然则,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学研究的进展,对癌症何以能逃逸自身免疫的监视,有了新的发现及认识,由此才衍生出有异于以往“细胞免疫疗法”的CART、PD I或是DC-CIK等这些新的免疫疗法,并取得佳效。由于目前学术界尚未对“免疫治疗”作出明确的定义规范和范围的界定,所以目前一般认为与免疫系统相关的治疗方法,都统称为“免疫治疗”。因此“免疫治疗”涉及面甚广,有如“化疗”乃是众多化学药物及各个不同的化疗方案的总称,而上述的几种在国外取得佳效的新的免疫治疗技术,由于国内对某些药物的应用尚存在限制,因此相关的治疗尚未能开展。

正由于对有关癌症免疫机制的认识有所突破,癌症治疗显出新的曙光,于是众多研究机构及制药企业均群起而攻之,新的药物及技术不断涌现。今年6月份在副总统拜登也参与的美国临床肿瘤年会上,又公布了帮助免疫系统抗击一些具较强致死性癌症的两种新药,Merck公司研发的新药Keytruda可使40%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至少存活三年以上。而BMS公司研发的新药Opdivo,确能延长23%晚期肺癌的生命至少两年以上。这两种药物均作用于阻断一种肿瘤用来逃避免疫监视的叫做PD-1的蛋白质,从而达到阻遏肿瘤的目的。由于疗效显著高于传统的化疗药及老的免疫药CTLA-4抑制剂(Yervoy),副作用又较小,因此,受广泛好评。更有报告,如将Opdivo与Yervoy联合应用于PD-L1高表达的肺癌患者一线治疗,可使客观缓解率达到了惊人的92%,这就是为何人们对精准医疗及免疫治疗寄以厚望的原因。目前尚在临床试验中的该类免疫新药及各种药物的组合颇众,分别针对其增强识别或杀伤癌细胞的不同环节,相信今后各种治疗癌症的免疫新药及各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方案会不断涌现。但必须注意的是:

1.这些新的免疫治疗药物或技术,有异于传统的细胞免疫治疗,魏则西疗效差就不难理解了,因此必须善于识别免疫治疗的良莠之别。

2.即使这些新的免疫治疗的疗效,也有一定百分比,且常与癌症的不同分子分型有关,而目前多数药物尚较难在治疗前预测其疗效,即使有效也尚限于生存期的延长,能否根治而愈尚有待观察。

3.由于该类新疗法前期的科研投入较大,再加治疗前常需做基因检测,所以价格不菲,约需人民币百万之数。

4.这些新药或新的治疗方法,进入中国市场尚须经中国药检部门的审批及临床试验的验证,有待时日。

二、如何对待晚期癌症

现今的常见癌症大致可分为与感染有关或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两大类,前者多见于欠发迏地区,后者则在经济发达地区多见。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癌症发病承受着此两大类癌症的双重负荷,由于各种致癌因素的迟发效应,即使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在今后的20余年,我国癌症的发病及死亡仍将是一上升的趋势,将会有近1/4的成员循此途离开人间。换言之,在升入天堂前必将经历晚期癌症的阶段,这不但是对医疗或个人的一个挑战,也将是一严峻的社会及家庭问题,何以处之?

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人力难以违抗。在众多慢性疾病中,当以癌症的威胁最大。诚然癌症并非不治之症,对早期新发的癌症患者,治愈的几率相对较大,无疑治疗的重点是肿瘤,力求予以根治而求其治愈,但在现实社会仍有众多患者首次治疗后发生复发或转移,甚至一旦确诊就已是晚期者,也并非罕见。当然,人体的癌症众多,其生物学行为也各异,并非所有癌症一旦发生复发或转移即意味死亡,但治愈机会大减,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所以,当面临此处境时应客观地冷静对待,切忌感情用事,应多方征求诊治意见,一旦确认治愈无望时,患者及其家属实际上面临“在生命的数量和质量之间作出选择”。作者行医已逾60年,这种情况并不鲜见,有意思的是多数对医学知识有较深了解或患者自身是医师者,往往选择在自己人生最后的珍贵时光里,尽量与亲人一起享受生活,少遭罪。他们并不选择“近水楼台先得月”——为自己使用最昂贵的药和最先进的治疗手段。相反的是他们继续仅选择较少医疗干预的对症或支持治疗。因为他们的专业知识及多年临床经验使他们深知药物和手术等治疗的局限性,以及这些针对肿瘤的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生活质量摧残和巨大的痛苦,衡量其利弊得失,在两害取其轻的原则下,他们非常明智地选择了较少痛苦和家人平静地分享最后时光的离开方式,因为他们知道临终病人最恐惧的莫过于在巨大的痛苦中孤独地离开人间。所以,针对晚期癌症患者应将救治的重点从“清除癌症”转向“提高生活质量”,在尽可能保持较好的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争取延长生存期。

正有鉴于此,域外国家已有“安乐死”的立法。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缺乏对“死亡”的教育,普遍视死亡为畏途,“好死不如赖活”之说流传甚广,流毒匪浅。临床实践中,在更多的情况下,由于患者此时已“油尽灯熄”,身体极度衰弱,更由于所谓的“保护性医疗”,对自身的病情也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甚至为其提供“假情报”,使其实际上已丧失了对其病情的判断能力和决定权。而“求生欲”又是人之常情,医生们又有救死扶伤的“天职”,亲人们的尽“孝道”,再加上其他社会上的综合因素以及现今医患关系不正常的现实,医师难向患者吐“实情”,其后果使患者留恋人间最后权利被无情地剥夺,以至常选择了痛苦而昂贵的针对肿瘤的治疗,徒劳地试着延续亲人将逝的生命。魏则西的事例不正是如此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虽无法避免,但“人财两空”的结局似可改善。所以晚期癌症患者应树立“生活质量第一”的原则,甚为重要。

另外,维护患者对其病情的“知情权”也不应忽视,不应因是晚期癌症患者而有所改变。当然具体执行时可因“人”而异,可在交代病情的“分寸”上加以掌握,但不应改变其已发展至晚期癌症的实质,这其实也是贯彻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原则,因患者不仅是“生物人”,而且也是“社会人”,是家庭中的成员,也是单位中的职工,他既具有社会职责也负有家庭义务,在其生命的最后时日,理应有充分时间对此作出安排,完成自己的最后愿望,不应以“保护性医疗”而剥夺其“知情权”,从而导致遗恨终生。

当然,“求生欲”可以理解,但切忌“乱投医”及“偏听偏信”,社会上曾流传“欲发财,抓治癌”的说法,在当今社会缺乏诚信,各种骗术层出不穷之际,各肿瘤医院门诊不乏介绍各种治癌妙法的宣传材料及医托,其骗术也与时俱进,较之当年王仙姑的治癌“还阳草”高明多了。不但常冠以高新技术的外衣,也常有翔实的个案予以介绍。为了识别其真伪,对各种所谓的新技术可至各专业网站查询,也可到卫计委系统的各三甲专科医院去咨询。最好寻求两位以上专业人员的意见,至于各种灵丹妙药,则应坚持“个案不可信”的原则,一定要有“量”的概念,求其实际的有效率,这样就易于识别了。另外,需加以区别的是此有效率是指临床治疗疗效,而非动物或体外实验的肿瘤抑制率。

三、医、患沟通至关重要

由于医疗市场化,媒体的不良报道等众多原因,尤其是多年前人大通过的“举证倒置”的错误立法,导致目前全球无双的医患关系失常,伤医现象时有所闻,甚至世界权威杂志《柳叶刀》都发表有关中国暴力伤医的社论,现此社论虽已发表两年有余,国内暴力伤医事件仍有增无减,未见有缓解的现象。其后果之一是医患沟通受阻,使原本应是共同对抗病魔的战友,演变成彼此深具戒心的陌路人。患者深恐“受宰”,医师又颇虑“祸从口出”,稍有不当被对方抓住“话柄”而陷入被动,再加平时工作压力过大,早已超负荷运转,于是除按规定必须向患者交代的、要求其签字同意的各项诊疗手段外,其他就三缄其口,尤其在“举证倒置”的阴影下,医师只能通过消极保护自己来应对,常会导致过度医疗,过度检查,以规避责任。这种情况下,医患关系怎能和谐?因此,很少与患者沟通,更难有感情上的交流了。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固然非医生所愿,应从政府层面采取多项改革措施予以逐步解决,但由于医疗的根本属性还是服务业,因此,作为施仁术的医师在医患关系中还应处主导地位,面对生命受到威胁的癌症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即使在医疗上已不能有所作为的情况下,也应牢记“作为一名肿瘤医生始终应给病人以安慰”的教导,应主动地与其交流及沟通。应该坚信绝大多数患者均是理性的,伤医事件终究是极少数,这是医患双方的无奈与悲哀,医师应改变受委屈及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而积极地予以面对。

由于医患关系间对医疗资讯的掌握是不对称的,尤其当患者面临采用新诊疗技术作“孤注一掷”的抉择时,医师就有责任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详加介绍、分析该新技术或方法的利弊,告知可能获益及并发症的几率,只有确信患者或其家属已有全面而正确的理解时,医师当尊重其最后的决定,切忌在其尚知情不详的情况下做出不当抉择,当然更不应有倾向性的加以诱导,以致遗恨终生,魏泽西事件即为一例。因此,即使在当前医患关系不正常的情况下,也是医者必须遵循的原则。

另外,“循证医学”是当前医界遵循的准则,各种“规范”或“临床入径”等均据此而立,由于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无疑是医学史上的一大进步,但事物均具有两面性,在此执行“循证”的前提下,医生会更倾向于重视各种客观检查的结果而忽略患者的主诉或症状,客观上也由于医师超负荷运转,与病人直接交谈诊病的时间实在有限,区区在门诊或查房时数分钟的接触,怎可能达到充分交流、倾听患者诉说自己病情的机会?其实,根据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这些恰恰不仅是应予以重视的了解、观察患者病情的重要线索,而且更是医患之间进行感情交流的良好机会,甚至是传授科普知识,进行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遗憾的是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医患沟通难以正常地进行,遭至患者受损的后果,此乃是医患双方应共同努力予以妥善解决的课题。

值得提出的是晚期癌症患者不同于急诊或外伤抢救患者,更应尊重其对诊疗工作的意见及最后决定,医师仅是尽力予以帮助而非主导地位。

总之,医患充分沟通,最终受益的将是患者,因此,患者也应善于与医生交流,才能达到更好地对付病魔的目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4051/398850250755.html

更多阅读

肿瘤患者饮食疗法 这样饮食易致肿瘤

 过食温热性食物  所谓的温热性食物,一是指直接感受到的温度过高、过烫的食品;一是指属于中医药性划分中的温热之性食物。因为过于辛热,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所以这类性质的食品最易诱发的是消化系统的肿瘤。  过烫饮食

防癌抗癌 肿瘤专家:记住这16个字,防癌抗癌一步到位!

如今癌症已成为国人的第一死因,防癌也成了每个人民都想知道的事。网上到处有言论说,做什么事能防癌,吃某种食物能防癌,真的可信吗?不过,今天39健康网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荣誉教授、胰腺肝胆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首席专家、中国

肿瘤专家谈癌症自愈 顶尖专家谈癌症,太珍贵了!

          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生活造成的精神压力等等原因,使得我国“癌情汹涌”,人们也日益变得谈“癌”色变。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每天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中国癌症患者年轻化——35岁至39岁年

声明:《肿瘤患者饮食疗法 肿瘤专家徐光炜:多少肿瘤患者留恋人间的最后权利被无情剥夺》为网友外灘上的背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