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独生子女已成为一个新的、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中国出现,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教育问题。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由于社会发展的进程、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独门独户”的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的心理和素质等原因,存在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居于特殊地位、偏重智育、家长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等问题,需要我们的家长密切配合学校和社会各部门,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正确引导独生子女健康发展。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46-02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落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会越来越多,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教育问题,虽然在多子家庭中也存在教育问题,但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更加突出,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
我国历来重视亲子关系,重视父辈对子辈的家庭教育。在封建社会一直把“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之根本。可以说,我国的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在当代,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更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我国几乎是从多子女家庭直接转到独生子女家庭,中间过渡期极短,无论在观念上、心理上、还是教育经验、教育方法等方面,人们都很难适应,仍存在许许多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居于特殊地位
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往往影响他的思想意识。如果孩子在家庭中居于特殊地位,往往会产生特殊化的思想。尽管孩子的特殊地位问题不仅仅在独生子女中才有,但在独生子女中更普遍些。许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极高,被视为“小皇帝”,这极易造成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自私、任性、不合群等不良性格特征。马卡连柯也曾强调指出,父母把爱集中倾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让孩子极端地放任自私,不仅会损害父母的幸福,而且也损害了儿童的成就[2]。在家庭中被供奉为“小皇帝”的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过分关心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都由父母包办,使自己普遍缺乏自立能力,特别是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将来在社会上也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现实中就有研究生因自理能力差而害怕出国深造,最后精神失常成为废人的例子。
(二)偏重智育,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
由于“独生”,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独苗身上,往往对孩子期望过高,对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有的家长为了逼孩子达到自己的要求,甚至采取种种高压手段,使孩子失去生活的勇气,走上了绝路。具体表现在:
1.重视分数。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孩子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
2.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然而家长只知道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让孩子学好功课,促进孩子的智力开发,这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但很多家长只管学习好坏,不管思想品德如何,也不管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对孩子的学习只求高分,不管能力和质量。实际上,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文化学习和其思想品德、个性心理品质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1.社会发展的进程混乱家庭教育。“中国独生子女人格状况与教育调查”显示:有96.5%的父母表示“非常愿意”与孩子谈话;85.7%的孩子表示“非常愿意”和父母谈话;亲子之间“经常谈话”的仅为50.8%。谈话的内容中,谈孩子学习问题的占77.9%。这些数据表明,家长和孩子都希望互相沟通,但社会发展的加快,家长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也更加直露。一方面家长无暇顾及孩子内心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家长中的拜金主义倾向也影响着孩子,阻碍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另外,我们这一代的独生子女是在看着日本卡通、美国动画、喝着可乐、啃着汉堡包、欣赏美国大片、听着摇滚音乐、打着网络游戏、用着QQ聊天中长大的。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鉴别能力不强原因,极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诱惑,产生诸如盲目模仿、迷恋网络等心理现象和行为。
2.选拔用人制度上价值取向问题误导家庭教育。自隋朝设立科举制度以来,国家通过“考试”的方式为有才华的平民百姓开辟了一条可能通向名利和富贵的道路。现在中国虽然不再“按考授官”,但用高考选拔人才,其意义和目的基本相似,高考制度有其一定的科学性,但其弊端也是突出的,考试形式单一,培养出来的孩子高分低能。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国家在用人选人衡量人才上理念不够超前,始终把人们的学历水平看得很重,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用人单位的惯性用人思维,越是名牌大学的学生越容易获得好的工作。处在这样社会背景下的家长自然把高考作为孩子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这就造成了家庭教育中过多地注重智育,忽视了其他教育。
(二)家庭原因
1.独特的生长环境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独门独户”的生长环境,使独生子女缺少与兄弟姐妹以及同龄伙伴相互影响的教育因素。这种特殊的生长环境极容易造成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自私、任性、不合群等不良心理特征[3]。
2.家庭结构的变化影响家庭教育。家庭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独生子女家庭模式单一;二是家庭结构不完整增多。独生子女家庭模式越来越单一,孩子的亲系结构呈倒金字塔形,致使家庭成员把更多的关住度和重心下移到孩子身上。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原因较多,有婚姻自由开放度增加,也有女性地位提高经济独立带来婚姻意识的变化。我认为,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与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尤其是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有很大的关系。每年有1400万下岗职工,昔日稳定的家庭日益受到冲击,家庭解体逐渐成为普遍现象。单亲家庭在教育独生子女上问题尤其多。一方面要照顾上辈和孩子的生活,一方面又要参加工作获得经济来源。这使单亲家长往往忽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忽视了教育。孩子在学业和为人处事上更加异常。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母爱,又缺少至亲的兄弟姐妹的倾述,孩子会出现人格不健全和心理扭曲。另外,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流动的加快,使留守的独生子女比重在增加。对于此类孩子,家长选择要么交给上一辈托管,要么送到寄宿学校。这会使孩子们对父母亲的原始情感没能得到发展,会淡漠亲情。对于孩子正常的人格发展极为不利。(三)个人原因
爱华网 www.aIhUaU.com欢迎您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