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江西各地美食】有人说,要了解一座城市,最快的办法是用味蕾,旅途中有了美食的陪伴才算是完美,有人说离家久了,总觉得绝好风味不过家乡美食。博大精深的江西饮食文化、每一座江西城市都有它独特的味道。
樟树清汤(亦称馄饨、云吞、抄手、樟树传统称之为“猴子”包面)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从明末清初形成,是一道久享盛名的风味小吃。
樟树清汤,以“竹膜纸,包丁香,一投投进了赣江,风吹波浪起,赶紧用碗装”的顺口溜,概述了其特点。即清汤皮子薄如竹膜,馅心殷实鲜红赛丁香,下清汤的水宽大,好似赣江,等水开后,投进的清汤被冲上水面(浮起),即要求赶紧用装好调料(食盐、酱油、萝卜干、陈皮粉、胡椒粉、味精、麻油、香菜等)的汤碗盛装。一碗热气腾腾、香喷喷的清汤就已制成。

传说一:
传说樟树清汤是一个叫孙发云开始传承发展起来的。孙发云是樟树义成人,1803年出生,中年以后在樟树芗溪街专售包面(清汤)营生,由于他的包面(清汤)与众不同,人家一斤面粉擀清汤皮子200~300张,而他却擀出了400~500张,薄如竹膜,别的店家只用猪肉做馅,而他除了精选上好猪肉外,还加入虾米、猪油渣等,使馅料味道特别鲜美,与众不同,又因他的小名叫“猴子”,同时他打清汤皮子用擀面杖,象孙悟空耍金箍棒,慢慢地食客就将他的清汤叫做“猴子包面”。
传说二: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樟树,在药码头(即樟树大码头)闻得一阵阵香味,问随从“何物也?”随从打听回禀“樟树清汤”。乾隆即在一张小桌子旁坐下来,要了一碗品尝,其味鲜香、微辣,乾隆皇帝啧啧有声,越喝越有味,额头沁出了汗珠,去除了旅途疲劳,禁不住拍案而起说道:“清江(樟树原名清江)包面,奇食也!”
张恨水在其《北雁南飞》中开篇所书:“临江府,清江县,三岁个伢子卖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