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下面看一看相关信息吧。
一、作家简介
于丹,1965 年6月28日出生。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播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视协高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视协理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客座研究员、中国新闻研究会、中广学会主持人研究会、中广学会法制节目委员会常务评委、澳大利亚新闻集团首席顾问aIhUaU.cOM。
作为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她分别于2006年“十一”黄金周和2007年春节,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2007年国庆期间,在中央三套“文化访谈录”连续七天播出《于丹·游园惊梦》,深受观众欢迎。根据其讲稿整理而成的《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成为当年的超级畅销书。其中,《于丹〈论语〉心得》首印即达60万册,上市起一年内国内便售出400余万册,中文繁体版、英文版、韩文版、日文版已在世界各地发行。
于丹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她以生命的感悟,让传统经典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先后在我国内地、港台地区,及新加坡、日本京都、马来西亚吉隆坡、法国巴黎、巴西圣保罗等进行百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并刮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
观众这样评价:于丹讲《论语》,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妙趣天成。观之可以忘忧,令人拍案叫绝。
同时,于丹教授还是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从1988年开始活跃在影视传媒实践的第一线,先后担任《在共和国史册上》、《太阳照常升起》、《香港沧桑》等20余部大型电视专题片撰稿人,其中《香港沧桑》获1997年中国电视专题片优秀奖。先后任《正大综艺》、《环球》等电视栏目撰稿人,获1994年、1996年星光奖最佳撰稿奖。担任北京市迎战非典大型专题节目《非凡抗击》总撰稿,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申奥片策划,参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自2000年以来先后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12个电视频道中的近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参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音乐频道筹建,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于丹教授还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四十余家省市级电视台作运营策划,并先后为重庆、珠海、桂林、沈阳、丽江、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提供完备的城市整体品牌规划及城市形象战略方案。

作为教师,于丹于1996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奖,2000年获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2001年获中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北京师范大学十佳优秀教师奖,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200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6年获得“中国十大教育英才”称号,被评为2006年品牌中国年度人物之一,2007年获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所讲课程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2008年初,荣获2007年首都十大教育人物的荣誉称号。
二、作品介绍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做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庄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庄子的思想对我们现代人又有着怎样的启迪呢?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娓娓道来,为我们讲授《庄子》心得。
以上就是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了解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