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黛尔的生活影评 阿黛尔的故事 影评《阿黛尔的生活》:关于代入感、故事、女主和其他

阿黛尔的生活影评 阿黛尔的故事 影评《阿黛尔的生活》:关于代入感、故事、女主和其他

《阿黛尔的生活》:关于代入感、故事、女主和其他

最近才知道看完片问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是一个好习惯。为了理解电影多一点,也为了理解自己多一点;还可以让喜欢的故事,至少是细节,在记忆里停留的时间长一点。

只是有时候要清晰的分辨自己喜好的缘由也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

比如此片。喜欢吗?喜欢!真心喜欢!为什么?看完三天,还是没有想出成套的所以然。怕再不写就全忘了。所以硬着头皮记一笔。 想到侯孝贤在自己的纪录片里一直说:拍故事就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这个故事给我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充满现实感的近距

离,三个小时看得莫名沉浸。第一次看戏的时候感受到那么明确的代入感。每一个段落结束,都晃神觉得自己刚才好像是在故事里,像一个隐形人以非常近非常近非常近的距离观察了人物的一言一行,看得分外真切。是因为镜头拉得够近吗?频繁的特写镜头把观众和角色的距离也拉近了?无解。就像看魔术一样,感受到了奇妙,但是不解缘由。或许只有自己当过魔术师才能更好的分辨他人戏法里的奥妙吧(这也是近期很困惑的一个问题,是否需要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电影?否则永远隔着一层?)。

算了,还是来说故事吧。以下,剧透开始。

读高二的阿黛尔在街头偶遇Emma(大四的艺术系学生),一见钟情,终于确信自己是拉拉。周遭朋友和同学略有察觉,态度不一,有接受的,也有些言语激烈的,阿黛尔在经历最初的内心挣扎后,终于在Emma的带领下慢慢地找到了真实的自己。故事前半段对有同样困惑和挣扎的青少年应该会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此片因为大段直白的性爱镜头被定级NC-17(17岁以下不得观看),但据说北美有独立院线给了“特赦”,接受未成年人入场,理由是青少年有权了解他们自己的生活。这也算业界良心吧!)

但是故事到了下半段,同性题材被弱化,转而慢慢发展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爱情故事。一个细微真实、关于真爱来了又走的故事。爱情来的时候很美好,两人坐在长椅上、躺在草地上聊文学、哲学、艺术和爱,镜头很美,暧昧四溢;爱情走的时候很伤神,两个人哭得那么伤心,却又不知道要怎么挽回,Emma那句You have my infinite tenderness all my life太有杀伤力,才发现原来是那么相爱,莫名戳到哭点。没有轰轰烈烈,讲故事的人把爱放在了平淡的细节里和鲜有的情绪爆发里,反而愈发觉的是真爱。

爱情为什么走了?因为精神世界的差异。阿黛尔的精神世界基本就只围着Emma转,住在Emma家,为Emma办party,认识Emma的朋友,听Emma讲哲学,做Emma的创作灵感,从事一份无所谓喜欢和不喜欢的工作,甚至连社交都可以不需要,只要在一起就可以(Emma希望她更快乐,鼓励把写作的爱好发展成事业,她说在一起就已经很好了,不用把快乐寄放在其他事情上)。Emma则相反,对生活一直都很有主见,有自己的生活圈、喜欢的绘画事业和理解自己的家人,在精神上她可以自给自足,她爱阿黛尔,但是不用依赖,自然也不会时时都陪在阿黛尔身边。于是,一个人的时候孤独和猜忌成为了阿黛尔不会面对的问题,她找了个垫背来填补空虚,最后被Emma发现了。故事终了,阿黛尔还是没有从失去Emma的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4851/40140412145.html

更多阅读

鞍山人看《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姨妈后现代生生活影评

序:本文原文于2007年8月4日发表在本人博客,因原博客被封,特此重发。这部集结了周润发、斯琴高娃、赵薇等几位著名演员的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由于有部分是在鞍山拍摄的原因,早已经被鞍山的报纸渲染得无以附加。我又隐约记得报纸上

阿黛尔的生活结局分析 阿黛尔的生活影评

《阿黛尔的生活》影评解析网友:故事很简单,一个女孩在青春期,对性的感知与迷茫。再到遇到一个人海中,轻撇一眼就无法忘掉的女子,何况头发还是蓝色,这么扎眼的颜色。于是,邂逅,熟知,相爱,生活在一起,不可避免的产生问题,出轨,分手,失恋的痛楚,尝试

更好的生活影评 更好的生活

  一个人可以有一万种生活方式,你可以奋斗换来成功的微笑,你可以嫁给一个有钱的异性,又或者你可以为了钱不择手段。。。。。。。这些抉择只是你的一个 YES或者NO。人从来到世界那刻他就在抉择,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些抉择时你是否想

声明:《阿黛尔的生活影评 阿黛尔的故事 影评《阿黛尔的生活》:关于代入感、故事、女主和其他》为网友撕扯不破的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