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3
主题12
好友3万

积分分享视频:350 部
版主
菜籽27047 粒在线时间2252 小时最后登录2012-10-2注册时间2009-7-4主题1813发消息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cb{margin-right:0}淮城镇 市人民政府驻地镇。在淮安市西部。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1.1万。辖9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1949年设淮城区,1957年改置淮城镇。因系淮安县政府驻地而得名。历为府、县、市治所。 流均镇 在淮安市东南部。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6.3万。辖27个村委会。1950年设流均乡。1958年属泾口公社,1959年析设流均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8年改置镇。驻地流均,因昔地处射阳湖西岸,西水东泄,至此而均平,故名。 板闸镇 在淮安市西部。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3.4万。辖4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1950年建板闸镇。1958年划归淮城镇。1965年析建城郊公社。1983年改置乡。1988年复置板闸镇。以境内板闸自然镇得名。驻地牌楼口,因城隍庙前立有牌楼,故名。 朱桥镇 在淮安市中部。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22个村委会。1958年设朱桥公社。1983年改朱桥乡。1988年改置镇。驻地朱桥。 平桥镇 在淮安市南部。面积48平方公里。人口3.8万。辖4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1950年设平桥乡。1958改公社。1983年复置平桥乡。1986年改置镇。驻地平桥,宋代在平河上架桥称平河桥,简称平桥。 溪河镇 在淮安市南部。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3.2万。辖20个村委会。1958年设钱毅公社,以烈士命名。1961年更名三官公社,1967年以过境的头溪河更名溪河公社。1983年改乡。1988年改置镇。驻地三官殿,曾建有天官、地官、水官殿宇,故名。 钦工镇 在淮安市北部。一指建制镇,一指自然镇。建制镇面积53.7平方公里。人口3.3万。辖21个村委会。1950年设钦工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置乡。1988年复置镇。自然镇为镇人民政府驻地,相传明代曾派钦差大臣在此督河工,故名。 苏嘴镇 在淮安市东北部。面积64.6平方公里。人口3.9万。辖22个村委会。1950年设苏嘴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置乡。1988年复置镇。驻地苏嘴。 林集镇 在淮安市西南部。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2.2万。辖18个村委会。1950年设林集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林集乡。1988年改置镇。驻地林集。 车桥镇 在淮安市东南部。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6.1万。辖1个居委会、28个村委会。1950年设车桥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置乡。1985年复置镇。驻地车桥,明末清初始建,因旧时涧河无桥,偶以水车代桥,故名。 顺河乡 在淮安市东北部。面积68.8平方公里。人口4.1万。辖28个村委会。1950年设顺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顺河乡。驻地顺河集,因居民顺河岸居住,故名。 七洞乡 在淮安市南部。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3.2万。辖17个村委会。1950年设羊集、七洞等乡。1958年属平桥公社,1962年划出设太平公社,1964年以境内大兴庄更名大兴公社,后更名七洞公社。1983年改置乡。驻地七涵洞,因地处京杭大运河第七涵洞而得名。 三堡乡 堡(pù),读作“铺”。在淮安市西部。面积38.7平方公里。人口3.2万。辖21个村委会。1950年设三堡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三堡乡。以地处京杭大运河第三看守处得名。驻地常庄。 宋集乡 在淮安市北部。面积55.3平方公里。人口3.4万。辖19个村委会。1950年设宋集乡。1958年并入钦工公社,1960年析设宋集公社。1983年改置乡。驻地宋集。 施河乡 在淮安市南部。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4.3万。辖31个村委会。1950年设张西乡,以革命烈士张西命名。1958年改公社,1961年更名施河公社,以境内河流取名。1983年改置乡。驻地胡河。 泾口乡 在淮安市东南部。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24个村委会。1950年设泾口镇,以境内自然集镇得名。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置乡。驻地殷舍。 茭陵乡 在淮安市东北部。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3.1万。辖19个村委会。1980年从苏嘴、顺河、钦工3公社析设茭陵公社。1983年改置茭陵乡。驻地茭陵,传因汉楚元王刘交陵墓在此得名,后人误“交”为“茭”。 仇桥乡 仇(qiú),读作“求”。在淮安市东部,苏北灌溉总渠南侧。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4.1万。辖25个村委会。1962年从博里、复兴、朱桥3公社析建仇桥公社,以境内自然村得名。1983年改置仇桥乡。驻地李庄。 范集乡 在淮安市西南部,苏北灌溉总渠南侧。面积90平方公里,人口2.9万。辖23个村委会。1950年设范集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范集乡。驻地范集。 博里乡 在淮安市东部。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4.4万。辖27个村委会。1950年设博里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博里乡。以境内博里沟得名。驻地王庄。 城东乡 在淮安市西部,苏北灌溉总渠北侧。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4.1万。辖19个村委会。1950年设万友乡。以纪念烈士杨万友得名。1958年改公社,1961年以位于城区东而更名城东公社。1983年改置乡。驻地高庄。 建淮乡 在淮安市西部。面积35.5平方公里。人口3.6万。辖18个村委会。1950年设十里、高梁、鹅绒、砖桥等乡。1958年建石塘公社,1981年更名建淮公社。1983年改乡。驻地赵大庄。 南闸乡 在淮安市西南部。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3.3万。辖20个村委会。1950年设南闸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南闸乡。以镇湖闸位于新河南端得名。驻地新河头,因地处新河南头而得名。 复兴乡 在淮安市东北部。面积66.4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21个村委会。1950年设复兴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复兴乡。驻地复兴镇,昔以渔滨河两岸群众集资架桥,取名复兴桥,明末清初兴集,称复兴镇。 南马厂乡 在淮安市西北部。面积25.6平方公里。人口2.1万。辖12个村委会。1981年从席桥、钦工、徐杨公社划出,设南马厂公社。1983年改置乡。因避免与沭阳县马厂公社同名,故加方位而名。驻地王高。 季桥乡 在淮安市中部。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23个村委会。1957年设季桥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季桥乡。驻地潘圩。 马甸乡 在淮安市中南部。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3.1万。辖15个村委会。1950年设发茂乡,以烈士命名。1958年并入石塘公社,1981年划出,以境内自然村马蚁甸取名马甸公社。1983年改乡。驻地马涵洞。 徐杨乡 在淮安市西北部。面积37.6平方公里。人口3.6万。辖17个村委会。1950年设徐杨乡。以境内徐杨庄得名。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驻地杨圩。 席桥乡 在淮安市北部。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2.9万。辖20个村委会。1950年设席桥乡。1958年改丁澄公社,1961年更名席桥公社,以驻地得名。1983年复置席桥乡。驻地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