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 故都的秋 感动中国的作家(六): 郁达夫

郁达夫 故都的秋 感动中国的作家(六): 郁达夫

郁达夫让我从《沉沦》中觉醒

  作为一个反法西斯斗士,郁达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可磨灭。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惊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第六期《感动中国的作家》由著名畅销书作家姜汤来讲述郁达夫对他心灵的震撼。——编者




郁达夫(右)与郭沫若(中)、斯诺(左)合影

文/姜汤

  英国的加莱尔说过“英国宁肯失掉印度,不愿失掉莎士比亚”;我们今天失掉了郁达夫,我们应该要日本的全部法西斯头子偿命!——郭沫若

从同学手中抢得《沉沦》坏学生被击中心灵

我上中学时是一个典型的“坏”学生,由于家庭的历史问题,我连“红卫兵”也不能参加。我反感那种歧视,于是故意与正统的东西保持相反的距离。我以反叛为荣,很喜欢带头在校内校外打群架。上课时我经常与老师作对,常常故意发傻令全班大笑。除语文之外,各科成绩全部都是鸭蛋。

我从小本来喜欢看书,但绝大多数书都已被查禁,所有能看的都是按“三突出”创作原则出版的书。这些书与我们的真实想法完全不同,我便经常在这些书里乱涂,还写下很多粗话然后烧掉。我对不喜欢的文化天生反感,那段时间很讨厌读书。一次偶然的机会令我发现打架比读书更刺激,觉得那种生存方式更符合成长的需求。

有一天,我在学校门口的树阴下发现一个学生在看一本很旧的书。那个时代我们除了对新书反感以外,还对旧书怀有天然的兴趣,觉得旧书很神秘。我抢过来一看,是一个叫郁达夫的人写的名为《沉沦》的集子。当时我并不知道郁达夫是谁,随便翻了几页感觉写得很不错,于是就强行借下。

当天晚上我几乎彻夜未眠,反复看了几遍《沉沦》。文章所表现的生活虽然很陌生,但那些文字中所反映出的心灵感应却那么令人接受和产生共鸣!我的心真的猛然一下受到强烈冲击,我感到那些文字中存在着无比丰厚的世界。就在那一刹那间我的灵魂开始裂变,我发现这个叫郁达夫的人是那么伟大!我不懂的是他为什么仿佛知道我心底的东西,那些东西连我自己都是朦胧的。一个作家居然能写出别人内心的秘密和感受,他就值得信赖和尊敬。我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很多,同时感悟到有一种力量在审视自己。《沉沦》的确令我注重内省,这种觉悟后来形成了我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
痴迷《沉沦》成“危险人物”因“反动”遭批斗

当时,这本《沉沦》很快开始在我最好的小伙伴中流传。我们用各种隐秘的手段传看这本书,交接的过程无不感到非常神圣。校内校外都有我很多臭味相同的朋友,有些人还手抄《沉沦》的一些段落。那段时间不少人为能看到这本书而骄傲,它成了我们友谊级别交往的象征。我本人对这本书更是充满痴迷,经常在上课时写些看了这本书的体会,那些文字中还流露出对现实的不屑和不满。

那时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去看阶级教育展览,每次看前都必须得请示汇报并祝愿一番。我在一次请示汇报中忽然夸张地放了一个响屁,引起全场大笑。当即我被抓进“群专办公室”,他们轮番审问是谁教我这样做的。我对他们说:“是吃了太多杂粮忍不住放的。”当时大米很少,配的食物多半是杂粮。他们拿我没办法,于是搜查我的书包,一下发现了那本刚刚收回的《沉沦》和我写的笔记。

这在当时是一桩很严重的政治事件,因为这不仅是一本禁书,而且我的笔记中还有严重的政治问题。他们不停地审问书从哪里来?哪些人看过?我还写过些什么?我说书是捡的,只有我一个人看过,笔记是随便乱写的。他们将我关到大半夜,有个负责人对我说:“你的情况我们了解,虽说你才十五六岁,但却是一个危险人物。你的问题很多,不仅经常聚众打群架,还看反动黄色书,写反动文章。这次你就等着吧,我们会对你进行严厉的处理!”

后来听说他们准备送我去劳教,但由于我母亲长时间跪下求他们,我才免了一难。不过,我仍被捆着在学校操场上批斗了一次。

书被没收后,所有的小伙伴都很遗憾和愤怒。他们拥着我在夕阳下来到河边,大伙脱光衣服,赤条条在水里游来游去。突然有人提议全部人站成一排,去造那些“群专”的反。

为看郁达夫冒险去偷书

过了几天,我又在校门口碰到那个最初看《沉沦》的同学。他很感谢我被批斗也没说出他的名字。我问他书是哪来的?他说是在一处被查封的图书馆里偷的。我听了很高兴,当晚就带着几个小兄弟摸黑翻墙爬进了这个图书馆,准备再偷几本那个叫郁达夫的人写的书。我们撬开了几道门锁,屋里黑黑的,只摸到有一堆堆书。我们带去了两个麻袋,书装满后才发现麻袋很重,根本没办法抬走。在黑暗中我们只好又丢一些书出来,当我们提心吊胆地抬着麻袋出来才发现,所有人的身上沾满灰尘。好不容易抬回家一数,共有八十多本书。不过我当时并不高兴,甚至还有些沮丧。因为我们偷来的书全是俄国文学作品,没有一本是我期待的《沉沦》那样的书。可令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俄罗斯文学后来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在那八十多本书中有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有普希金文集、有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也有高尔基早期的作品、契诃夫小说集和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为我搭建了很好的人文平台,我顺着这些人类精英崇高的文字虔诚地自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无比热爱和捍卫这些文字的精神价值。在这些文字的影响下,我坚定不移地拒绝接受任何伪文化的浸染。

记得前不久我访问俄罗斯,在与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交谈时对他说:“我对俄罗斯文学充满敬意,因为在我精神最饥渴之时,是这些文字滋养了我并让我向着文明的方向觉醒。”(完)

听人说郁达夫

他憎恨无爱的人生,犹如厌弃无花的沙漠。在黑沉沉的铁屋里他带着觉醒后的悲愤和惶惑,大喊过爱的饥饿,反抗压在青年们头上的封建层岩,反抗冷漠、愚昧、狡诈、贫困的旧时代。他从不同流合污,只是面对严酷的现实,在看不到光明的时候,绝望颓唐之情不断来冲袭他。然而,作为抗菌素的现实主义精神又不断地诱导他穿过沼泽,走向坚实。——刘海粟《漫论郁达夫》

我要哭,但我没有眼泪。我要控诉,向着谁呢?遍地都是圣贤豪杰,谁能了解这样不惜自我卑贱以身饲虎的人呢?不愿再多说话了。达夫,假使你真是死了,那也好,免得你看见这愈来愈神圣化了的世界,增加你的悲哀。——郭沫若《论郁达夫》

他的作品中透露出一种真挚,似乎还有一个及其虚弱的声音在向你求救,那是灵魂的无奈在低吟浅唱。在他优美而极富才情的文字背后,是一种不加修饰的原始美。有人批评他用语有时未免繁琐和重复,其实这是他内心袒露所必需的一种表达。与那些刻意追求谋篇布局的人相比,他的作品是一幢残缺而唯美的建筑。
——易森《郁达夫,一个不该被冷落的名字》

郁达夫生平年历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
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1913年9月随长兄赴日本留学,后来进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
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很大影响。
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曾主编《创造季刊》创刊号,发表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
1926年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
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
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
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
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

关于《沉沦》

主人公“他”是一个日本留学生,因为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反抗封建专制,被学校开除,因而为社会所不容。他以青年人所特有的热情渴望和追求真挚的友谊与纯洁爱情,但受到“弱国子民”身份的拖累,这种热情受到侮辱和嘲弄,在异国他乡倍感孤独和空虚,成为了“忧郁症”的患者。

他不甘沉沦,但又不可自拔地沉沦下去,在彷徨失措中,来到酒馆妓院,毁掉了自己纯洁的情操。事情过后又自悔自伤,感到前途迷惘,绝望中投海自杀。他在异国的遭遇,与祖国民族的命运密切相连,因而主人公在自杀前,悲愤地对着当时的社会环境疾呼:“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小说强烈地表达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国富强的心声。在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屈辱地位的中国青年中引起同病相怜的强烈共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5351/580160942569.html

更多阅读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赏析 江南的冬天郁达夫感受

《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比较全面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有丰富的审美意蕴。该文被选进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等多本教材,可作为“定篇”类文本进行审美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这篇文本的特点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赏析 江南的冬景赏析

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

郁达夫生平简介 郁达夫 郁达夫-人物生平,郁达夫-文学成就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幼名荫生、阿凤,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郁达夫精通五门外语,分别为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西亚语。1921年6月,郁达夫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成立创造社,担任《创造季刊》

声明:《郁达夫 故都的秋 感动中国的作家(六): 郁达夫》为网友末结的奢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