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风扬羽
近期发生了两起校园恶性事件,一起教师被逼下跪,一起教师被学生群殴,让教师职业再度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备受煎熬。对这两起事件的评论,有替教师打抱不平的,也有求全责备的,还有同情之余又倍感无奈的……师道尊严在这两起事件中均被肆意践踏,让同为教育从业者的我不禁心生许多悲凉。不过悲凉过后,需要反思的是这类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教育生态严重恶化的现状以及这种现状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先来简要描述一下这两起事件的经过。第一起教师下跪事件,发生在湖南省桃江县职业中专,该校一名男生因不满宿管老师的管理而跳楼自杀,学生家长到学校兴师问罪,在校领导的再三劝说之下,宿管老师夫妇被迫双双下跪“谢罪”。第二起教师被学生群殴的事件,发生在安徽亳州市蒙城县范集乡的范集初级中学,在晚自习期间,一位老师要学生交考试试卷,遭到学生的拒绝,进而有了拉扯,然后是拳脚相加,好几位学生轮番上阵围殴老师一人,有的还使用了木棒和板凳,场面之激烈与暴力,让我看完后都心有余悸。
再来说说这两起事件的善后处理。第一起教师下跪事件,从媒体报道的起因来看,宿管老师可能并无太大过失,被逼下跪更多可能是为了平息家长的愤怒,以免事态扩大后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社会的稳定。第二起教师被群殴事件,因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才引起了学校和当地公安部门的重视,不过该校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说:“被学生群殴的老师并没有明显伤情,群殴老师的几名同学也都在上课,学校已经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其它情况需要等待公安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联合调查结果……”两起事件的处理都是一个逻辑:维稳!稳定压倒一切!至于教师的尊严,可能完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接着说说这两起事件的责任细分问题。第一起事件,一名16岁的学生因不叠被子而遭到宿管老师批评,被批评的学生顶嘴说叠被子一直是他妈妈帮忙做的,他不想做,然后可能有了一些口角,加上之前可能也有一些积怨,于是该学生跳楼自杀了。如果这个描述比较符合真实情况,我个人认为宿管老师并没有太大的过失,主要责任在于家庭教育的失败。监督学生整理内务本就属于宿管老师的本职工作,在此过程中与学生有一些言语纠纷可能只是教育方式方法的问题,而学生以死相拼则将教育者逼入了一个绝境,如果学生的自杀都是老师的责任,今后谁还敢批评学生,一批评学生他就寻死觅活怎么办?
第二起事件中被群殴的教师则有一部分责任,在学生拒绝交试卷的时候,教师一直与学生拉扯,并且先动手掐了学生的脖子,于是招来了学生群起攻之。可能平时这位老师与学生的积怨也不少,要不然不会因为抢一张试卷就引来学生围殴。学生不交试卷可能是因为考得不理想,教师不应当去抢学生的试卷。除了升学考试之外,其他考试的目的都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查缺补漏,教师如果能够借鉴“绿色评价”机制,让学生用努力换分数,通过辅考或补考来强化知识学习效果并且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我相信学生对考试的态度不会如此抵触。虽然在这一事件中当事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使用暴力手段群殴老师的学生可能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如果不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滥用暴力可能带来的后果,教育的力量在暴力面前将变得苍白无力。
这两起事件不禁令我反思我们当下的教育生态何以会恶劣到如此程度。我个人认为根源可能在于我们一直以来主要把教育看成是管理,而不是服务;我们一直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考上好大学和找到好工作,而忘了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致良知”。
关于教育行业是不是服务行业,在“教师百家”微信群里曾经有过一场非常激烈的争论。一派观点认为教育不同于普通的服务业,教育还有服务之外的很多内容;一派观点举出世界贸易组织对服务的分类,指出教育服务就是普通的服务行业之一。两派观点你来我往,争论得不可开交,最终谁也没有说服谁。
我个人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产品和服务,公办教育是纳税人缴纳税收之后委托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所以义务教育免学费,公办高中和大学都不应该收取高昂的学费,因为国民在纳税的时候就缴过一次费了。而私立教育提供的是更加个性化的教育产品和服务,之所以定价较高,因为他们没有或者很少有来自政府的财政支持,必须自负盈亏,而且不同特色的私立教育能够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对于教育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需求。
说完教育本身的定性,再说说教师群体的定位。公办学校的教师与政府是雇佣关系,政府利用税收支付教师的工资,教师按照要求提供劳务;私立学校的教师与学校和资本方之间是雇佣关系,教师领取资方提供的工资,也按资方的要求提供劳务。所以教师实际上扮演着教育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角色。有的老师说教师不是餐馆服务员,如果非要类比,教师可能不仅是服务员,还是厨师,既要提供课程产品,又要服务学生消费这些产品,而且一届学生还要持续消费好几年,课程产品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迭代更新。可见当老师的难度可能远远大于一般的厨师和服务员,因为厨师和服务员每顿饭只伺候一拨顾客,还不需要与顾客有多少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因此如果说教育是服务行业,他无疑是难度很高的服务业,如果要达到很好的服务效果,就对从业的教师在学识和修养上都有很高的要求。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并没有把教师当成服务者。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把教师当成服务者,他们更多把教师当成工具,要求教师完成他们指派的各种政治任务和教育教学任务;教师本身也没有把自己当成服务者,更多老师可能更乐于扮演管理者或者引领者的角色;多数学生可能也不敢把老师当成服务者,因为从小就是被老师管大的,已经习惯了被管理和被约束,少数不愿意服从管理的学生又往往容易走向极端,不是使用和平的手段去争取平等的权利,而是使用非理性手段去抗争来自老师的管束。
如果不把教育行业定位为服务行业,而是把教师当做学生的管理者,并且企图通过教师来实现政治教化的目的,那一线教师就会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往往累得身心俱疲。但是一线教师辛勤的付出与获得的报酬却完全不成比例,大部分教师的工资收入都处于社会的中低阶层,如果没有额外的收入,大多数教师的工资可能仅够勉强维持生计。以我个人为例,我一个月的工资仅够交我儿子上幼儿园的学费以及勉强维持家庭日常生活开支,还房贷都要依靠我爱人的工资,如果不是双职工,我们可能连当房奴的资格都没有。如果不是官二代和富二代,当下的年轻群体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暂时做稳了房奴的,一种是想做房奴而不得的。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不少老师去当家教或者在培训机构兼职,实属不得以。最近虽然冒出一批高薪的网络名师,不过一旦教育主管部门出台规定,教师这点额外的生计就会被活活掐断。
我个人曾经在某著名培训机构兼职教了五年奥数,陪伴了数百名学生走过了他们艰难的小升初之路,看到他们纷纷领到了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我感到无比欣慰,因为我提供的服务,帮助他们登上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梯。然而北京市的一纸“禁奥令”,终结了我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兼职任教奥数的这段历程。我个人虽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无奈,面对公权力的任性,我们无可奈何,不得不选择逆来顺受。
关于教育主管部门为什么不大幅提高教师待遇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师行业,以提升教师行业整体的服务水平,我个人有一个带有一定阴谋论色彩的猜测。我个人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可能是故意不想大幅提高教师待遇,还故意给教师布置大量任务把他们忙得团团转,就是为了防止大批优秀人才向教育行业集中,因为精神觉醒的教师往往不太好管控,还会主动抵制一些政治教化的任务,从维护统治稳定的角度考虑,老师还是越听话越好。如果这个猜测是真实的,那些已经精神觉醒的教师无疑是十分悲哀的,因为他们看到的是无边的黑暗。
言归正传,如果说教育是一个服务行业,那产品和服务主要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教师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是课程辅导与精神陪伴。每个一线教师都有自己任教的学科,引领学生学习课程知识,帮助学生评估知识学习效果,答疑解惑,查缺补漏,这是课程辅导的主要内容。另外,每一个一线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以及课外答疑等活动中,都是学生的精神陪伴者,教师虽然没有必要去干涉学生的价值选择,但是可以启发学生呈现多种视角的价值判断,由他们自行权衡与取舍。在精神陪伴方面,班主任的责任更加重大,因为班主任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更多,更容易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如果教师能把“致良知”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使命,帮助学生把“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内化为一种个人品质,那教师下跪和被打这类悲剧可能就会避免发生。
从教师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进一步推导出师生之间应有的正常关系。我个人认为正常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平等互利的关系。教师提供产品和服务,收获职业成就感和个人的精神成长;学生在学业上付出努力,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此过程中收获知识、开阔视野、涵养人格。如此一来,师生关系可以达至“师生和谐,教学相长”的理想状态。
然而我们过去往往把教师抬得过高,甚至贴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样听了会让人起鸡皮疙瘩的标签。每年还要过一个“教师节”,既给官方认定和表彰所谓的“优秀教师”提供一个作秀的舞台,还给不少家长提供一个表达“心意”的机会,甚至有的教师还主动借此机会暗示学生和家长要有所表示。其实老子在《道德经》里已经说得很直白了:“不尚贤”,刘军宁先生在《天堂茶话》一书中进一步阐释说:“尚贤伤贤,始尚终伤”。把教师这个职业吹捧得越高,把教师中的典型包装得越光鲜,教师职业被污名化就越严重,因为人们容不得教师队伍出现害群之马,一旦出现了,就不是“诲人不倦”,而是“毁人不倦”了。
至于官方为何要在道德上标榜教师的崇高地位,却在物质上给予教师极为普通的待遇,这也很好理解,把教师吹捧上道德高地后,他们就不好意思下来索要更高的物质报酬了,这可能是另一种道德绑架。一旦有老师“无耻”地提出要加工资,官方就可以祭出道德大棒,说什么教师要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云云,好像教师就应该不食人间烟火,只能做“不一样的烟火”。
其实教师并不是什么“人类灵魂工程师”,连灵魂存不存在都还值得商榷,更别说改造灵魂了;教师也不是什么“园丁”,负责浇灌祖国的花朵,其实花朵要自然绽放才更美;教师更不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与学生是共同成长的,他们并不会自我毁灭,只会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自我丰富。所以请把给教师戴的各种帽子全部摘掉,但请留下教师作为劳动者的尊严。我们不奢求社会高看我们一眼,但我们要求不用为了委曲求全而屈膝下跪;我们不奢求我们的劳动能够得到更高的报酬,但我们要求我们的生命安全不被肆意侵害!
我们的要求不过是最基本的人权而已,当教师不得不为了保障基本人权而奔走呼吁的时候,可见我们的教育生态有多么恶劣。
然而面对当下恶劣的教育生态,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也无需过多的去抱怨政府给教师的待遇太差,抱怨社会对教师的宽容度太低,抱怨学生越来越难以管教,我们可能更多的还是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真的把自己当成服务者了吗?我们提供的教育服务真的让我们问心无愧吗?如果没有做到,咱们就共同努力,只有精进自己,才能分享他人。
千古大师王阳明在“龙场顿悟”之后提出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重要理念,成为无数后学的指路明灯。如果非要把教师崇高化,我们可以说教师是一份“致良知”的事业,需要一线教师“知行合一”。我们可能做不了圣人,但是我们可以朝着阳明先生临终前说的“此心光明”的方向不懈努力,也许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选择教师作为职业的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