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发劲练习 太极拳真正准确的发劲


       发劲的正确做法

       中国传统太极拳、力量的展现:在太极拳的运行过程中,人体如同慢慢充气的气球,绵绵不断地、屈伸、开合,舒展、收缩。这导致人体360度全方位地产生源远流长的张力——“棚劲”。这种张力、自始至终、伴随着太极拳运行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微的部位。这就是太极拳内动的正能量,就是太极拳威力无比的、力量源泉!

       在传统太极拳中,人体的张力——“棚劲”,可以称为:内劲,简称为“劲”。“劲”又可以按照人体的部位和太极拳动作的姿势,分为:棚劲、捋劲、挤劲、按劲、採劲、挒劲、肘劲、靠劲、中鼎(定)劲。

       在太极拳的演练过程中,根据对太极拳力量——“劲”的修炼方式、目的,又可以分为:

       (1)、摸劲:在太极拳演练过程中,尤其是,在太极拳特定的训练方法——推手中,可以训练人们依照对方力量——“劲”的来龙去脉,由感觉到、发展为渐渐摸索到、继而演变成慢慢地进入到,直至微微地感悟到对方的力量——即“劲”的走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追随到对方的重心所在。以致可以,舍己从人,轻而易举地化解对方的冲击力。

      (2)、听劲:在具有一定水准的摸“劲”的基础上,不但,在人体肌肤、肉体的接触时,可以感悟到对方的、力量——“劲”的来龙去脉。而且也可以通过自身的意念、气息,轻而易举地破解对方的任何张力——“棚劲”——接触点产生的力量,轻描淡写地紧紧追随到对方的人体重心,顷刻,用自身的气息,在意念的掌控下,随心所欲地运用自身的意气,铆定对方的人体重心,不费吹灰之力,将对方连根抛起!

      在太极拳的演练过程中,只有,人体一动无有不动的,各个部位、每一个细小的地方,人体无数个正能量才能伴随“内劲”分流、汇聚,形成自身一体的整体能量——“整体劲”。

       所以,在太极拳的运行过程中,没有任何突发的发劲动作,只有无数个人体游离于各个部位的、或局部或群体的组合能量——“整体劲”,由人体某一个部位、某一个点的迸发,产生冲击力。这就是太极拳真正的“发劲”!




       太极拳的“劲”,也可以分为:

       1、弹簧劲:如同弹簧被紧压,或是被紧压后,猛地放松,产生的反弹劲。(修理汽车的千斤顶就是这个原理)。

       2、鼓荡劲:通过人体中,汇聚到腹腔中,气息的搅拧、挤压、璇腾,形成太极图中示意的,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共同运行,引发的漩涡形态,导致的人体正能量。

       3、撞击劲:如同庙宇中用粗大的橫木,撞击悬挂的大钟时产生的力量。

       其实,在太极拳运行中很难区分以上几种“劲”,有时比较分明,绝大部分是,鼓荡劲、摧生弹簧劲,而弹簧劲又掺杂着撞击劲,难分难舍,不易分辨。

       以上所有的“劲”,只有在人体彻底松弛,完全松沉的情况下,在意气合一、同步运行的前提下,通过节节贯通、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天衣无缝的有序协调配合下,才能真正形成、轻脆、干练、松柔、坚韧的“组合劲”——即俗称的“发劲”。




       例如,太极拳的实例动作:

       1、太极拳中任何的冲拳动作,并不是简单的通过手臂、紧握拳头,用力、猛地向前顶去,而且,整个身体也明显出现前倾的趋势。

准确的方法应该是:沉肩、下塌两肋;进而松胯、塌腰;松膝、松踝,使得人体的气息,从胸腔直泻而下,在松沉到脚底下的同时,绝大部分的气息,通过含胸拔背,由脚底下迅速反回、凝聚到丹田——腹腔,通过意念的掌控,在周身一体、节节贯穿、一动无有不动的默契配合下,人体用意念稍稍下沉,即刻,意领上行,意气齐发,将整体的“内劲”,通过手臂,在手握拳头、有松变紧的一瞬间,人体的“整体劲”,从拳头脱弦而出,形成威力无比的冲击力。这就是冲拳动作,“所谓发劲”的全过程。

       冲拳动作,又似如飞快行驶的公交车,猛地一个紧急刹车,车是停下来了,可是,车上的人却被抛向前方。这就是,力的惯性原理所致。

太极拳发劲练习 太极拳真正准确的发劲

       其实,冲拳动作,有一个紧急刹车,意断劲不断的形态。整个人体根本没有丝毫的外形波动,完全是人体体内气息、在意念的控制下,进行的一系列正能量的汇聚与反回;最后,一触即发、从拳头而出的迸发过程。

       2、太极拳的震脚动作,绝大部分的人,在做这个动作时,是憋着全身的劲,狠命地用脚去蹬地。不仅,动作完全错误,而且,较容易引发血压冲高,(导致高血压)同时,会导致膝关节、踝关节的损伤。(甚至,膝关节严重磨损,引发变形。)




       准确的震脚动作,应该是:

       (1)整个身体处于中正的前提下,身体微微左侧下沉,重心移向左胯上方,在绵绵不断地下沉左腿的同时,右腿由实转换为虚。

       (2)进而,用意念将右胯缓缓内收,轻轻地收提右腿。万万不可施加力气。

       此时,用意念将周身一体的“内劲”,不动声色地汇聚到腹腔,整个人体随之如同轱辘一般,越拧越紧,右腿轻灵地贴住腹部,越收、越紧靠小腹。

       (3)此时,人体整个重心偏向左侧,而人体的上身,恰恰、微微倒向右边。瞬间,用意念控制整个身体的重心,快速向右侧稍一倾斜,右腿如同断线的铁陀,完全是顺其自然地迅速下沉。紧接着,与整个人体重心在偏向右侧同步,右腿有虚为实,扎扎实实地砸向地面。(请记住:完全是右腿的自重,在毫无阻力的情况下,顺其自然的、快速下沉。)

       (4)整个震脚动作,似如修建高架时,气锤被油压提升到最高点,猛地切断油压,大铁锤完全、自由落体地、迅速下沉,地动山摇般地砸向地面,这就是活灵活现的震脚动作。

       说到底,太极拳中所有的“发劲”动作,都不是人体某一个部位,明显地发力,而是无一不漏地全部通过人体一系列轻灵动作的转换,周密的承上启下、天衣无缝的摺叠,引发人们周身一体、环环紧扣的屈伸、开合;从而导致人体凝聚成“整体劲”,并在意念的掌控下,无形(不露外形)地传递,最终实现人体某一个部位(点)发出威力无比的冲击力。




       真正的太极拳功夫,就是一拳、一脚、一把“整体劲”。但是,这里面凝聚着习武人扎扎实实的基本功、浑厚的体能基础,修炼一辈子的松沉、屈伸、开合,念念不忘的武术气功,习以为常且精湛无比的太极拳吐纳法,还有坚忍不拔、千锤百炼不折腰、无所畏惧、气吞河山的武魂精神!

       所以,太极拳的准确“发劲”,是检验一个人,太极拳功夫深浅、太极拳水平高下,对太极拳参悟、理解、掌握、运用境界的有效标准!

       太极拳的“引进落空”,是自身对对方冲击力——“劲”的掌控能力;而“四两拨千斤”,是自身对“劲”出神入化、是有是无、变幻莫测的驾驭功夫!这才是,名副其实、真切自然体现传统太极拳的真功夫!




      编辑:骏马   羽尧



微信名:中国太极大学

微信号:ZGTJDX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6051/1042096882.html

更多阅读

陈式太极拳发劲训练 太极拳教学视频 陈式太极球功的训练

陈式太极拳创始于明末清初的著名拳师陈王廷。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流派太极拳都是在陈式太极拳基础上发展创新的。陈式太极拳在动作上柔化刚发的技击特点保存较多,学习和研究这派太极拳,对武术的继承和创新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太极拳发劲 太极拳发劲的四个基本特征

发劲在太极拳实战中起着重要作用,经常练太极推手的人都知道,练好发劲是拿住对方的关键。下面是学习了小编整理分享的:太极拳发劲的四个基本特征。欢迎阅读!太极拳发劲的四个基本特征学习武术,就要熟练掌握劲的特点,并且要灵活运用,在太

怎样练习太极拳的“运劲如抽丝”

太极拳拳式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这就涉及到了太极强调的“运劲如抽丝”了,那么你知道想要达到“运劲如抽丝”要怎么练习么?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吧。怎样练习太极拳的“运劲如抽丝”如何做到“运劲如抽丝”?我认为,最主要的是

陈氏太极拳的发劲 陈氏太极拳中的发劲论

发劲和抖劲的关系是一个概念中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关系。发劲包括长劲和短劲,抖劲只是短劲,又称寸劲。它们都是在周身松沉蓄劲后产生的暴发劲。发劲、弹抖劲均起于脚跟,行于腿,主宰于腰,达于四梢。下面是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陈氏太极拳中的

声明:《太极拳发劲练习 太极拳真正准确的发劲》为网友做他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