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公主
匈奴也效仿汉朝,为了拉拢乌孙国的支持,把匈奴公主嫁给了乌孙国王昆莫。乌孙国一族本来生活在祁连山地区,被匈奴驱赶到现在的新疆一带,与匈奴向来不和。汉武帝时,汉帝率军全面反击匈奴,意在瓦解匈奴势力。匈奴被迫迁往漠北一带,这时乌孙国国力逐渐强盛,匈奴为了避免乌孙国的报复,把匈奴的公主送往乌孙国,实行和亲。
公主剧照
匈奴公主拉弓射箭,骑马奔腾,和汉族女子截然不同。昆莫把这位匈奴公主封为了左夫人。左字匈奴族里表示尊重的意思。
昆莫过两年后,病死。昆莫无子,孙子继位。这时汉朝把一位诸侯王之女解忧封为公主嫁给了乌国王。匈奴也再次和亲,又嫁出了一位匈奴公主。解忧没有生育,匈奴公主却产下一子,取为泥靡。这个匈奴公主之子泥靡最后继承了王位,成为了乌孙国国王,被称为狂王。
狂王在位之时,尊重母国,与匈奴修好,过了几年泥靡国王被其它两个大王分而治之的局面取代。
后来,其中大国王元贵靡去世,最后乌国子民都归附了小国王乌就屠,也就是匈奴公主生的又一个儿子。
虽然关于匈奴公主的具体记载并不多,但是匈奴公主和亲乌孙国的这段历史中,不难看出匈奴公主在乌孙国为保障匈奴的和平作出了不少贡献。乌孙国国王最后由匈奴公主之子继位,这对匈奴的发展是极有帮助的。
匈奴皇后
匈奴将首领称为“单于”,将皇后称为“阏氏”。那么匈奴皇后这个“阏氏”称号是怎么来的呢?其实“阏氏”原来指的是女子化妆用的胭脂,后来扩展为匈奴皇后。
昭君剧照
匈奴虽然天生凶恶好战,但他们也有浪漫的一面,他们把“阏氏”这种美好的漂亮的颜料比作自己的皇后,可见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喜爱。
我要重点说一下这位“宁胡阏氏”王昭君。昭君从小便可爱喜人,长大之后更是端庄贤惠,美丽动人,十七岁时父亲把她送进宫中成了宫女。然而昭君并没有马上得到皇帝的宠幸,孤独的在宫中度过多年,后来呼韩邪单于入汉面见元帝请求与汉朝和亲,此时的昭君因多年没有得到皇帝的宠爱而心灰意冷,于是主动请求与呼韩邪单于成亲。元帝将昭君赐予呼韩邪单于,昭君抵达匈奴为汉匈两个民族带来巨大的好处,她把中原的文化带进了匈奴,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她劝谏呼韩邪单于放弃战争,增进了汉匈的友好往来与和平共处。
然而好景不长,建始二年呼韩邪单于不幸去世了,昭君的悲惨生活便从此开始了,根据他们收继婚俗昭君又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儿子复株累单于,生下两个闺女,再到后来他的这任丈夫死去,昭君又要嫁给第一任丈夫的孙子,此时的她已经身心疲惫,彻底崩溃最终服毒自尽……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匈奴的收继婚俗给当时的女子的身心带来多大的伤害。
匈奴和亲
在今天交通发达的时代看来,去内蒙古大草原或许是件很容易的事情,然而在汉朝的时候却是非常难的。所以匈奴是非常难以战胜的,一方面是由于匈奴属于游牧名族,起居不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匈奴善于骑射,战斗力非常强大。所以汉朝初年一直都是送去公主同匈奴和亲,然而没能换来和平,边境一直被匈奴骚扰不断。我们来看看汉朝同匈奴的和亲吧。
昭君像
公元前201年,“平城之围”后,刘邦认识到用武力手段难以战胜匈奴,便采取同匈奴和亲的政策,以达到边境安宁的目的。当然也是由于汉朝初年社会经济需要恢复,政权需要巩固。和亲主要是把公主送到匈奴嫁给单于,还送去丝绸,粮食和酒等物品。文景时期虽然也使用和亲政策,但也在军事上做了准备。
直到汉武帝前期,汉朝都处于被动局面,后来汉武帝为了谋求边境长久安宁,彻底拜托匈奴的骚扰,便派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出击匈奴,最终战胜匈奴,才使得匈奴力量被大大削弱,无力南下。汉宣帝时期匈奴内部发生了分裂,分为五个单于势力,也有了南匈奴和北匈奴之分。南匈奴基本与汉朝交好,北匈奴则依然同汉朝有摩擦。到了汉元帝即位后,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再次亲自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汉朝便将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于,于是就有了著名的昭君出塞。
西汉晚期,北匈奴继续与汉朝为敌。后来东汉联合南匈奴持续发动了对北匈奴的战争,最终将北匈奴逐出漠北高原。南匈奴最后投降了汉朝,与汉人融合在一起了,至此同匈奴的和亲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匈奴文化
“匈奴”这个词汇在中国那可是历史悠久,主要活动在我国的北方。他们的族人披散着头发,性情豪放,衣服从左面穿。虽然和中原地区不太一样,但也属于我大中国的子民们,我们和他们都是一家,在历史上就已经是注定了。
匈奴画像
秦朝的时候,帅哥将军蒙恬把他们给打败了,没有办法,只好北上,跑的远远的。可是汉朝的时候,他们有又卷土重来了。重来没有办法,只好和亲咯,和亲也不行啊,那就打吧。打来打去,中原地区终于打赢了。也正好赶上了匈奴分裂的时候,一个投降汉朝了,一个消失的无影无踪,据说可能是去中亚了。
匈奴人的文化和中国不一样,他们信封一种宗教叫做萨满教。每一年五月的时候,在一个叫做笼城的地方开始祭祀活动。匈奴人是很看重这个活动的,跟中原地区人们过年一样,拜天地啊,拜父母祖先啊,拜鬼神求保佑啊等等。
匈奴的老大叫做单于,就类似中原地区的皇帝。单于在哪里,基本上集会就在哪里举行。这样的集会一年里面会举行很多次,有的规模大,有的规模小,但是一年至少要举行三次大的。在匈奴,男人们崇拜健康的体魄,喜欢结实的女人。他们对于中原地区的伦理道德不是很看重,因为他们相信只有有力量的人才能保护大家。所以,在匈奴里面,受到的待遇最好的都是青壮年。
匈奴首领
从电视剧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匈奴是古代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最初在蒙古高原建立国家。匈奴善于骑射,匈奴军队更是能征善战。公元前215年 秦始皇时期,蒙恬率领秦国军队把他们赶出了黄河河套地区,西汉时期他们卷土重来,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了强大的威胁。
《汉武大帝》伊稚斜单于剧照
同西汉前后作战几十年,直到武帝时期才被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击败,东汉时分裂, 南匈奴进入中原内地,同汉人相互融合。 北匈奴从蒙古向西边迁移,中间经历了大约三百年之久。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祖居在西伯利亚地区,他们披发漏肩。
我们都知道匈奴的首领叫“单于“,共计有62位君主,63任单于。第一位单于叫头曼单于,之后是他的儿子继位的,叫冒顿单于。冒顿单于是杀死他父亲头曼单于才当上单于的。之后是老上单于和军臣单于。到了西汉时期的单于叫做伊稚斜单于,是军臣单于之弟。军臣单于死后,他打败了王位继承人、军臣单于的儿子于单,夺取了王位。后来于单向汉朝投降,被封侯,不久后死去,有文献记载“亡降于汉,汉封于单为涉安侯,数月而死”。卫青和霍去病数次出兵打击的就是伊稚斜单于。伊稚斜单于率领匈奴部众和大汉王朝前后战斗了十多年,在匈奴军队中的威望非常高。
之后,在王庭之战中,匈奴主力被卫青率领的汉朝大军几乎全部消灭,匈奴向北处逃走,迁至荒芜的漠北草原.经过后来其他汉朝几位将军的进攻下,原来属于匈奴的国土几乎全部沦为汉朝领地。喧赫一时的匈奴帝国时代结束了。
匈奴的灭亡
匈奴的灭亡也是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才慢慢的衰落了。这要从东汉初年开始说起。匈奴的内部因为天灾有了人祸,统治者们出现了分裂的现象,有人称王,就有人称臣。
匈奴画像

有人和大汉对着干,那就有人去投奔大汉。留在北边的人们就在历史上被称为了北匈奴,在他们南边归顺了的孩子们就叫做南匈奴。
虽然都是匈奴人,却开始了相爱相杀的历史。结局可想而知,有着强大后盾的南匈奴肯定是胜了的,顺便把自己的同族兄弟们赶到了西边去,据说是去了西亚,因为再没有记载了,也就是下落不明了。
南匈奴呢,就被逐渐的汉化了。又被曹操给一分配,汉化的更加明显。恰逢中国的内乱时候,给了这个野蛮民族可趁之机,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与此同时,因为不断地通婚,“混血”也好,习惯也好,总是会被趋于同化的,少数服从多数嘛。毕竟还是汉人多,当初保留在身上的匈奴风俗被影响的越来越少。虽然也建立过什么小国家,也打过什么胜仗,也让人们见识过匈奴人的威猛,但都已经结束了。
就这样,乱世结束,在隋朝的时候,匈奴已经没有了完整的自己,都是中国人了,大家都是一家人了。
因此,匈奴没有灭亡,它只是被同化了而已。他们融入了汉人的世界里面。据说,李世民还有匈奴血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