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故事
孙权为吴国君王,有勇有谋,善用能人,故成就如此伟业。孙权是一位极好喝酒的君王,且世人道酒后常乱事,孙权喝酒的故事有很多,不过他最特别的是酒后能听取大臣之谏,改正错误。
张震饰演的孙权剧照
且说孙权初为吴王时,宴请群臣,至宴会结束前亲自向大臣们行酒。后至虞翻时,虞翻装醉趴在地上,等到孙权回到位置上时发现虞翻又已经坐在位置上,便心生怒气,欲拔剑杀他。众大臣受惊吓不敢制止,只有刘基上前制止且劝说孙权不该酒后杀害贤才之人,这样不仅破坏了自己积攒已久的威望且会丧失更多能人投靠。
孙权闻之便渐消怒气,因此免去虞翻的死罪,而在宴席后,孙权还对手下人表明今后若酒后杀人,定要制止,切勿杀害贤臣能人。由此可以看出孙权以此为警告,能虚心听取大臣之谏。
且有一次,孙权又是因为喝酒之事惹怒将军张昭,当时孙权已是酩酊大醉,执意要用水洒向坐席上的大臣们,并且要求大家醉倒在这酒席上。因此张昭怒而离席,孙权不明白张昭为何怒,便表明如今这只是为了取乐,何必那么较真,张昭则以纣王之事向孙权解释,当时纣王建筑酒池用来享乐荒废朝政,因此孙权愧而撤席。
孙权称帝
东汉末年战火纷纷不断,出现群雄割据的乱局,各地诸侯无不殚精竭虑,图谋瓜分天下,平定中原。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主见形成春秋时期三国鼎立的局面,孙权正是东吴的开国皇帝,这场血腥权力之争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孙权画像
孙权字仲谋,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传说其母梦日月诞权、策,从侧面反映出世人对孙权的敬佩景仰之情。孙权在其兄孙策遇刺身亡后,独挑大梁,掌控江东基业,不负众望,成为一方霸主。孙权很信任孙策的挚友周瑜,并委以重用,在用人上展现了独到的眼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另一方面孙权深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道,联合刘备赤壁之战大胜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后人有诗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宫深锁二乔”,用假想的方式来记录当年赤壁之战的艰险与精彩,为后人津津乐道。在大挫曹操之势后,假意与刘备交好,其后出其不备袭取荆州,大获全胜,成功江东拓展版图,给了刘备当头一棒。
两次胜利不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便大大挫伤了双方敌人的势力,并从中得到极大的好处。凭借过人的智慧与胆识孙权一步步积攒自己的实力,并成功地登基为吴国开元皇帝。
孙权称帝时几岁

孙权十八岁接管江东表现出的临危不乱和进退有度的气度被后人称道。孙权称帝时几岁被论及颇多,那么孙权称帝时几岁呢?
图为张震版孙权剧照
孙权是一个睿智的人,15岁就能独管一州,他被称为少年老成的一个人、即18岁有50岁的成熟睿智。当曹操带领80万大军要攻打他吴国的时候,他更表现出临危不惧的皇者风范,他选择与刘备联合火攻抢了曹操的箭,并且成功击退曹军。曹操当即就说生子当如孙权,虽然面大战时夸奖敌人有损自己士气,但是孙权确经得住这么一夸。
虽然三国鼎立时淡去了吴国,多以曹魏和蜀之间的战斗来叙事,但是孙权是绝对不可小觑的一个角色,否则他早已被曹魏大军踏平。曹操是想攻下吴国的,但是无奈几次没有攻下,曹丕称帝时孙权开始翻脸,不希望再诚服于曹魏之下。曹丕气得几次攻打吴国都战败而归,足见吴国的实力。
曹丕称帝时,孙权没有立即跟着称帝。刘邦称帝时就说过皇室正统称帝一说,即不是刘姓的是不能称帝的,而曹丕竟然废了汉献帝直接称帝。孙权尽管在那个时候已经和曹丕决裂可以跟着称帝,但是他想看看称帝后的反响如何,再则他称帝的名头还没有,所以他认为不是最佳的称帝时间。
曹丕称帝时孙权38岁,孙权一直在等着最佳时间,也可能他从来就没有想过称帝。对于他来说称帝并没有给他带来更多,只是名号上有区别和回带着皇帝的头衔回去更有面子罢了。当时机成熟时,孙权便选择称帝。那么孙权称帝时几岁呢?孙权称帝时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