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8月初,我到乌克兰的奥德萨出差。在经由基辅和莫斯科回国的途中,亲身体验到乌克兰人在旅途中的文明举止。
叠被
我搭乘的665次列车是由奥德萨开往基辅的普通旅客列车,下榻的5号车厢共计4人,除我之外就是几位年轻的乌克兰乘客:一个商人、一个工人、一个教师。
被褥、被套、床单、枕套和枕巾熨烫得平整、干净,整齐地码放在上铺。我们各自取下自己使用的卧具,开启床头小灯,随着车轮有节奏的碾压声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三位乌克兰旅伴相继醒后,不约而同地把被套和枕套拆下来,被褥、被套、床单、枕巾平整好、叠好,完好如初地放回右上铺,整整齐齐地码好。见此情景,我也照葫芦画瓢,把卧具放回原处。此时,恰巧女列车员来分发卧铺票,我便用邀功的口吻对她说:“瞧!我们把卧具全码放整齐,放回原处了!”说完用期待的目光盯住她,等待她的感谢和表扬。没料到女列车员只说了声“好的”,一点谢意、一点褒奖的意思都没有。
我一边纳着闷,一边去卫生间,路过其他包厢,顺便瞅了瞅,好象有人下过命令似的,卧具都已工工整整地码在了右上铺,有的人正在整理。回到包厢,我把见到“新鲜事”向同包厢的旅伴提了出来,年轻的教师给我做了回答:“自觉整理卧具是一种尊重别人劳动,不给别人找麻烦,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习惯,这在苏联时期就已形成了。”
打的
列车准时到达基辅。
我提议前来接我的小刘先办理第二天飞莫斯科的票务手续,然后再去旅馆。
我俩钻进一辆停在路边待客的出租车,和司机说要到西伯利亚航空公司驻基辅办事处去。没想到司机并没有发动车,而是拿出一本基辅道路交通图,翻到一页指点着对小刘说,你们要去的地方离此处不远,坐公交车一直走,只要3站就到了,如果打出租车,因为是单行路还要绕着走,费钱费时。
谢过好司机,钻出出租车朝他指点的公交车站方向走,没走多远,他追上来对我们表示歉意,原来,他发现先前指点的方向错了。他一直把我们送到该乘的公交车站,才和我们告别,返回出租车继续待客。见此情景,我感动得连声赞叹,小刘却说热心助人在当地是常事。小刘有过不止一次被热心的乌克兰人送到目的地的经历。
买票
在基辅买完机票,我们搭上公共汽车在车门附近坐下,掏出20格里夫纳的整钱要买两张票,而每张票只需要1.5格里夫纳。
坐在前排的乌克兰妇女接过小刘手中的整钱,一边重复着小刘“买两张票”的话,一边将钱传给前面的姑娘,姑娘又往前传,就这样经过5个人传递,最后传到在司机后面坐着的中年男子手里,只见男子麻利地从一个塑料盆里找回17格里夫纳,依次传回到小刘手里。
我留心观察了一下,那位中年男子连续不断地为别人交钱找钱,自觉自愿地充当了“售票
游行
在中国驻乌克兰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高锡云参赞对我讲起了前不久发生的街头游行集会。
当时,基辅市支持总统和总理的两派群众约有30万人自发走上街头,在市中心的中央广场,群情激愤的两派群众搭起擂台,架上高音喇叭,互相“打起”嘴架。但发言又都是很文明地摆事实讲道理,没有侮辱人格的语言,更没有谩骂和挖苦。更让人惊奇的是,这种自发的游行集会秩序井然,竟没有打破一块玻璃,没有踏坏一块草地。
乌克兰从人口和地域来看,在欧洲都称得上是大国,而且是斯拉夫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经历了许多坎坎坷坷,但讲文明始终是这里的传统。虽然目前乌克兰的经济还算不上发达,人们的生活还算不上富裕,但是乌克兰人民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出行乌克兰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