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琴窟 日本庭院的声景艺术--水琴窟

 

此装置,一般日剧和动漫里经常会出现。日式大宅的正厅里,两人席地而坐,门外庭院里一支竹筒,添满了水以后,然后砰的一声倒出来~ 好啦,先来一发这个装置的真容:

这个东西叫啥?主要是干神马的呢?。。。。

:)不卖关子了,这个东西原来有一个朴实的名字,叫做ししおどし(鹿威し),如名字而言,这个装置最开始是放在农田里来惊吓和赶走鸟兽的。也写成獅子威し。

真是威武霸气上档次啊。

但是它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叫做添水(そうず),这个名字似乎文雅了许多。是因为到后来,很多人很喜欢听竹筒水满,然后落地的“啪”一声,觉得哎呀卧槽,我得把这玩意儿家里也来一发,于是就赋予了它更富有BIG的使用场景。用来庭院里,作为禅意的象征。

满水欲发的瞬间:

而这个装置的原理也十分简单,竹筒中间设置支架,上面注水,如果水满竹筒就会倒出来。倒出来后竹筒空了又会抬起来。这个装置一套也不贵,8500日元,几百人民币:

试想一下在宁静的夏天,万里无云,只剩下蝉鸣,本来单调沉闷,但是有了添水之后,不仅有了水流声,还有有间隔的落地声。很多人觉得很有禅意,于是后来演变成在庭院里的装饰,在日本的的豪宅里,总免不了有这样的装置,来显示主人不仅身份尊贵还特别有品味。

另外,在京都的诗仙堂也可以看到。诗仙堂的茶室,宁静的夏天,和外面鹿威し的声音:

秋天红叶的时候,这个装置也凭添了不少人文气息:

好了,回答完这个问题,告诉大家其实日本庭院还有一些很有禅意的装置。

水琴窟 日本庭院的声景艺术--水琴窟

其中代表之一就是つくばい(蹲踞)。

日本的庭院里一般都会设有茶室,茶室前面的空地叫茶庭,在茶庭里一般都会摆放一个洗手的东西,叫做手水鉢,进入茶室里必须要洗手,所以是必经之地。而这一套洗手的东西,使用的时候得蹲着,所以,统称为つくばい(蹲踞)。

为什么说统称,是因为最全的洗手的用户是几个东西构成的:手水鉢,「前石」,「手燭石」,「湯桶石」,「水門」(水汲石)。

手水鉢(ちょうずばち):在喝茶客人入席之前,舀一杯水来洗手。

前石(まえいし):在手水鉢前面,洗手的时候可以坐着。

手燭石(てしょくいし):晚上喝茶的时候旁边放灯用的。

湯桶石(ゆおけいし):冬天的时候放热水。

水門(すいもん):也叫做海,是最低的部分,主要是用来吸水,所以周围还铺上砂石。

随便来一发特写:

手水鉢还有几种不同的种类:

富士型:

一文字型:

另外一个装逼,哦不,禅意利器叫水琴窟(すいきんくつ)。

这么有BIG的名字又是一个神马东东呢,日本庭院的手水鉢附近,会在地下也掏出一个空洞,然后让水滴落下,然后这个窟可以让水滴落下的回声放大,同时也具备给手水鉢排水的功能。

先别着急,我们来一发学术图,这个不用翻译也能看懂吧?

因为上面对着水门石,所以基本上需要标注才知道这里有水琴窟:

别看这个装置有一点装逼的味道,但是日本人对这个装置上能挖掘的禅意上有非常极致的追求。日本有大学教授的课题就是研究,为了听到有禅意的滴水声,这个空洞的形状是吊钟形呢还是铜壶形好呢还是龛灯形好。这个洞的材质是石头好和还是陶器好呢还是金属好。然后积水得多少厘米厚才能听到丰富铿锵的声音。

为了能让人更清楚地听到地底下传递上来的声音,有的水琴窟还会附带上听声音的小竹筒。让你深切感受到其中的禅意。这个就明白多了:

以上~~ 介绍完毕!

转载:知乎 


江户风流水琴窟 (2014-09-05 13:00:12)转载▼

江 户 风 流 水 琴 窟

水琴窟 , 作为一道声音的风景,是日本庭园艺术的独特技 法之一。日本的庭园崇尚自然,除了石、树、水这些基本要素之外,还重视光影、动静、声响的配合。试想,在这样一个充满自然意趣的庭园里,来自于地下水琴窟 所发出的那一声美妙的声响,在空气中荡漾,把静穆和神秘一直传播到庭园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何等令人心驰神往。

水琴窟产生于江户时代,风 糜 一时,因此被称为是江户的风流。它原本是寺院 里的发声装置,渐渐地传入了民家。日本的寺院门口,大多有用石头砌成的石台,上面安放一石盆,引来山泉,蓄着一汪清水,称为大海。参拜者,先在此喝一口清 泉,洗一洗双手,以示洁身净心,恭敬虔诚之意。水琴窟就是作为一种排水装置而设计的。

造园的匠人们,把特制的水缸合扑着埋在地下,形成一个空洞,缸的周边再覆上碎石,缸的下部自然地积起地下水,缸底凿有一个小洞,这样,流下的水渗过地面,在小洞口逐渐形成水滴,当水滴落下撞击水面时,缸内的空气震动,便会发出各种悦耳的声音。这就是水琴窟的基本原理。

水琴窟的构造看似简单,但要使它能发出音乐般 的声响,却需要高度的技术。因为水缸的大小、形状、材质的软硬、缸壁的厚薄、水滴的撞击高度、以及覆盖水缸的石头沙砾都会对音质产生影响。另外,由于水量 的大小,水流的缓急,水滴的大小,滴落的速度,时时都在变化,因而水琴窟的回响也是丰富多彩,奥妙无穷。有的洪亮震荡,有的清远悠长,有的珠落玉盘,有的 空灵渺然。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表的意境完全符合日本人神秘的东方哲学。在他们看来,水琴窟的音乐,本来就是来自于远古时代的大地的回响,它能越过无限的 空间和时间,一直传到未来,把宇宙的深远与神秘,禅的意念渗透进人们的心灵,把人们引导到无我的境界。听水琴窟之音乐,不仅是人与声的交流,更是心灵与自 然的交流。难怪有些日本人到寺院,久久地在水琴窟旁留连忘返,仿佛是要从那音声里悟出一些佛理来似的。

即使水琴窟的听法,也颇有一点学问。

站在一旁,屏心静气,去侧耳倾听来自脚下的“澎······”的一声,然后又一声,余音袅袅,自是妙趣横生。日本人说,妙的正是这余韵残响,是余情 、余香 、 余哀。不过这就含着点淡淡的乡愁了。

再有一法,就是耳朵紧贴着竹筒,借此去更真切地感受地下空气的震动。“叮咚”之声有如大地的脉动,令人陶醉,令人遐想。

据说,在夏日暴雨将临,风声大作,万籁 齐鸣之时,端坐在堂屋中央。这时候,雨点开始 “噼噼啪啪”地敲打着地面了,有树叶的婆沙之声,有空气的震颤之声,但是万物躁动,我心独静,凝神细听,可以排除一切杂音,从而在万籁之声中分辨出渗过沙 石滴入到缸里的那一滴水所发出的“扑通”一声。这是心灵的回响,与其说听,不如说用心与神来感受。这时候,五官的感觉,达到了互相融化 、互相渗透 、 互相转换,水琴窟给人们带来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江户时代的风流,被称作是日本造园艺术的最高杰作的水琴窟,它的发明者,命名者,都已经无从查考。后来到了明治大正时代它差不多已经被遗忘。昭和的动荡时代以及战后的相当长的时期里,人们也没有把它记起。

四十多年前,学者们关于水琴窟的考证文章,引 起了国民的注意。此后,全国各地,不断有残留的水琴窟被发掘整理的消息。寺院,庭院各处,纷纷根据资料,重建或者新建了水琴窟。水琴窟就像它自己的音色那 样,带着神秘的声彩,悄悄地流行起来了。如今水琴窟已经遍布全国各地。水琴窟本来都是音声各异,为了扩大它的音域,人们还发明了二连琴,即两个水琴窟造在 一起,音色高低深浅,变化多姿。

日本还成立了研究和普及水琴窟的专门组织,出版了收录各种水琴窟美妙音声的CD。爱好者们还不断交流信息和心得。

在迈向新时代的同时,日本人总是不会忘记古老的传统的。在这高度电子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日本人又重新享受起江户的风流了。


 
  恋 水    --------- 日本水音乐浅介       文/ 王杀       一,日本传统水装置及水音审美       从室町时代起,日本的禅文化进入了全面盛行期。到了稍后的安土桃山时代,又以千利休为代表的“空寂茶”之道为最,将日本古典的禅文化推导上一个标志性的顶峰。在这一历史时间段中,除却现在广为人知的诸如能剧、五山禅僧文学、枯山水庭园等深受禅道影响的戏剧、文学、造型艺术以外,在“音乐”方面亦完善了“音禅一味”的审美倾向。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以水声为主素材的声音艺术创作。顺着这段历史再往前推,如果把上古时期平安朝文学中的“物哀”之美看作是日本审美传统一个起点的话,那么经过世代不断地删添、抽取、放大、定位后的日本美学观则更加凸显出了一份“强调感性而削弱理性”的审美惯性。而忠囿于幽玄、空寂、耽美、虚无心境中的“无常”感念也会反过来作用于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上,并且不论是过程还是成果,莫不如此。   大约是从千利休于“草庵式茶室”开创“空寂茶道”时起,室町时代之禅的艺术开始延伸到半人工半自然的室外装置艺术领域内。当时的“草庵茶室”外辟有一块被称为“露地”的地方,进入茶室的人需经此地并从一个盛满水的名叫“洗手钵”的石制容器里舀水净手净口后才可入室。这个“洗手钵”,便是后来的“水琴窟”的雏形。有所不同的是,前者多为石制,上方或悬置一根中空的竹管,竹管一头从远处引山水,水流顺着此管再导入“洗手钵”。如此,潺潺灌注到“钵”内的水声便与周围松柏随风摇曳的清音相得益彰,体现了“空寂茶”倡导者所追求的“枯淡、素朴、空寂”的禅思之道与审美意境。而后来的“水琴窟”则以另外一种稍有所别的美学追求呈现出“闲寂”的幽雅韵味,并更进一步将“空无”的禅之美学发挥到了极致。“水琴窟”的构造看似简单,但若想水滴、水流的声音发出惹人遐思的清脆之音则实为不易。它由埋入地下倒扣的瓮底留有小孔(水门)的瓷瓮与地表上一层滤集水流的砂石组成。当水流经竹管导入下方的容器再溢及到砂石后,渗入水门的水滴便滴滴哒哒滴落至瓷瓮内一汪浅浅的水面上,由于共鸣的作用而发出清脆明亮的水滴声,从而使安置有“水琴窟”的庭园更显一份典雅的古朴韵味。这种半人工半自然的庭园装置艺术亦由此成为了日本传统禅文化的一个缩影。对水声的迷恋,其实在千利休的“空寂茶道”中就被赋予过更具禅思的意味。在茶道的进行过程中,简陋而净洁的茶室内宾主双方不允许发出一点声音,唯一的声响,便是水壶里翻腾的沸水,以及室外风抚树枝的瑟瑟声。在这里,水声与风声被抽取出“静”、“空”的意象,然后延伸开去,得以使心境与自然一样无限的开阔了。    作为传统庭园装置艺术中的“水琴窟”体现的是“闲寂、幽雅”的美学观,所以多半出现在禅寺古刹的园林之内。而同样造型于禅寺中却极端抽象化了的“枯山水”则更加凸显了日本禅学的艺术主旨。白色的砂石被耙理出直线或者似圆形的图案用以象征大海与山溪。当然,由于没有具象的水的存在,所以不在本文的介绍范围里。接下来要介绍的水装置相信知道的人很多,在一些日本影视剧以及动画片中都能看到它的存在,其名曰“鹿威”、“添水”。这是一种最初用于农业生产上的装置,它的主要功能是驱吓盗食农粮的鸟兽。其基本构造是两根竹桶,一根用以引水并将水流注入另一根从中部被固定在支架上的竹桶内。当接水的竹桶被注满水后便向下倾倒,然后再向上弹回(类似跷跷板),其底部敲击后方的石头便发出巨大的声响。待到再次被注满水后又重复一次倾倒、弹回、敲击的过程。如此循环往复,不停的用巨大的响声达到驱吓鸟兽的目的。除了在农业上的用途以外,“添水”还被好事之人引入到庭园的装置设计当中。比如我们可以从谷崎润一郎的小说《梦中的浮桥》中看到对它的描写,但其原理虽相似,却已不再像在田间地头上那样靠敲击石头发出巨响了,而是被支固在小瀑布与池塘的中间,待到满溢后便将水从上方哗的一声倾泻入一泓池水中。这完全是对水声本身的迷恋了。  2007-10-17 12:58:07   来自: 枯川满 (敲木得鱼) 
水琴窟的评论  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6451/88068575413.html

更多阅读

如何鉴别乐敦肌研极润化妆水真假? 日本肌研极润化妆水

拿化妆水来说吧,“肌研极润保湿化妆水”作为真肌研的皇牌产品,在日本曾创下“4秒1瓶”的销售奇迹,难逃被“山寨”的命运。但其中的皇牌成分“双倍透明质酸”是专利成分,而在某卖场发现的假肌研,一般采用的是保湿效果相对欠佳的“透明质酸

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聂荣臻收养日本女孩

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的故事聂荣臻元帅与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在中日友好史上有一段感人的故事。1980年7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美穗子快步走到聂帅跟前,然后两人都以双手紧握住对方的双手,美穗子泪流满面,以额头触聂帅的手,表示最大的敬意,

《水浒传》108将里为什么没有晁盖?? 水浒传晁盖的故事情节

今天在网上看了要新拍水浒了,还要邀请日韩的明星,导演的脑袋是否进水不得而知,很中国的一部名著让日本人来演的话,不知道那108将是否会从棺材里蹦出来呢?但我又发现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108将里没有晁盖??天魁星 呼保义 宋江梁山泊总兵都头领

声明:《水琴窟 日本庭院的声景艺术--水琴窟》为网友给我一滴眼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