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论阅读读后感 初二读后感:读《周国平文选》后的心得体会

周国平论阅读读后感 初二读后感:读《周国平文选》后的心得体会

初二读后感:读周国平文选后的心得体会

读一本书其实是从标题开始,进而是目录,然后是序言,再才是正文。这本散文集的标题很是普通,对内容的了解要从目录开始。散文是按日期分成几个专题的,从专题的名称来看,很富有哲学的味道。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每一个都可以作为一个命题,而写成一篇篇干涩难懂的文字,但是每一篇散文的标题,都是些贴近生活的内容。有旅游(《旅+游=旅游?》)、挤车(《从挤车说到上海不是家》),还有一些有关生活态度的,《消费=享受?》、《愉快是基本标准》。

从生活中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哲理,也许准确地说是从我们通常都会需要的情况或是都会思考的问题出发,来谈一些看法。例如在《旅+游=旅游?》一文中,有这样三个问句“恬静的陶醉在哪里?真正的精神愉悦在哪里?与大自然的交融在哪里?”,从一个旅游的现象而引出这样三个问题的思考,而这些思考其实不仅限于旅游,而是我们的生活。

他的文章不仅是故事加感想的散文,也许是我有短时间看了太多的《读者》,基本上对一个故事加上就是论事的一点评论的八股格式,而大多是些信念、注重细节之类的,写出某个具体的道理,而读者很难有自己进一步的思考,缺乏“可持续发展”性。他的散文至少也是事情加思想,而给读者留下了继续思考的余地。

他的散文融合了生活和哲学。有他的散文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虽然深刻,但是不干涩。前几日看了几页《苏菲的世界》,虽然把哲学放在了有丰富情节的故事之中,但终究是有“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基本哲学命题,需要集中的思考,也许也有一些对思想的压力,这样的思考是有味道的。但是在周国平的散文中,借生活事件和寻常的命题而思考一下人与自然、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轻松的思考体验。既有一种思考的快乐,又不至于有思想的压力,在我看来,这也是他的一个成功之处。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想,与社会的现象相违背。《何必名校》便是如此的一篇,记得陈丹青有篇《教育的现实和现实的教育》,主题显然一致。但是陈丹青是借中美教育之差异而同批中国教育体制,也许是因为此文作序的需要,而《何必名校》则是通过自己小时候经历的描述来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周国平散文,甚至包括今日在看的随笔集《人与永恒》,都是从自身出发,通常用第一人称(我在摘抄中有一段评论),更具主体性,而少一些排他性。也许有对现实的坦然。

也许他的散文的出色之处在于从普通的命题出发,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而带动了我的思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6551/252885374738.html

更多阅读

读周国平《面对苦难》与《直面苦难》 直面苦难的例子

“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献给害我读周国平的人看到苦难这种题材的散文,就惯性的归于“鸡肋汤"文,而对这种富豪在乞丐面前做上帝状,或和尚在妓院门前做看破红尘状的文章,我是向来不屑的。耐不住朋友推荐给我看,

转载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3 《读书的癖好》 读书的癖好阅读答案

原文地址:周国平散文读后感(3)《读书的癖好》作者:用户3640078710现在,已经进入过年前的腊月时节,虽然百花凋谢,寒风凛冽,白天忙的是人仰马翻,但到了夜晚,下班之后,万籁寂静,心情且如脱缰的野马,兴奋不已。因为,终于可以读周国平了。伴着舒缓优雅

读周国平《把心安顿好》有感 林清玄 身心安顿 txt

《把心安顿好》——周国平哲理散文读后有感《把心安顿好》,简简单单的5个字,像是智者的提醒,饱含深意。在网上看到这个书名,心头一震,立刻就被吸引住了,感到这正是自己想要读的书,想要说的话,毫不犹豫就把它买了下来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500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我在这段好书漂流的日子里读到周国平的《善良 丰富 高贵》,不禁迷上了周国平的文字,此后又看了《妞妞》、《安静》、《守望的距离》等书。在看似平实的文字里,我第一次发现散文可以写得如此有内涵、有深度;第一次发现

声明:《周国平论阅读读后感 初二读后感:读《周国平文选》后的心得体会》为网友当爱变成如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