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邓艾
邓艾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他深谙兵法,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他的政治主张对于魏国的强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惜,他居功自傲,失去品节,又遭小人陷害,最终惨遭杀害。
邓艾画像
邓艾出身寒苦,从小就生活艰难。但是他自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这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邓艾虽然只是一个屯田民,但他自幼就有大抱负,志向高远,凭借着自己的才学,当上了小官吏。他也因此得以遇见了太尉司马懿,而与司马懿的相遇,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因为司马懿的赏识,邓艾得以升迁,对于他提出的开凿河渠、兴修水利等建议,司马懿也都一一采纳,使得魏国淮水流域的军屯建设和水利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魏国政权能够不断强大,邓艾的建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之后,邓艾开始了与蜀汉大将姜维的第一次交锋,并取得的胜利,他也因此而加官进爵。公元263年,邓艾奉命与钟会各自率军攻蜀汉。他成功偷渡阴平,斩杀了多位蜀汉大将,一路势如破竹,直逼蜀国都城,蜀军大败,蜀国就此覆灭。
邓艾因此居功自傲,失去品节,给了野心家钟会致他于死地的机会。就这样,邓艾因受到钟会的种种诬陷,而受到司马昭的猜忌。司马昭就派监军卫瓘将邓艾父子收押。最终,邓艾以及他的儿子都死在了卫瓘部下的手中。
邓艾的父亲

邓艾是三国时期的魏国名将,至于他的父亲是谁,如今已经不可追溯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邓家在迁移前一定是比较富裕的,这也是他自幼能够得到良好教育的前提。
王洪光饰演的邓艾
虽然邓艾的家世已经无法确定,但是邓氏在北迁之前是南阳新野的大族。新野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资源和灿烂的文化,是个富饶的地方。而邓氏在那一带是一个世家大族。
曹操破荆州之后,曾经强迫当地的百姓北迁,前往颍川屯田。而这个时候的邓艾还是个十二岁的少年。邓艾在幼时就已经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在那个烽烟四起,动乱不安的年代,可想而知,邓艾的生活过得有多么艰难。
跟随母亲来到颍川的邓艾,因为年幼就只能以放牛为生。但是他自幼就心怀抱负,志向高远。他在读了已故太丘长陈寔碑文后,十分歆慕,就自己改名了。
他还十分喜欢军事,每次见到高山或者大川,就会停在那里勘察地形,或者比划着如何行军部署。同行的人看到邓艾的言行,都纷纷讥笑他。邓艾见了,也依然如故。
邓艾能够看懂碑文,也懂得行军布阵,说明他是一个知识渊博,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这与他早期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而遭普通的百姓家里,想要受到这么好的教育似乎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邓艾的父亲死之前,邓艾的家里一定是比较富裕的。甚至他的祖辈或是父辈很有可能是军事人物,才能让邓艾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对军事那样的熟悉与喜爱。
邓艾灭蜀
邓艾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名将,在他的一生中,灭掉蜀国,是他的主要功绩之一。
邓艾画像
262年,蜀国国力不断虚耗,于是司马昭便想要攻灭蜀国,但是包括邓艾在内的大部分大臣都不同意,只有钟会大力支持。
263年,魏国兴兵十八万,开始攻打蜀国。经过一番征战,魏军成功地夺取了汉中这个军事要地。之后,由钟会率领的魏军主力与蜀军在剑阁相持不下。
就在这时,率领西路魏军的邓艾向钟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我们可以暗中度过阴平,直接向涪城进军。这样一来,驻军在剑阁的蜀军必定会去援涪城,那么驻守在剑阁的大军就可以趁机进攻;如果建个的蜀军没有撤退,那么涪城无援军支援,无法支撑,一定可以被攻占。”钟会听取了他的这一主张,并命令邓艾实施。
由于阴平这条道路在崇山峻岭之间,人烟稀少,崎岖难走,一般人都不会走这条路,更何况是大量的军队呢?所以,蜀汉对此根本就没有防备。
邓艾在阴平凿山通道,搭建桥梁,将士们历经了千难万险,成功度过了阴平。也正是因为偷渡阴平太过艰难,所以邓艾极其将士们早已是精疲力尽,饥肠辘辘了。如果,涪城将士死守,恐怕邓艾难有胜算。但是涪城的蜀军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魏军时,竟然不战而降了。
邓艾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了绵竹,直逼蜀都。最后,刘禅投降,蜀汉政权至此覆灭。
2015-11-30 17:17:51来源: 武林军事 责任编辑:军事小x0条评论邓艾怎么死的
邓艾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他为魏国政权的稳固和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邓艾又是怎么死的呢?
邓艾画像
邓艾虽然出生寒门,但是却具有远见卓识,受到了太尉司马懿的赏识,他的才干才得以展示。
邓艾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在于蜀汉大将姜维的交锋中屡屡得胜。公元263年,他奉命攻打蜀汉,一路用兵如神,直逼蜀都,使得蜀汉灭亡。司马昭褒奖了邓艾的功绩,并令他加官进爵。
邓艾因此大功而居功自恃,甚至擅自做主,以天子的名义,任命蜀汉官员,甚至还在绵竹修筑高台,来宣扬自己的功劳。邓艾灭蜀有大功,他也因此而深感骄傲,常常在蜀国旧臣面前自我夸耀。许多人见到了邓艾如此洋洋自得,都会在背地里嘲笑他。
邓艾的所作所为,正中钟会的下怀。钟会是一个野心家,他不会甘心居于邓艾之下,一直想要铲除邓艾。
在成功灭蜀之后,邓艾便开始策划灭吴国的种种计策,但是在这其中他又擅自承制拜官,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而钟会又借机修改了邓艾上表给司马昭的信,致使司马昭对邓艾的成见加深。
钟会见邓艾与司马昭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便趁机诬告邓艾谋反。而司马昭对邓艾猜忌已久,便监军卫瓘将邓艾父子收押。后来钟会谋反被杀,由卫瓘稳定局势,收拾残局。因卫瓘也参与了诬陷邓艾之事,于是派人将邓艾父子杀害。
邓艾墓
邓艾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曾偷渡阴平,覆灭蜀汉政权。后来因居功自恃,与司马昭之间产生嫌隙,又被野心家钟会诬陷谋反,而被杀害。
邓艾墓图片
公元273年,司马炎为邓艾平反说:“邓艾曾经创立了许多功勋,当初受冤获罪后也束手就擒,而没有贪生怕死的逃难。他的子孙也因此而沦落为罪人,我经常会为他们感到惋惜和同情。如今,他的亲孙子邓郎还存活于世,我可以任命他为郎中。”就这样,邓艾的冤屈得以昭雪。
虽然邓艾居功自傲,做了一些超过臣子本分的事情,失去了品节,但他为魏国做出的贡献仍是不能忽视的,他对魏国政权的稳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年,邓艾在绵竹被杀,如今他的墓位于陕西省的蒲城县。据说邓艾墓并不是真正的墓,而是他的后人为他所建立的衣冠冢。
邓艾墓坐北朝南,呈现覆斗的形态。它的封土最高处达六米,底部的长为十五米,宽为十三米。在这座墓的前方曾经有一座祠堂,但是岁月流逝,这座祠堂消失不见了。幸好墓上的石碑还在,虽然正面的文字已经被磨灭了,但是在石碑背面文字被保存了下来。这两方石碑,一方是是前秦时期留下的,碑上的文字是魏书。如今除了碑石的底座还留在墓上外,碑体已经被保存于西安的博物馆内。另外的一方碑石是大金时期所建,这块碑石依然存于邓艾墓的上方。
邓艾墓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是人们对邓艾纪念的一种方式。
邓艾的儿子
邓忠是邓艾唯一的儿子,作为邓艾的子嗣,邓忠与邓艾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邓艾之子邓忠画像
公元256年,邓艾在与姜维的一战中,大败蜀军,大获全胜,邓艾因此而被封为邓侯。而邓艾的儿子邓忠,也因为邓艾的荣耀而被封为惠唐亭侯。公元263年,邓艾奉命伐蜀,其子邓忠也随军出征。
后来钟会被姜维率军阻拦于剑阁不得进,两军在剑阁僵持不下。于是,邓艾便率军从阴平偷渡,直取涪城,并与蜀国悍将诸葛瞻在绵竹激战。邓艾派其子邓忠与司马师纂分别攻打诸葛瞻的左、右两翼。但是邓忠和师纂全都没有成功,就撤了回来,对邓艾说:“敌军的阵型非常牢固,不能击破。”这让邓艾大为愤怒,他说:“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是生是死都在此一举了,还说什么能与不能。”于是邓忠二人再战,终于大破蜀军,将绵竹攻克。
之后邓艾成功灭蜀,受到司马昭的大力褒奖和加封。但邓艾居功自恃,逾越了臣子的本分,与司马昭嫌隙渐生。后来,钟会陷害其谋反,邓艾及其子邓忠都被收押。
适逢钟会谋反,幸好司马昭早有防范,派兵镇压,钟会终究兵败身死。邓艾的旧部想要追还邓艾父子,但是监军卫瓘也参与到了陷害邓艾的事件中去,为了斩草除根,他在稳定局势后,就派出自己的部下去追击邓艾及其子邓忠。就这样,邓艾和他的儿子邓忠都被卫瓘的部下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