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爸说 丁丁老师上周日在绘本学堂11个妈妈微课大教室里,同步直播了他的“绘本表达与作文”第二讲:如何教孩子写好作文。他说,小学三年级是作文起步的阶段,但是作文启蒙必须在幼小阶段就要做起,否则到了三四年级,孩子看到作文真是要“两眼泪汪汪”了。今日微课团队奉上第二讲的微课实录。
【预告一下】丁丁老师的第三讲“绘本是最好的作文书”,将于本周日晚8:30直播,想听课的家长(幼儿园大班、小学一二年级)留意文末的报名方式。
点击下行标题,查看丁丁老师“绘本表达与作文”第一讲微课实录:
孩子为啥不爱写作,这位老师一语道破!(丁丁老师微课实录)
名师微课实录
丁丁老师教育学硕士,教龄17年的语文老师
小学作文教学资深研究者和实践者
丁丁老师作文工作室 创始人
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 会员
曾任上海三步作文培训中心 教学总监
新民晚报小记者训练营 教学总监
上海徐汇区中文写作专修学校 校长
嗨!大家新年好!我是丁丁老师,很高兴又在绘本学堂和大家见面了。上次我们说到了为什么很多小学生写不好作文。今天我们顺着这个话题来说说如何教孩子把作文写好。
说实话,聊这个话题有点吃力不讨好,因为网上一搜写好作文的秘诀宝典一大把,名家的,非名家的;书店里的作文大全好词好句也是一大堆,名师的,非名师的;连一些作家,著名的,非著名的,也推出了自己的作文辅导书,书店里也摆了一大排。
按理说,有这么多的资源可以利用了,学生应该可以写好作文了。可另一方面,经常有家长问我要不要买些作文书来读一读,要不要让孩子抄写好词好句好段,个别家长甚至问我让孩子背点作文好不好,这简直让我三观尽毁,直接晕倒!
所以,我还是愿意和大家来分享我多年作文教学的感受,希望大家对孩子写作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避免走进误区,甚至是闯进雷区,从而能更好地指导孩子写作文。
指导学生写作文,既要遵循语文学习的常识,还要把握写作文的规律,当然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心理。今天我要讲的既不是空对空的宏观理论,也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微观做法,主要还是属于中观的常识性的规律,它既连着天,又接着地,专门管空气。如果这“空气”被污染了,还真够麻烦的。这些道理很简单很朴素,只是真要踏踏实实地做到,就得要下一番工夫。
既要小家碧玉,更要大家闺秀

小家碧玉是指语文课堂,大家闺秀是指语文课堂之外的天地。这就是说要树立大语文的教育理念,要在大语文的环境下培养孩子的语文。
语文,绝不仅仅是语文课堂上学的那点东西才叫语文,也绝不仅仅是语文试卷上考的才是语文。学语文应该在课内学会方法,在课外广阔的天地里运用,这样的语文才是活泼的,生动的,有灵性的。
相反,如果只知道教语文教材,只知道对课文条分缕析,只知道完成课堂教学的教法,那只会让人一声长叹:“语文去哪里呢?”只能说,真正的语文早就成了“跑男”,跑掉啦!
在这里,请大家记住一句不是名言的名言,它不是别人说的,而是丁丁老师说的,那就是:教师要打破为了教作文而教作文的藩篱,学生要跳出为了写作文而写作文的怪圈!
如果一个老师,只是为了教作文而教作文,那只会把学生教“死”。如果一个学生为了写作文而写作文,只会把作文写“死”。
那些个让学生背作文的做法,在我看来,简直就是把作文送上了绞刑架!而学生只知道光背些好词好句好段到处套用,这是写“死”里头最笨的“死”法。夸张地说,所有那些个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仅仅是为了作文而作文的教法学法写法都是“耍流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连泰山--岳父大人都不拜见了,大家说说这是不是“耍流氓”呢?
我还想特别强调,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如果只是教语文课本上的那点东西,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这对学好语文来说还是不够的。想要教学生写好语文或写好作文,教师自己首先得要有语文味,为学生提供榜样的作用。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一个有着浓浓语文味的老师,才有可能拓宽语文学习的边界,指导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爱上语文,爱上写作。相反,一个为了教作文而教作文的老师,由于理念、视野、方法的局限,他所指导的学生,也只会为了写作文而写作文,从而亲手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怪圈,竖起了一个又一个藩篱。
向作家学习一样东西
向作家学什么呢?当然最重要的是学观察。观察生活,让生活为写作文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会写作文的孩子,他的观察力都比较敏锐,能捕捉很多生活中的细节,写下来就很具体很生动。而不会写的孩子,这方面不太敏感。
比如,为了让学生有东西写,你创设了情境,陪着他们玩了个游戏。结束时,孩子们疯得嗨得都不愿意停下来,太好玩了呀。这时你让不善于观察的学生写一写刚刚玩的游戏,他们往往会说:“没什么好写的啊!”听了这话,你是不是会被气死?于是,你便百般引导千般鼓励,未料,他们又来一句补刀:“刚才的游戏没什么好玩的啊!”这时,你是不是又被给气活过来了呢?
如何去观察?这是个大课题。我所带的作文班,不管哪个阶段哪个年级的,都是从训练观察力开始。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我指导他们在生活中进行观察的训练。低年级学生,我利用绘本指导他们观察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对写作文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可讲的太多,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可以培养孩子写一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写日记是一件苦差事,开头难,更难的是长期坚持写下去。家长一定要想办法把写日记变成很好玩的事。比如,有心的家长可以一开始自己来写,写下孩子生活中的故事,或只言片语,然后读给孩子听,吊起他的胃口,引导他也来尝试写。
等孩子写日记了,一家人可以经常分享他写的日记。相反,大人千万别正襟危坐地对孩子说今天我们买个笔记本开始写日记了。这样大多数孩子都被吓倒的。
这是关于写观察日记的一些做法,而在我们的绘本作文课上,写观察日记是贯穿始终的。下图是我学生的观察日记。
跳到海里游泳
这里的海,当然是指书海。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写作文提供丰富的养料。这个道理已经不需要我展开说了。但我想说的是,对于课外阅读,家长要注意几点:
组建读书会
有不少家长在教孩子的时候会面临这样的困境:孩子不听大人的话。这该怎么办?我建议家长们组建读书会,相互借书,彼此分享。为什么要倡导读书会呢?
很重要的一点是孩子小,非常容易受群体的影响,在读书会这个平台里,利用同伴教育,小孩为了表现自己,他的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这时家长独自教育孩子时碰到的一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不要急功近利
有的家长心态却很浮躁,恨不得看了一段时间的课外书,作文就能顺着人类进步的阶梯嗖的一声蹭蹭蹭地爬上去了。有的家长经常跟老师说:“老师,我给我家小孩买了好多书,也看了不少了,怎么作文还是老样子,好词好句也用不上。”
我想如果按这种心态来指导孩子读书,孩子肯定会读得很苦的,说不定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到时候人类进步的阶梯没登上,反而有可能坐上了滑滑梯,那可叫一个惨啊!所以家长要摆正心态,所谓心态一正,事事都顺。
熟读精思,读写结合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熟读精思,读写结合。我觉得家长应该清楚大量的阅读与写作文的提高之间不存在着必然的关系。也就是说大量的阅读不一定就能提高作文水平。我们应该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读精思,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结合,进行能力的迁移。
阅读的目的应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我把家长让孩子阅读的目的简单地分成三个版本,第一个是1.0版本,着眼于功利或应试层面,奉行的是实用主义,如就是为了提高作文成绩;第二个2.0版本,看重知识层面的,比如通过读书让孩子变得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第三个3.0版本,重视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陶冶性情,进行真善美的熏陶,为人生打下人文的底子。我觉得前面两个版本的都应该升级为3.0版本,学生才能通过阅读获得更大的收益。
这几点我也是反复和家长们强调的。当然很多孩子们平时课业负担重,要他们大量地看课外书是蛮奢侈的一件事,所以我们就一起读短小的童诗,不少孩子倒是坚持了下来。希望我们的绘本作文课,孩子们也把童诗读起来。
学生在微信群里读诗
曲不离口,笔不离手
经常练笔,练着练着,感觉就来了。只动笔不观察不阅读,没辙。只观察不动笔,没辙,只阅读不动笔,还是没辙。写作文既是个脑力活,更是个动手活。有时间,写一写观察日记,哪怕是小片段也好。
为什么要写日记,一是培养观察能力,二是加大练习的量,期望量变引起质变。三是把课堂上所学的方法在写日记时操练起来,加以巩固。到了高年级可以写一写读书笔记,哪怕是几句话也行。写得多了,自然就有感觉。
比如,看了绘本《蚂蚁和西瓜》后,家长就可以陪着孩子到户外去观察蚂蚁啦。低年级的可以引导他们发挥想象,试着和蚂蚁对话,回家写下来。高年级的可以侧重观察蚂蚁的一系列动作,回家记下来。
丁丁老师学生的日记
丁丁老师的绘本作文教学理念
观察生活,大量阅读,经常练笔,是我教作文一直秉持的理念,简言之就是爱生活、爱阅读、爱写作。热爱生活,留心生活,观察身边事,说说写写,发掘生活里的素材。爱阅读,勤于读书,充实自己,丰富心灵。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结合,提升写作水平。
我把这叫一体两翼,生活和阅读都是写作的源泉,两者构成了写作的两翼,托起写作的高飞。写作是主体,把生活和阅读统合在一起。换言之,生活和阅读是吸收,是信息输入,由量的积累到质的突变,从而沉淀出冰山下的厚重。写作是表达,是信息输出,是冰山上绽放着的耀眼的洁白。没有冰山下的积淀,别说写作了,就连写作文也会随时塌方雪崩。
既要朝朝暮暮,又要天长地久
这是说我们要重视作文能力培养的持续性。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阅读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熏陶积淀的过程。任何想多快好省地写好作文的企图都是不可取的。
可是,现实中,我们总能遇到一些心态特别着急的家长,他们恨不得希望老师有祖传秘方,灵丹妙药似的,上个一两次课,孩子就会下笔如有神了。还有个别家长过分关心孩子每次写作文的分数。这次扣分少,家长夸老师教得好。下次扣分多,家长暗示老师得加把劲。
这种做法不仅把孩子吓得颤颤惊惊的,而且还会把老师整得神经兮兮的。我们还是要稳扎稳打,一步步地来吧,写作是真的是急不得。
在这里,我也想特别提醒各位注意,一些所谓的专家和培训机构经常抓住家长急于把孩子作文提高写好的心理,于是就夸大其词,宣传自己几天就可以让孩子写诗作文。家长们如果相信了,掏大把的银子扔给这样的“仁波切”们,那真是掉坑了。
这不,我在朋友圈里发现了一家江苏的教育培训机构作文招生广告,真是太能吹了。我想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看到了都自叹不如,肯定会摇着头说:“君生我已老,若是相逢早,抱得诺奖会更早。如今,莫言了,不说了,提起来都是伤心泪啊!”
大家可以看一下他们的招生广告:
再看一个网上的广告:8天写出高分作文。广告夸大其词,违背作文规律。花个三四百块买个光盘让学生对着的电视机学,八天就写出高分作文,你信吗?
放长线钓大鱼
这说的是写作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先放后收,循序渐进,如同先散养后圈养。先放后收意思是先让学生放胆为文,到一定阶段再提要求,或者把要求一点一点地加进去,然后慢慢地收回来。
放,不是不管,而是降低门槛,激发兴趣,让孩子想写乐写,不受限制不被束缚。如果一开始就设置很多框框条条,而学生一时半会达不到,就势必影响他们的信心,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讨厌写作文。
而这也同样适合整个小学阶段。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侧重点,低年级施肥浇水,循序渐进,先放后收,到高年级静待花开。
而放和收也没有绝对的区分。在我看来是放中有收,收中有放,收收放放,交替运用。刚开始让学生放胆写时要收什么呢?收的是习惯的培养,如写字~坐姿~卷面整洁~态度认真等。放的过程中逐渐收,慢慢加要求,当学生掌握了收的这些要求后,就可以在更高水平上让孩子放手去写。
作文写得好难道就是真爱?
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并把这种兴趣维持下去。这是一开始非常重要的一步。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你听或不听,它就在那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我们绝大多数孩子对作文是没有兴趣的,部分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也未必就对作文感兴趣,他们只是为了考试的需要而已。
可是,不少学生一开始对作文是有兴趣的,但这种兴趣短暂,时间一久就消失了。没了兴趣,写作文也就成了苦恼事,就算是有九头牛都很难把他拉回来了。
激发并维持孩子的作文兴趣非常重要,因为,你喜欢或不喜欢,作文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如何激发兴趣?我觉得一开始最重要的是教师的上课风格一定是在严谨中多些活泼,在有严肃中多些风趣,在严格中多些幽默。
只有孩子喜欢上了教作文的老师,才可能发生移情作用,学生才有可能喜欢上写作文。此外,多掌握一些调动孩子兴趣的方法。因时间关系,这里不再展开细说。
总之,我们多动脑筋,善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孩子写作文的兴趣,并让这种兴趣维持下去,如果能进一步转化为一种爱好,形成一种持久的内在驱动力,那就太好了!
他是怎么死的?
孩子写作文,应该是被夸死的,乐死的,开心死的,而不是被骂死的!俗话说夸死人不偿命。也就是说要欣赏孩子的写作,好作文是夸出来的!
欣赏一个孩子并不难,难的是欣赏所有的孩子。欣赏所有的孩子并不难,难的是一直欣赏所有的孩子。多欣赏孩子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他真得写得很差。因为写作文是一件很辛苦的智力活动,对孩子来说特别不容易,尤其是那些写不好作文的学生。
想想吧,当孩子们憋了好大的劲,花了好大的力气,写了一篇自认为还不错的作文,然后满怀期待地交给老师和家长,结果被横挑鼻子竖挑眼。一次两次问题不大,可是如果长期得到的评价大多数是负面的,他从作文那里得不到欣赏,赢不了自信,换不来尊重。
老师家长要知道,发现孩子作文的缺点,这儿不足,那儿有问题,实在是太简单了。因为只要智力正常,任何大人都可以对学生的作文横挑鼻子竖挑眼,评头论足一番。可是,这绝不应该成为一个老师和大人的本事。
一个优秀的老师或称职的家长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欣赏它,这才是真本事!但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都成了孩子的差评师。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你要是恨一个人,你就让他写作文吧。
如果真能赏识孩子,那你就是非常优秀的老师和家长了!当你养成了欣赏孩子的习惯,这时,我要送你一句话: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写作文吧。在这,也顺便介绍一下周弘老师的教育理念,即赏识教育,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搜索一下,如果想深入了解,那就买书来读吧。
但欣赏不等于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表扬,欣赏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而且欣赏也不等于不要批评。
好了,今天我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因为时间关系,每一点都没办法展开细说,好在这些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比较熟悉,只是现实中,很多做法走了样变了形。而这些内容都会渗透在我接下来的绘本表达与作文课上,到时再做具体的探讨和交流。
这两讲讲完了,下次课,我们就正式开始聊一聊绘本作文了。在我看来,对低段的孩子来说,在前作文阶段,或作文预备阶段,绘本是非常好的训练材料。为什么这么说?具体内容我们下次课再聊。
小学生的作文口语化是比较常见的现象,需要老师要有意识地教他们把口语替换掉,转向书面语,如学生进行人物描写时,经常有“长长的、高高的、大大的、矮矮的、小小的”之类的句子,可转换成“修长的、高大的、矮小的”。
A: 三年级的孩子刚正式接触作文,在我的理想的作文培训体系中,孩子不应该面对拔高了的考试,或者说这个作文考试应该是比较简单的,那就是发现生活中的小故事,把它写具体点,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家长也不需要焦虑,建议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故事,接着写具体,然后围绕中心来写。
三年级真的是一个坎,尤其是碰到了作文。二三年级衔接不好,作文大面积地丢分,当然这也不能怪孩子,才刚接触作文,你让他怎么写呀?他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该从哪里结束,他也不知道怎样写具体。这种拔高的考试就没有遵循先放后收的原则,弄得学生心惊胆战,时间一长,孩子还会喜欢作文吗?
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应该是多鼓励孩子、多欣赏孩子,指导他们从写生活中的小事开始。一步一步来,先不要考虑那些考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