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关键期的教育 教育的“关键期”,不容错过


 


     教育的“关键期”是指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发展各种智力、能力成效最大。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身难以弥补。
  1
  关键期的概念最早是从动物心理实验研究提出的。在动物早期发展的过程中,动物的某一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获得,最易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
  1935年,奥地利生态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洛伦兹发现,小鹅孵出后的一两天内,愿意追逐它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的物体。如果见到的是母鹅就追母鹅,见到的是人就追人,而且这个习惯会长期保持下去。如果在小鹅孵出的一两天内,将其与母鹅或人隔开,那么再过一两天,无论母鹅或人与小鹅怎么接触,小鹅也不会追逐母鹅或人了。经过多次实验,洛伦兹把小鹅这种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内容形成的反应叫“印刻现象”,即发展某种能力的关键时期。
  后来通过长期研究发现,在人类个体早期发展过程中,也同样存在获得某些能力或学会某些行为的关键时刻。在这些时刻里,个体基本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这时能得到适当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现代科学家在研究人的智力、能力、习惯时,发现也有发展的关键期。
  每位家长都会深切体会到培养孩子成长的艰辛,也很重视孩子的发展。但是,通常情况下,还比较盲目。如果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有哪些阶段是关键的转折点,在这一时期要重视哪些问题,进行哪些科学的训练和培养,那么,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内外近半个世纪有关研究表明:
  ● 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
  ● 8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 2岁零3个月是建立是非观的关键期;
  ● 2岁至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
  ● 2岁半至3岁是教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
  ● 3岁是培养独立性的关键期(这阶段的孩子多见任性、发脾气、不愿上幼儿园等问题);
  ● 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指数数和点数、按要求取物品及说出个数等);
  ● 3岁至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拉提琴3岁开始,弹钢琴5岁开始);
  ● 3岁至8岁是开始学习外语的关键期;
  ● 4岁至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 4岁以前是形成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 5岁至6岁是掌握词汇的关键期;
  ● 整个幼儿阶段是观察力发展的关键期;
  ● 6岁至7岁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大脑重量已经达到成人的80%以上,是感知、记忆、注意等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 6岁至7岁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它是建立课堂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时的孩子常见不适应学校生活,上课坐不住,爱做小动作等);
  ● 8岁至9岁是纪律分化的关键期(这时是孩子学习障碍问题最多的年龄段,那些在早期仅发现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到了这个阶段则开始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纪律更差,不爱写作业等);
  ● 9岁至10岁以及13岁至14岁是孩子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 9岁至10岁是孩子行为由注重后果过渡到注重动机的关键期;
  ● 10岁至11岁是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期(一些孩子学习开始跟不上了,还会出现厌学情绪和逃学问题);
  ● 整个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
  ● 11岁至12岁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最显著的变化是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这个时期是各种心理问题的高发期,除了学习问题外,又有与家长的关系问题,与异性同学的交往问题等等);
  ● 初中阶段是意义记忆的关键期。
  2
  我对习惯培养研究了30多年,我的研究结果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给家长以下建议:
  家长要特别重视教育的“关键期”
  关键期对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就如同炼钢工人掌握火候一样,错过出炉的温度再出炉就是废钢。关键期最重要的就是温度。
  我国古代教育家就已认识到孩子的习惯必须从小培养。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朱熹认为要及早施教,他说:“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使其习与知长,化与心成,而无扦格不胜之患也。”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家训《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前人的忠告不要忘记,关键的关键是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孩子小,就像一包熔化了的铁水,可以浇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孩子长大了,就像铁水冷却变成了一块铁砣子,再改变可就困难了。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比较听话,好训练,因而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因此,教育孩子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抓住“关键期”,对孩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以便为孩子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孩子的工作一定要抓早、抓小、抓紧、抓好。
  不要搞过度的超前教育
  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只有当身心发展到特定的阶段、具备了相应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时,这种学习才具有可能性。因此,不要搞过度的超前教育,不要把小学甚至中学的知识硬塞给婴幼儿。
  关键期除了家长要重视外,更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要让孩子知道关键期的重要性,要让他明白小时候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是奋发图强、苦练本领的时期,切不可放任自己,不可过分贪玩,贻误了人生学习的黄金年龄。要让孩子深刻认识到这时他精力充沛,充满活力,接受能力强,学习效率高,思维敏捷,正是长知识、练本领,打下坚实基础,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如能积极努力,不仅能为终身发展,为今后有所建树奠定基础,而且有助于开发自身的智慧和潜能,促进自身素质提高,早日成才。
  翻开古今人类历史,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名家伟人在这生命的春天里,以惊人的勤奋和毅力,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播下了收获的种子,让人生散发出灿烂的光辉。因此,这一时期,每一个孩子叹息不得,停留不行,慢步不可,切莫让“黄金时光”付水流,而应牢牢掌握成长之舵,趁风华正茂的时节,鼓起竞发的风帆,恐后争先,勤勉学习,勇于探索,努力克服前进途中的种种困难,沿着成长的方向去推进自己的成长步伐。当孩子懂得这一时期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就会把握住关键期,勤奋、刻苦地学习。
  对关键期的具体时间不要太迷信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对人的研究不可能像对动物的研究那样搞生理实验,因此,上文列出的这些数据不可能那么准确,而且有些是国外的数据,国情不同,我们只能作参考,不要绝对化,不要太迷信。

儿童关键期的教育 教育的“关键期”,不容错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7051/591653179782.html

更多阅读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怎么教育疏导? 番禺 孩子情绪疏导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怎么教育疏导?家有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一定让人头痛不已。诸如“孩子不听话,你让他干什么偏不做,凡事都和你对着干。”出现网瘾早恋、逃课厌学、离家出走、夜不归宿、亲情淡漠、自卑不自信等行为表现。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叛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分享转载复制地址日志地址: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天使 2010年06月12日 11:20 阅读(34) 评论(1) 分类:个人日记举报字体:大▼ 小中大这次马瑛教授的讲座时间长,内容多,马老师讲的也比较快,不能完全记录

关键期理论 儿童关键期定义

奥地利著名的生物学家昆拉多·洛伦兹博士发现了著名的“关键期”理论,并因此荣获了诺贝尔奖金。所谓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理论是说: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环境影响。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

儿童心理发展的34个关键期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又称敏感期或者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者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错过了这个时机,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生。学习不同方面的知识有不同的敏感期。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

青少年青春叛逆期的教育策略 青少年叛逆

随着中考、高考的临近,家长、孩子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孩子,他们在心理上、生理上、精神上的压力,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烦躁、焦虑、压抑、反抗等不良情绪随时都可能表现为激烈的行动,对孩子的备考造成极大的冲击。家长

声明:《儿童关键期的教育 教育的“关键期”,不容错过》为网友琉璃般若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