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创作红楼梦 曹雪芹写红楼梦过程

 由于家道中落,早曹雪芹写书时,他的生活应该是困苦,据说当时他生活在他的一个仆人家中,死时以一张草席裹尸。
由于《红楼梦》在创作时期大约在雍正至乾隆年间,写的是康熙——雍正年间的事,书中映射当时社会,所以这是有一定的危险性。
作者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及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袴”,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掾,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一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
曹雪芹曾写“我也曾金堂玉马,我也曾瓦灶绳床,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字字皆血泪,十年不寻常!身前身后漫评量,今世看,真真切切,虚虚幻幻,悲悲啼啼的千古文章。”

张宜泉:“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
敦诚:“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敦敏:“巡视任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 曹雪芹写红楼梦过程
     “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俯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俯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曹雪芹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享年四十岁。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曹雪芹是一位诗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7351/456882939341.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谱 人物关系图谱

原文地址: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谱作者:CLARK日记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谱《红楼梦》中究竟写了多少人物,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共四百四十八人。  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七百二十一人,人各有传,字数长短不一,此书中又收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艰辛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不能把《红楼梦》作为曹雪芹的自传看待。《红楼梦》总的主题思想是反封建主义,在这个总主题下,作者通过贾宝玉、

声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 曹雪芹写红楼梦过程》为网友淡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