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会为孩子不稳定的成绩而着急,却没有关注引起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注意力水平差异。注意力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习成绩的优劣。“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其拥有超强的注意力。要想让孩子更优秀,就要不断地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小磊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是一个聪明的“笨小孩”,因为他平时能说会道,显得很聪明,但一写作业就磨磨蹭蹭,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吃东西,写的字也是歪歪扭扭。老师反映:小磊上课时小动作很多,有时还会去影响他人……为了解决孩子的注意力问题,小磊的妈妈让孩子去学象棋、学围棋、学打乒乓球,可谓想尽了办法,却都没有什么效果。由于孩子注意力能力不足,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力,导致上课的很多信息不能被大脑有效接收,反而让孩子觉得自己哪方面都不好,自信心更受打击。眼看儿子快要上三年级了,妈妈真担心因为更多的负面评价,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尝试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定时完成任务
循序渐进的做法是,开始家长给孩子定一个起点,起点相对要低,如孩子可以持续5分钟不分心,那起点定在4分钟左右。孩子持续专心在这个标准以上,家长就及时的给予表扬,哪怕多一秒钟也行。这样就会鼓起孩子的信心和兴趣,争取一点儿一点儿地增加。赵校长提醒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坚持原则和底线,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妥协。
还有一点要提醒家长:孩子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注意力逐渐集中,作业完成比较迅速,家长切切不能说:“还剩这么多时间,再做一点题。”又给孩子加练习,其结果就是暗示孩子:作业做慢一点反而不加练习,又把孩子推回到拖沓状态。孩子有信心在短时间内完成作业,精力就集中,注意力也才集中,这种状态非常宝贵,家长不要破坏掉。
第二,从细节着手要求
从生活习惯方面,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要求孩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饮食;学会自己整理书包;东西用过就还原;做事要认真做好,否则重来……离开了细节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朱煜表示,现在的家长都比较注重孩子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很多家长对孩子实行“散养”,但“散养”并不代表不注重纪律性的培养,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规矩还是要的,并且要坚持贯彻执行。

第三,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赵校长指出,部分孩子粗心大意,学习心不在焉是家长的责任,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大包大揽,在检查孩子的作业时喜欢明确指出,这样慢慢地孩子有了依赖心理,正确的作法是让孩子自己找出错误所在,让他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