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西壮族 揭秘吃立节的来历和习俗

  吃立节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节日,吃立节是个历史并不是很悠久的节日,因为只是开始一百多年,最早是因为要对抗侵略者而不能及时过春节才开始这个节日的,到后来就成约定俗成的节日了。

  在中国虽然是以汉族为主体,但是各个少数民族之间在和汉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依旧能保留自己民族的特性,这里面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不同民族的特色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包含这个民族的习俗,生活特点等。

  吃立节亦称“大节”,是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龙州县、凭祥市一带。每年农历正月三十举行“吃立”(壮语音译,“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

  节日起源

  相传在1894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进犯边疆,为打击侵略者,当地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保卫家园,所以未能按时过春节。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糍粑,盛情款待,欢庆胜利,补过春节,并相沿成俗。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走进广西壮族 揭秘吃立节的来历和习俗

  吃立节舞龙

  节日习俗

  吃立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亦称“大节”。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正月三十举行“吃立”,壮语音译,“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7751/186784417245.html

更多阅读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寓意 腊八节的小吃及寓意

   腊八节的小吃及寓意  腊八节除了腊八粥,还有很多其他的小吃,例如腊八豆腐、腊八蒜、腊八面等。国人总是愿意在吃上面下功夫,所以很多美味传承、发展,到了现在福泽后人,我们真是有口福。  1、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

傣族人的吃虫节 吃虫节

饭桌上摆上几碟别具风味的菜肴――油渣蝗虫、酸蚂蚱、糖炒蝶蛹等,全家人团团围坐,家长说一声:“吃,嚼它个粉身碎骨,吃它个断子绝孙。”随即,一家人就一齐举筷,痛痛快快地吃起来。这就是仡老族过吃虫节的场景。每年农历六月初二,是仡老族的吃

跳公节哪个民族的节日 吃立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吃立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亦称“大节”。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龙州县、凭祥市一带。每年农历正月三十举行“吃立”,壮语音译,“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  吃立节是什么时候?  每年农历正

七月十五鬼节的来历 七月十五鬼节该吃什么

爱华阅读配图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中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

声明:《走进广西壮族 揭秘吃立节的来历和习俗》为网友农村小暖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