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计谋 三国10大战略计谋

三国演义的计谋 三国10大战略计谋
一个优秀的战略计谋可以使的形式对自己有利,反之,一个失败的战略计谋只能使自己陷入处处被动的恶劣局面当中。下面则是我认为的10个战略计谋,如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教。
1。连环计。20分。 {评价} 一个失败的计谋,吕布有勇无谋,王允也缺乏领导他人,统率三军的能力。从而导致了吕布被赶出京城,王允被杀这样的结果。诛杀了董卓成功,这是他仅有的一点成功的地方。 {造成的结果} 杀了一只狼,却引来了一群狼,京城并没有因为连环计而安稳多长时间,一切照旧。
天下一样的混乱。
2。假途灭国。 25。 {评价} 这一计策实在不是很高明,诸葛亮拿手好戏就是政治。孙刘两家正在为荆州的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突然提出替刘备取西川,谁人肯信?西川路途遥远,取之不易,若深沟高垒以待时清,西川何时可得?若深入西川,假使刘备先另人截住关口,岂不全军覆没? {造成的结果} 双方矛盾加剧,周喻死亡,同盟关系的一角开始坍塌,为以后的夜袭荆州埋下了一个伏笔。
3。疏不间亲。 35。 {评价} 行计策,一要快,二要秘。这个计策本身没什么问题,结果吕布的反复无常与无智导致连姻的失败。曹平生最恨者乃是吕布,吕布有勇,袁术地广人多,淮南一带极为繁华,若有袁术支持,则吕布足可以与曹分庭抗礼。且不论此二人关系可以维持多久,但若此二人联合,实为曹操心腹之患啊! {造成的结果} 吕布被镒死,术也势衰。
4。二虎竟食。50。 {评价} 用此计者乃看透了吕布的反复无常的性格。同时也在为曹伐吕布在拉帮手。徐州与陈留,许昌等地相隔不算遥远。此二地皆为曹所占之地。况曹与吕布切齿之恨,刘备兵败必投曹那里。
{造成的结果}吕布两面受敌,被困下坯城,成了瓮中之鳖了。
5。蝉,螳螂,黄雀。65。{评价}冀州钱粮极光,土地肥沃,有实力的军阀皆欲占有。凭冀州牧此人之才能,实不能保此地。袁绍看透此点,固全力邀请公孙瓒与他前去共分冀州。公孙瓒乃小患尔,袁绍才乃心腹大患,韩偩没认清这一点,正好上了袁绍的当。使的袁绍接领冀州反到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公孙瓒的出兵也自然落个师出无名的下场。 {造成的结果} 瓒势逐渐衰落,袁绍一跃成为河北的霸主。
6。假痴不癜。75。 {评价} 刘备的演技实在没的说。此时刘备身处曹营,形势异常危险,若不行此计,则终有被操谋害的那一天。胆略+勇气+运气=成功。 {造成的结果} 刘备脱离曹操的掌控,如鱼得水,为以后的三分天下,直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7。哭。 80 {评价} 这也能算一个战略计谋?当然。刘备擅长的就是以眼泪打动别人,良将,谋士,为何对刘家是情有独衷?眼泪应该说发挥了很大的重用。 {造成的结果} 真正反过刘备的将领不多,大部分皆乃死心踏地的为刘氏效力。
8。战略激将法。 85 {评价} 这一招对于古代的将领来说,真是屡试不爽。周喻,黄忠,张飞,等人无不中计。例如,对周喻的激将法使的孙刘联盟,对黄忠的激将法使的黄忠斩了夏侯渊,大败张颌等人。等等,数不胜数。 {造成的结果} 战略上的激将法使的将领们无比重视此次战斗,通常可以爆发出自己全部的力量。使的战局开始有利与我。
9。引狼入室。90 {评价} 这并不是一个多么光彩的计谋,用此计之人,多半是为了自己的私心。例如何进招董卓入京,刘璋招玄德入川等等。为何给了此计如此之高的分数呢?是合依据? {造成的结果}招董卓入京,使的本已威风扫地的汉王朝更加威风扫地。使本已经很混乱的天下进一步的混乱,造成群雄并起的局面,而招玄德入川,则是三分天下的开端。此计谋实到万不得已不能用之。
10。计中计,连环计。100。 [评价} 这一计设计的实在高明,如果没留点心眼去看,根本看不出来。那么我来解释那个“计中计”。首先,刘封被刘备收为义子的时候关羽就已不悦,叔侄之间关系肯定不好,上庸此地地理位置又是相当重要,连接东川,西川和荆州三地。而备将关羽留在荆州镇守,且不论备看中的是关羽有独当两面的才能还是别的。关羽为人向来自大,且高傲,而封则虽刚而猛,却也沉着冷静,遇事多半三思而后行。表明看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安排,一个镇守一个相辅。然刘备善于洞察人心,对于叔侄二人的关系不可能不知晓,那么为何不赶紧将二人中一人调离,以免生后患呢?然刘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蜀中经过几年发展,实力增强,刘备顿时将眼光投向外面,曹操实力极大,一时之间极难动摇,而孙权则不然,自以为有长江之险便以为进了保险箱,况,孙刘两家为荆州之事积怨太深,正欲伐之,但出兵最怕师出无名,刘备便导演了这计中计。吴国偷袭了荆州,关羽无助,刘封不救,导致关羽败亡。孟达因何反刘备,因其知道的太多,刘封不救多半是刘备的主意,孟达深明此事之奥秘,所以赶紧逃亡魏国,得脱大难。关羽那是年已快到60岁了,借孙权之手处死关羽不但可以激发蜀将对孙权的痛恨,也可以师出有名的去伐吴。一鼓作气直下江南,取得与魏国单独对抗的资本。关羽之死,也是必然。调刘封去守上庸乃是一计,借刀杀人又是一计,称为计中计。“连环计”则是刘备没有想到的,备在荆州颇有人望,民心归付,所以一路上统率荆州将领杀至吴国本土那里。天不随人愿,一场大战,刘备彻底失败了。从此,蜀国国力日渐衰落。这一剧终于落幕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7751/271634766508.html

更多阅读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感悟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我家有许多藏书,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三国演义》。每当我翻开那本厚厚的书时,总是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三国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其中每个人物的神态特点都写得淋漓尽致,我最喜欢其中的蜀中五虎将――关、张、赵、马、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高鄂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 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1、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2、诸葛亮戴相帽――大事已然3、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4、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5、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6、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7、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8、诸

关于三国的手抄报图片 关于三国演义的手抄报

 有关三国演义的手抄报: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由明代罗贯中著的我国最早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共120回,75万字。小说是作者据民间传说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的。它是以东汉末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近一个世纪的历

出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的成语大全:  1) 懊悔无及: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插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无及。”  2) 恩怨分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

声明:《三国演义的计谋 三国10大战略计谋》为网友树瑶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