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一些西方国家,就出现了“室内空气质量(IAQ)”的说法。 1958年, 欧洲率先提出“现代室内新风”的概念,并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类场所的低噪音高静压送风机。 由于当时出于节约能源的考虑,建筑物在建造时,它的保温隔热构造,大大加强,从而导致建筑物的气密性(密封性能)显著提高,因此带来室内通风率不足,致使室内空气污染事件频频发生。一些人出现头痛、干咳、皮肤干燥发痒、头晕恶心、注意力难以集中和对气味敏感等症状,这一被称为“致病建筑综合症”的状况,在很多国家都有发生,各发达国家在这方面,都有着惨痛的教训。这使得人们开始深入研究和探讨室内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污染物及其来源以及可行的解决途径等。
全热交换系统,能够独立的进行室内空气置换、净化、流动,在排除室内的污染空气的同时,输入100%自然新鲜空气,并将输入室内的新风,经过中效过滤、杀菌、增氧、预热(室外空气较冷时)等多项处理后,再送入室内。 全热交换活氧新风系统的创新点是:用多台新风机,按空气流动原理,组成“中央新风系统”,形成室内新风流动场。
新风的传输方式,非空调气体的内循环原理和新旧气体混合的不健康做法,户外的新鲜空气,会自动吸入室内,通过安装在卧室、室厅或起居室窗户上的新风口,进入室内时,会自动除尘和过滤。同时,再由对应的室内管路与数个功能房间内的排风口相连,形成的循环系统,将带走室内废气,集中在排风口“排出”,而排出的废气,不再做循环使用,新旧风形成良好的循环。而且,考虑到能源的节约和再利用,排走的空气,都会被做热回收,而回收率达到80%以上,作为新的能源。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wMTY5Njk4MA==.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