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男友闹分手,理由是他说我孩子气,不懂事,在朋友面前不给她面子,他忍不了啦。分了一个多月,男友说让他清净一个月,可现在一个月早到了,和他联系,他也会回复我,只是很客气,见面后也关心,问我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就是不提两人感情的事???亲爱的池塘之底,你说他是什么意思呢?
是在考验我?还是只想和我做普通朋友。他妈妈给我打电话,说根据她对儿子的了解,应该是没下决心,还在犹豫。我应该相信吗?”
见信好。
回复是因为礼貌,客气是为了保持距离。问你是否吃得好睡得好,与其说是关心你,倒不如说是关心他在你心目中的地位——哪怕我不怎么喜欢你,但是也喜欢你被我的魅力所俘获的感觉:如果你能因为我的离开而痛不欲生,那似乎也是能够暗自欢喜的事情。
至于其他,好像没那么重要。否则他为什么不说继续?照目前的情况,他只要一提和好,你便会满心欢喜地飞奔而去吧?或许他都不用提,只要表现得稍微热乎一点,你们大概就能继续下去吧。他之所以会犹豫,只是眼下还没有更称心的对象而已,否则,下决心是分分钟的事情。
而且,大多数分手的理由,都只是表面的理由,直接点说就是借口。古人打仗必称”会猎“,竭尽全力抓了敌方首领也一定要言辞道歉一番,说是自己不小心。台面上的话,是不能全信的。所以孩子气啦,不懂事啦,朋友前不给面子啦诸如此类的话,听听就好,别太当真。
——当然,以上分析也只是大概率事件,当然不可能百分百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他没那么喜欢你。至于是接受没那么喜欢你的他,还是自此转身离开,都可以是你的选择之一。
但据我了解,大多数人在这个时候,反而会不甘心。那么,你的选择呢?
在以上的回复之后,来信的女孩很快又回消息:“对,我不甘心,妈妈帮我算了下命,说外面有人在网他,我就更不甘心了!”“这一个月我都没睡好,脑子里全是他。所以我不放手,不放弃。”
看到这里,我忽然觉得回复的徒劳。这样的过程,再次让我联想到东野圭吾的小说《解忧杂货店》:敦也、翔太和幸平虽然能够基于现在,给过去的“月兔”以百分百确定的建议和帮助,但到最后,“月兔”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选择,去完成自己的人生,并且无怨无悔。
说到底,我们每个人终究还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看着自己愿意看的,说着自己愿意说的,评判着自己愿意评判的,相信着自己愿意相信的。
当然,这很正常,也并不值得遗憾。我只是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讲,人都是自我经验的囚徒,大多数时候人们的判断,感性,主观,充满了各种幻想。
大概正是为了弥补这个,才出现了哲学和心理学——它们都试图以理性的方式,来解决人们自身精神世界的问题,来梳理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乃至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只是在爱情这一方面,谈理性实在是奢望。在我看来,用脚趾头想她都不应该再次回去找她的男友,而且不甘心的心态和相关举动在爱情博弈中简直毫无作用。

但同时,我又并不觉得上面姑娘的不甘心有任何不对,虽然她不理性,而且很可能会再次受到伤害。
这,大概才是爱情本身的意义。那让你一个月来吃不好睡不好的,那让你被分手却仍然不甘心的,那让你伤心不已痛不欲生的……大概只有这些,才能算得上爱情。
“对,我不甘心……”
我想了想,却忽然不知道如何继续回她的信息,不知道该是继续劝她就此罢手呢,还是鼓励她大胆向前?
我不知道。
而且,此刻我的眼前出现了《菠萝油王子》里的那段经典镜头:那个满肚子猪腩肉的中年大叔麦炳,到底还是无法抛弃自己本来的身份,无法忘记自己作为王子的过去。一次次深夜的醒来,一次次在木板床上的辗转反侧,最终让他下定决心,给妻子玉莲写下了那封动人心魄的离别信(此时我的耳边,甚至出现了刘德华那深沉的粤语配音):
”我是一个没用的王子,没骑过白马,没斗过恶龙……后来,我以为我已经接受,尤其是遇见你。我以为我可以做一个踏踏实实、平平凡凡的快乐人。我和自己说:眼前的东西已经是上天再给我的恩赐,是我再一次的机会去学会珍惜。但事实上,我不甘心……“
是啊,我不甘心,关于梦想,关于身份,关于爱情……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我们能够理性,但大多数时候控制我们的,还是直觉,情感和本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