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口岸
两次鸦片战争口岸布局有各自的特点。第一次鸦片战争口岸开放的主要是南部沿海的五座主要城市:广州、福州、厦门、上海和宁波,这些通商口岸无一例外均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又开放了是个通商口岸,如南京,天津和辽宁的营口等。
鸦片战争旧照
不难看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口岸已经深入长江内陆和京津地区,这些列强明显是在为进一步入侵中国,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做准备。通过鸦片战争不断开放的通商口岸,使得国外生产制造的商品源源不断的大量涌入国内市场。这样就使中国的民营企业彻底丧失了竞争力,也彻底改变了中国原本的手工业结构。所有开放的通商口岸几乎把我国漫长的海岸线完全包围,这样使我国失去了出海经商的可能,也对我国的海防安全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国外的商船,军舰却可以在中国的海面上自由往来,这对于国计民生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虽然通过这些鸦片战争口岸给古老保守的中国内地带来了许多新的思想和闻所未闻的西方文明,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近代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但相对于西方列强带给中华民族的伤害却是微不足道的,清王朝并未因与外通商而变得国富民强,也未能在与外经商中进行类似与西方的工业革命,反而通过这些通商口岸使得国内白银大量外流,国家财政频频出现赤字。这个王朝最终在内忧外患中结束了它的生命。
鸦片战争军舰
在鸦片战争中,军舰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它直接影响了两国的战争局势走向。那么鸦片战争军舰种类都有哪些呢?
鸦片战争
据记载,在数量众多的鸦片战争军舰中,英国最初参战的是英国皇家舰队。这支舰队共包括二十八艘运输舰,作战军舰十六艘,武装汽船四艘,所有军舰总载炮数量多达五百四十门,包括海军陆战队在内的英军士兵大约一万两千人左右。这些军舰是英国在这场鸦片战争中能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他们的火炮射程是清军的两倍有余,且可以连发,做工精细考究,威力十分巨大。
而清军在这场鸦片战争军舰方面明显不如英军。整个大清王朝只有小型战船七百多艘,船的形体十分小,最大的还不如英国军舰最小战舰的一半,这种战船的载重量和吃水量可想而知。在速度上,清朝军舰以人力为主划行的战船远远不能与以蒸汽动力为主的英军战舰相提并论。在巨浪滔天的海面上,英国军舰可以乘风破浪,正常前行,而大清水师则根本无法乘船出海。军舰上的武器配备落后至极,每条船上配备的铸铁火炮不足十门,且都是前明留下的中小型火炮,点燃时炮体极容易炸裂,进而伤到炮手。而船上的将士大多还是手持弓箭和长矛。两相对比,战斗结果可想而知。
清朝水师在战舰方面直到鸦片战争三十二年之后在得到了改观,虽然军舰仍然不如西洋舰队威力惊人,但至少军舰上已经彻底废除了大刀长矛等冷兵器。

林则徐与鸦片战争
提到鸦片战争,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林则徐,因为,林则徐与鸦片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鸦片战争是我国第一次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战争,而林则徐被称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林则徐雕像
有很多学者试图解读林则徐与鸦片战争之间一些讳莫如深的联系。他曾因统治者的意志不坚而流放新疆,他曾被定为引起鸦片战争的千古罪人。鸦片战争的炮声打开了闭关锁国的满清王朝紧锁的大门,也打碎了林则徐中兴大清的愿望。殊不知即便是没有虎门销烟这一举动,英国的侵略者们也迟早会发动鸦片战争的,林则徐只不过是提前揭露了他们嘴脸而已。不能把清廷战败的责任都归咎在他一个人身上。
可有一封林则徐的一封亲笔信使得他与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变得难以理解。他在被解职流放去伊犁之前曾给自己的至交好友在信中说道:“我军与英军最大的差距首要在于武器装备,若是这一局面不能扭转,即便是岳飞韩世忠复生也无济于事。但你要切记,不要把我的话声张出去。”这就使得很多学者不得不怀疑林则徐别有用心。其实不然,林则徐在此之前向道光帝进言,要购买西式大炮,无奈被道光帝指责为胡言乱语。报国无门的林则徐满心悲愤,大清帝国正值多事之秋,江山时刻风雨飘摇。而自己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发生却无法阻止。
道光三十年,在一座孤独的院落里,已到弥留之际的林则徐在夕阳斜照之下老泪纵横,十年前的鸦片战争让他一直耿耿于怀。他在这无奈与悲凉中走完了这一生。林则徐因鸦片战争而成名,鸦片战争因林则徐而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