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假如宋军赢了 宋辽交战时宋军曾设“迷魂阵” 至今仍具有迷惑性

  临漳县杜村乡高夹河村的建筑、道路、地块等方位与其他村庄不同,外地人到此大都会迷失方向,当地文史专家称,此地建筑物等是根据宋辽开战时宋军所设下的“迷魂阵”方位而建,具有迷惑性。

  该县文史专家黄浩介绍,“迷魂阵”建于宋朝时期。据《临漳县志》记载,北宋年间,宋辽开战,临漳境内是屯兵重地,宋真宗到阵前督战时曾住过临漳县的御家店,即今天的临漳县南东坊镇北头村。辽国在萧太后的治理下逐步强胜,疆域四处扩张,尤其南下对宋朝威胁最大。北国辽军打过幽州,进占白沟,即今天的保定市易县拒马河,矛头直指宋朝的京城汴梁。

  据悉,临漳当地流传着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1000多年前,辽国进犯宋国,宋军密探到萧太后手下大将韩昌行军准备从临漳的漳河渡口嘴儿上,即今天的孙陶镇陈村南下进犯的路线后,便动手在漳河北岸高夹河一带摆起了“迷魂阵”用于迷惑敌人。

  “迷魂阵”在现高夹河村东头建立一座东南偏向的奶奶庙。然后以奶奶庙为参照物,建立村庄,修筑道路,造成了街斜、路斜、地块斜,行人一到这里便转向。宋军事先在高夹河迷魂阵的东南方设下埋伏,当辽军向高夹河正南、漳河渡口嘴儿上进犯时,来到奶奶庙旁便迷失了方向。辽军误以东南为正南,进入了宋军设下的伏击圈,被打得节节败退,这为宋辽议和澶渊之盟打下了基础。

  北宋至今,高夹河村东的奶奶庙数经修葺,依然是东北~西南斜向。临漳一带的人们习惯将高夹河的奶奶庙叫做“迷人庙”。高夹河村居民的住房街道、地块、道路也是东北~西南斜向。

  “过去没有手表,判断时晌,都以太阳当空为吃午饭的时间。然而在高夹河太阳当空时,只是才刚刚吃过早饭的九点多钟。”高夹河村村民高钦顺介绍,夏季在白天最长的季节,村民在“坐南朝北”的房屋内下午也可见到阳光。晚上或白天遇到大雾笼罩,行人从北向南去,地理不是很熟悉的,一般到了高夹河就会迷失方向。凡从北向南路过高夹河到南边杜村去的人,大都会迷失到东南方向的宋村。

崖山海战假如宋军赢了 宋辽交战时宋军曾设“迷魂阵” 至今仍具有迷惑性

  “高夹河村的建筑物、道路和地块至今保留了宋辽交战时所设‘迷魂阵’的方位,虽时隔千年之久,现在仍很具有迷惑性。这些是宋辽交战留下的遗存,也印证了作为古战场的临漳为宋辽兵家必争之地。”黄浩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8151/682665632673.html

更多阅读

珠三角之旅第八站:江门市新会区(崖山之战遗址和梁启超故居

22日傍晚,从珠海向近100公里外的江门市开去。将近开了两个小时,到达崖山宋元海战旅游文化公园旁的饭店吃了晚饭,天色不早。直接去所在地新会区的古井镇歇息。新会,古称冈州,位于中国南部沿岸,珠江三角洲中西部,西江、潭江的会合处,东部与中

转帖:崖山之后再无中国,明亡之后再无华夏!

(转帖,据说是日本人的观点,不管是否全面先看看吧)《大宋帝国的哀歌》宋朝的灭亡,绝对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而是中国第一次亡国。有兴趣的可以查“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句话,真是血泪斑斑的警句。宋朝覆亡,崖山海战中国整个精英阶层全部殉

关于“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出处 崖山之后无华夏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贴出来参考一下“崖山之后无中华”这句话,估计常泡网络历史文化论坛的人都知道,指宋元鼎革为中国历史的一大剧变,崖山海战后陆秀夫背负着幼帝投海自尽,后宫及群臣大多随之殉国,七日之后,浮出海面的尸体有十余万,华夏文明自

崖山之战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明亡之后无华夏完整版

崖山之战: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是宋朝末年宋朝军队与元军的一次战役,这场战争标志着南宋的灭亡,中国方面对参与这场战争的人数有30万及50万两种说法,但据日本方面的记载,宋元双方投入军队50余万(其中宋方面20万,但20万人中包括了文臣及其

声明:《崖山海战假如宋军赢了 宋辽交战时宋军曾设“迷魂阵” 至今仍具有迷惑性》为网友醉酒诉相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