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寒衣 缘何烧寒衣

烧寒衣 缘何烧寒衣

  “寒衣节”与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洛阳市志》第十七卷载:农历十月一俗称“鬼节”又称寒衣节。

  一年四季,往复循环,农历十月,秋去冬来。十月初一,冷空气来袭,人们在裹上厚棉袄的同时,想起死去的亲人也该添加衣裳了,于是买来五色纸糊制成寒衣,焚烧后送往阴曹地府,供那里的鬼魂御寒,名曰“十月一,烧寒衣”——在洛阳,此话得强调一个“儿”话音,叫“十月一儿,烧寒衣儿”。

  给死人送衣服这个习俗,据说是由孟姜女首开先河。

  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面向全国“招聘”务工人员(工资是不够糊口的,生路是基本没有的),修筑万里长城。所有青年男子,只要有胳膊有腿儿,一律免试上岗。实在不愿上岗者,可选择自杀或被杀罢工。

  孟姜女的老公范杞梁年轻力壮,不幸也被抽中壮丁。当时,两人才成婚不久,正是如胶似漆的好光景,闻此噩耗,如雷轰顶。奈何王命难违,夫妻俩只得抱头痛哭一场,依依分别。

  范杞梁被征调走后,孟姜女的公婆思儿心切,积郁成疾,双双亡故。撇下孟姜女一人,孤苦伶仃,举目无亲,于是决定去找丈夫。她不知道范杞梁具体在何处,只知道他在北方修长城,便抱上为他缝制的一套棉衣,一路向北走。

  这样连走了几个月,干粮吃完了,盘缠也花完了,孟姜女沿街乞讨,终于在农历十月初一来到了长城脚下。可是眼前除了新修的长城,就是荒草中堆积的累累白骨,哪有半个人影?此情此景,令孟姜女心灰意冷。她明白,自己的丈夫十有八九已经死了,于是瘫坐在地,对着长城大哭起来。那哭声感天动地,竟把长城震塌了一大段。

  塌下来的城墙中,赫然有成堆的白骨。孟姜女认定,丈夫的尸首肯定就在这些白骨之中,便把给丈夫做的那套棉衣摆在地上,想焚烧了祭奠亡夫。正待点火,忽又想起地下那么多的冤魂,若要把丈夫的棉衣抢走就麻烦了。于是,她抓了一把灰土,在棉衣周围撒了个圆圈,以警告那些孤魂野鬼:这是俺老公的领地,你们且莫来抢。

  圈好领地,孟姜女点着棉衣,边哭边祷告:“老公呀,你死得好惨!天冷了,你把这身儿衣裳换上吧!”她的泪已经流干了,眼里流出的是血。这血滴在别的白骨上一滑而过,落到离她最近、最完整的一具白骨上,却像是不愿意走了,径直渗入骨中。孟姜女心想,这肯定是俺夫君的遗骨,于是就将它与灰烬一起掩埋,之后抚坟痛哭,晕厥在地,终与其夫死在了一起。

  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故事传到民间,百姓深受感动。此后每到十月初一这天,众人便焚化寒衣,代孟姜女祭奠亡夫。此风日盛,逐渐形成了追悼亡灵的寒衣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83471/439003983.html

更多阅读

十月初一送寒衣 三年不烧寒衣纸

释义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

烧包袱 烧包袱-简介,烧包袱-场合

烧包袱也作烧包裹,是旧时祭祀祖先的一种形式。老北京的风俗,每逢清明、中元、寒衣节,为表“思时之敬”,大都给死去的宗亲上坟烧纸。但是有的由于某些原因不能上坟的,就以烧包袱代之。包袱_烧包袱 -简介烧包袱烧包袱也作烧包裹,是旧时祭

十月初一出生的人 十月初一送寒衣

“十月一,送寒衣!”今天是十月初一,是送寒衣的日子!早早晚饭后,就和家里的领导出去,在小区门口马路边抢占了三块上好的地方,画好了三个圈:一个圈是为今年故去的老丈人准备的;另一个是为远在老家的另一国度的爷爷奶奶父亲和“官先人”而画的;

寒衣节禁忌 寒衣节有哪些禁忌?

   寒衣节是鬼节之一,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若遇到鬼压身、鬼打墙等灵异事件,不要慌张,集中一切注意力,睁开眼睛。爱华阅读配图  1、床头挂风铃  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

寒衣节是什么节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

   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传统节日寒衣节。而寒衣节大家都不太知道吧?那么寒衣节是什么意思?寒衣节的习俗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一起去看看寒衣节是什么意思,寒衣节的习俗是怎样的吧。爱华阅读配图  寒衣节是

声明:《烧寒衣 缘何烧寒衣》为网友拒绝暧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