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色彩 看看也是醉了:绝美中国画色彩诗文赏

中国画的颜色,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颜色。这些颜色有情绪,有审美,有品格。中国人不习惯用色谱去分辨颜色,而是用一种来自生活的感觉来命名颜色,譬如藤黄,听上去就有一种植物的嫩,又譬如胭脂,这必然是一种娇媚的颜色。


《红楼梦》里有一段借莺儿为宝玉打络子的情节,在我看来却是非常精彩的阐述色彩搭配的文字,录在这里:


莺儿道:“汗巾子是什么颜色?”宝玉道:“大红的。”莺儿道:“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或是石青的,才压得住颜色。”宝玉道:“松花色配什么?”莺儿道:“松花配桃红。”宝玉笑道:“这才姣艳。再要雅淡之中带些姣艳。”莺儿道:“葱绿柳黄,可倒还雅致。”宝玉道:“也罢了。也打一条桃红,再打一条葱绿。”


宝钗笑道:“这有什么趣儿?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一句话提醒了宝玉,便拍手笑道:“倒是姐姐说的是。我就忘了。只是配个什么颜色才好?”宝钗道:“用鸦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太暗。依我说,竟把你的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络子,那才好看。”宝玉听说,喜之不尽,一迭连声就叫袭人来取金线。


中国的色彩,就是这样与生活息息相关着。人们总觉得西洋美术色彩丰富,而中国的美术,则总是旧旧的一片黑白。其实,在第五世纪南齐的时候,中国画已经要求"随类敷彩",颜色非常丰富了。如于非闇所说,“从最开始只是使用单色的矿物质和植物质颜色,到矿物质的间色,(如白垩合朱成为肉色,石青合白垩成为天青色。)和矿植合用的间色,(如蓝淀合朱成为紫色,槐花合石绿成为嫩绿色等。)这样的矿植合用,加上古代化学制的铅粉黄丹,外来输人的藤黄紫铆等。”中国画的颜色,其实丰富的很!正是这些富有中国人性格的颜色,才形成了中国美术的独家面貌。


但经过漫长的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统治地位时,使用矿物质颜色如石青石绿朱砂一类的画,竟被"士大夫"们称作"院体",说不够文雅。这样发展下去,到了明代,重色的彩画,竟越来越少了。


但中国画的这些颜色,这些名称,譬如藤黄、花青、曙红、胭脂、大红、朱砂、朱膘、赭石、三绿、三青,一直都在艺术史里面美着啊。


本文尽量选择与色彩接近的作品

但可能存在误差

请诸位斟酌参考



▍▍██ 工笔画常用色 ██ ▍▍




锦衣红夺彩霞明

侵晓春游向野庭


唐 孟宾於



重重青盖下

千娇照水

好红红白白


宋 苏轼



袂剪黄罗亦可人

君诗剩觅小园春


宋 唐仲友



青纱衫子淡梳妆

冰姿绰约自生凉


宋 蔡伸




绿云剪叶

低护黄金屑

占断花中声誉

香与韵

两清洁


宋 谢懋


中国画色彩 看看也是醉了:绝美中国画色彩诗文赏


万里飞霜

千林落木

寒艳不招春妒


宋 张炎



一见便见,八角磨盘空晨转
一得永得,夺锦朱砂如墨黑
秋风吹渭水,已落云门三句里
落叶满长安,几个而今被眼瞒

宋 释云贲




春日何来
深雪里
南枝先白

宋 李曾伯



墨出青松烟
笔出狡兔翰
古人感鸟迹
文字有改判

魏晋 曹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8451/682002713075.html

更多阅读

胡适:“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

胡适:“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病中得冬秀书》)“五四”时期最早接受和传播新文化的人,一方面,对封建婚姻观念和传统旧道德进行猛然抨击;另一方面又屈从于封建礼教的束缚。陈独秀为遂母意娶高大众;李大钊遵父命娶赵纫兰;鲁迅接受母亲赐

备胎做成这样也是醉了 能做备胎也是一种福利

  一直觉得像《奇葩说》这种节目就像辩论赛似的,甭管你自己什么想法,分给你一个论题,你就得找论据来支持“我方”观点,即使千方百计、胡搅蛮缠,也要证明这个论题是成立的。  想当年我们单位组织过一次辩论赛,分给我们这组的是“国有

我也是醉了、怎么回复 我也是醉了是什么意思

  我也是醉了  武汉话:一种对无奈,郁闷,无语情绪的轻微表达方式。表示对人物或事物,无法理喻、无法交流和无力吐槽。多可与”无语“、“无法理解”、“无力吐槽”换用。  主要有以下三种意思:  ① 假借醉了不清醒的状态,不能

网王平凡也是一种姿态 姿态难看,赢了也是输了

  请不要和同车乘客打招呼或维持目光接触两秒钟以上,请尊重城市人的孤独。  女人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两性市场的资本和筹码。  姿态难看,赢了也是输了。  年轻时最好不要过分关注社会的阴暗面,要不然内心越来越分裂,慢慢侵蚀

声明:《中国画色彩 看看也是醉了:绝美中国画色彩诗文赏》为网友黑域亡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