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冬天 飘着白雪 最美的冬天:要有绿竹,要有白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现如今的冬天,特别是大城市的冬天,大半时间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个“穹庐”,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是雾霾。
而在以前,冬天不是这样的。最好的冬天是这样的:睡前还是温暖的被窝里,在黎明时分,突然被冻醒。怎么回事?
索性挣扎起来,急匆匆上个厕所。正在百米冲刺的时候,发现天光有些亮。又是怎么回事?忍着冻,到窗户边一瞧,发现窗棂上有白绒绒的东西积起来,窗玻璃上结着小小的冰凌,外面纷纷扬扬的一片混沌……
心里有小惊喜:原来,它竟然来了?顾不上冻,打开窗销,或者把大门打开一条缝——我的天!下雪了!如果是小孩子,一定会大呼小叫起来。
天色慢慢转亮。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房顶、大树,全都顶着皑皑白雪。地面上有小鸡的脚印,就像一簇簇竹叶。
我见过南方山区的雪景照片,浙江安吉或者皖南徽州,粗壮的竹子被大雪压折,新鲜的竹纤维,仿佛可以闻到清幽的竹香。

而这番场景,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被人描述过了。

夜雪唐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寥寥二十个字,大诗兄却用几百个字来铺陈,这就是差距啊。
这是白居易笔下的“冬早”。他笔下的冬夜,同样令人神往:
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也是二十个字。
有节 中空
竹子是好东西。怪不得中国人喜欢它。喜欢它什么呢?首先是好看,赏心悦目,令人舒服。就这么简单。
不要急着感情泛滥,首先做一下科普。
《辞海》上记载:
竹,禾本科。多年生,有木质化长或短的地下茎。秆木质化,有明显的节,节间中空。主秆上的叶与普通叶有显著区别,通称箨 [tuò],箨叶缩小而无明显的主脉;普通叶片具短柄,且与竹鞘相连处成一关节,容易从叶鞘脱落。不常开花。中国约有300种,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等地。常见的有毛竹、刚竹、慈竹、箬竹、淡竹等。用途极广,秆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或编制用具;幼芽既竹笋,为鲜美的蔬菜。有的种类可为庭院观赏植物,如紫竹。紫竹
这么司空见惯的东西,你能说出个一二三、所以然么?所以,大诗兄始终很佩服编百科全书的这些人,他们是真正的大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隐形人”。
从竹子的“名词解释”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关键词:
——“禾本科”,“木质化”。看到没有?竹子不是树木,不是乔木也不是灌木。从本质上说,它和水稻、小麦是同一大类的。但是,它又是多年生的,所以可以长得那么挺拔高大。
——“有明显的节,节间中空”。中国古代的文人,主要是唐朝以后的,而且愈到后来愈演愈烈,总是喜欢对各种动植物进行牵强的比附。竹子“有节”“中空”——嗯,很有“气节”呢!很“虚心”呢!……这都什么呀?生拉硬拽、自作多情。让大诗兄告诉你:竹子要不是长成这样,它就不能在物竞天择的物种竞争中生存下来。就这么简单。
如果硬要把竹子的“品格”拔这么高,那为什么又有人说竹笋是“嘴尖皮厚腹中空”?是不是很矛盾?
竹笋

——“不常开花”。竹子要是开花,大半就是要死了。熊猫就要没得吃,这会是个大麻烦。大诗兄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段时间,四川卧龙、九寨沟一带的竹子开花,有大熊猫饿死,在社会上形成了很大的悲情呢。 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竹子开花啰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呀星星真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听上去蛮悲伤的。
那个时候,人们已经朦朦胧胧地意识到,生态是个圈,是个链,哪一环出了问题,都要引起连锁反应。
竹子开花
——“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等地”。也就是说,竹子主要长在中国的南方。中国的北方有没有竹子?现在有人工种植的,野生的估计很少。而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段时间,地球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根据葛剑雄教授考证:河南的简称“豫”,就是一个原始人拿着矛猎取大象的意思。大诗兄由此类推,制作矛的最佳工具,应该就是竹子。
——“用途极广”。用一句辞典上的常用词说,就是竹子“全身都是宝”。竹子的韧性十足,不易腐烂,可以做建筑材料。北宋王禹偁写过一篇《黄冈竹楼记》,给出了很生动的描述: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两件事实:第一,中国人在很早就知道可以用竹子做建筑材料;第二,黄冈是长江边的一座城池,竹子主要生长在长江流域。
竹子还可以编织篮子、筐子、筛子、鸡笼子,等等等等,都是环保用具。有一个国际组织的总部在中国,它叫做“国际竹藤组织”。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大诗兄很认真地参观了他们的主题馆。
竹笋还可以吃。“竹笋烧肉”,其本意是美食家的最爱,其延伸含义是熊孩子的噩梦。用竹条打屁股,是很疼的,堪称“鞭刑”,大诗兄小时候没少吃过“竹笋烧肉”。
蜀南竹海安吉竹乡(大诗兄摄)日本京都岚山竹林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竹子很早就进入了中国人的诗歌。不信你看:

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这得是三皇五帝时候的歌谣了吧?竹子的主要功用,就是砍断了,接起来,制作成弓箭、弹弓,用来打飞鸟走兽。“宍”,就是古代的“肉”字。原始人类,并没有歌颂竹子的“有节”“中空”,关键还是看它有实际用处。
大诗兄还可以搬来《诗经》给你看:
竹竿诗经 卫风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生僻字挺多是不是?这在那个年代就是大白话。你看,题目就是《竹竿》,直白。第一句话,“籊籊竹竿,以钓于淇”,“籊籊”(tìtì),又细又长的的意思。用细长的竹竿,可以做成钓鱼竿。直到现在,人类也是这么干的。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钓着钓着,突然想你了,路途遥远,我看不到你……这思维,够跳跃,比不现代诗差。后面的所有,都是钓鱼时的胡思乱想,美其名曰“赋比兴”。


你以为只有这一首吗?你再看《诗经 淇奥》的第一段: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这同样是《卫风》里面的。“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在那淇水之滨,有一片绿绿的小竹林……慢着,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上一首《竹竿》里也有淇水啊,“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可见,淇水是卫国的一条标志性河流,而竹子就喜欢生长在这样水分充足的地方。
卫国,在今天的河南省北部,黄河之滨。这印证了我们上面提到的一件事:在远古时期,甚至在东周列国时期,那时候的中国北方,还是相当温暖湿润的。河南,豫,用长矛猎取大象,而长矛来自淇水边的竹子,这都是环环相扣的……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一转眼到了唐朝。
白居易的《夜雪》,我们讲过了;王维的这一首,也必须得有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是《辋川集》二十首中的一首。其中心意思就是:月夜降临,我一个人躲在小竹林里暗爽。意境,关键是意境。
竹里馆
大家注意到没有,白居易、王维,都是长期在长安、洛阳一带生活的。他们观察竹子、创作诗歌的地点,也都在这一带。长安边的渭水、洛阳边的洛水,都属于黄河的支流,所以长安、洛阳都是黄河流域的城市。这又说明什么?说明在大唐盛世,那时候的气候也是比较湿润温暖的。
有历史学家和科学家考证过,一般来说,气候条件好的时期,就会产生一个兴盛发达的时代。由此可见,人类的历史,虽然“主观能动性”很强,但是再强,你也干不过大自然啊。试想,在冰河时期,能够产生昌盛发达的人类文明嘛?
衙斋卧听萧萧竹
一转眼到了清朝,长江、运河交汇处的繁盛都会扬州,有八个怪物,其中一怪,名叫郑燮。当然,郑板桥这个名字人们更加熟悉。他能诗会画,写得一手好字。诗书画合一,是关于竹子的: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北京的冬天 飘着白雪 最美的冬天:要有绿竹,要有白雪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画:竹石
这两首诗,好么?当然,不错。但是,如果我们把“竹”字隐去,不告诉你是写什么的,你能准确地猜中么?不一定。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如果说它讲的是大青松,或者墙头草,应该也说得通。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情怀固然很大,但是大诗兄觉得,不够天真自然。同样是躺在衙斋里睡大觉,白居易的感觉是这样的:“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才是第一感觉,是直觉。要相信直觉,要相信原力——力与你同在。这个力,就是最原始的创造力,是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的“洪荒之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8651/327142258871.html

更多阅读

4首最美的现代爱情诗歌大全 关于爱情的现代诗歌

4首最美的现代爱情诗歌大全:内容简介:这是一篇关于爱情的现代诗歌大全,一共有4首,分别是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致橡树》---舒婷,偶然(徐志摩),雪中(冯至)希望大家希望。1、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

北京最美的乡村旅游攻略 广东最美乡村城市旅游

北京最美的乡村旅游攻略2011-01-14 10:17:23龙聚山庄村绿色长廊之旅游览古崖居景区或松山自然保护区—西大庄科民俗村—龙庆峡—龙聚山庄—卓家营—玉渡山风景区—玉皇庙民俗村—苏庄百果园采摘 线路名称 龙庆峡绿色长廊之旅

最美的笑容 脸上常挂着笑容,就是最美的人生

  一位家境贫困的小女孩,虽没有华丽的衣服衬托,却以最庄严、最美丽的表情微笑,活出最美的人生。  世界通用的语言就是微笑!微笑是最庄严、最美丽的表情。穿什么样的衣服,都比不上脸上带着笑容来得美丽。  曾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

深秋季节还是北京最美 最美的季节――秋

  在我的眼中最美的季节是:秋。秋胜过大地复苏的春天,胜过绿树成阴的夏天,胜过银装素裹的冬天。秋的美在于它不像冬天那么寒冷,不像夏天那么炎热。秋天是一个宜人的季节。深秋的时候,一切植物将度过它一生中最后的时刻,这并不表示它的

声明:《北京的冬天 飘着白雪 最美的冬天:要有绿竹,要有白雪》为网友忘忧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