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合作;探究;学习
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它作为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被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呢?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现状大大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改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提倡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实践操作为主的学习方式。
组织学生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根本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4人一组,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做好合理分工,确定组长、记录员,组长轮流担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
[案例1]在学习“爱护水资源”这个课题前,我问学生:“关于水污染的问题,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带着问题从图书、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上搜集了有关水污染的知识和情况报道。课堂上,我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中有的是下载的知识,他们交流着网站,有的是摘抄到的化学笔记本上的,有的把相关内容从报纸、杂志上剪裁下来,他们互相传阅着,个个跃跃欲试,气氛热烈。然后我让学生们分工合作,把搜集到的资料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分类整理,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不仅体验到对知识的感知,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体现集体的智慧,体现出合作探究的成果。使不同的学生都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同时在总结交流的过程中真切的认识到水污染的危害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实现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和教育。
二、营造合作探究气氛,让学生学会体验。
罗杰斯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自由。”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个生动、活泼、自由的合作学习环境,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探索热情就会高涨,合作探究的欲望就会更强,整个课堂就会生气勃勃。
[案例2]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个课题时,我创设情境:在16—17世纪,一些科学家发现,Zn、Fe等金属与稀H2SO4等酸类物质反应可以得到一种可燃性气体。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低,科学家们只把它当作一种具有可燃性的空气。最先把它收集起来仔细研究的是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他用Zn或Fe与稀HCl反应制得了H2,并用排水法收集了H2,还测出H2的密度是空气的十四分之一。1783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又通过实验,证明这种燃烧的气体是一种新的元素,并把它命名为氢。氢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在实验室里制取少量氢气的简捷方法,你们愿意亲身体验科学家们的探究经历吗?这时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响应。我又提出问题,请学生猜想Mg、Zn、Fe、Cu 4种金属都能与稀H2 SO4(稀HCl)反应吗?哪一种金属与酸的反应速度最慢?哪一种金属与酸的反应速度最快?学生一旦对问题产生了兴趣,其思维也逐渐明晰起来。他们小组讨论、交流,畅所欲言。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生的情绪,又一次高涨起来,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中,学生通过观察感知问题,分析问题,实验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的情境中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唤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新知的动机,促使学生愉快的进入了探究知识的情境。
三、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动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创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循循善诱,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的全过程;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
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实践也证明,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尽可能地增加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把“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资源。
[案例3]在介绍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之前,先播放一段录像:桂林的七星岩和芦笛岩的岩洞。学生们肯定会被这仙境美景所吸引。再问:这位雕琢美景的能工巧匠是谁?学生们联想翩翩。通过小组讨论后揭开谜底:二氧化碳。同学们面面相觑,不可置信。这时再引出实验:氢氧化钙—碳酸钙—碳酸氢钙的相互转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马上就高涨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主体,知识的探索者,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分享成功。
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
[案例4]在学习“空气”这个课题时,我们做了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有的学生发现,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而在我们的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为什么?我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先让小组讨论,再让小组之间展开辩论。有的学生说:“可能是红磷太少了。”有的争辩说:“我们把燃烧匙都装满了,红磷是足量的。”也有的说:“可能装置不严密,漏气了。”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在辩论的过程中,大家对结论更加清晰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批判性。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争辩,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困难生,老师都要给予自由表达见解的机会,并适时给予表扬并中肯的提出建议,使学生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从而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感,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合作学习中。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而且要积极营造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他们提供独立探索的机会,合作交流的机会,大展其才的机会。这样的合作学习会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2] 新课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化学》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