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宋元书画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最高峰,朝代的更迭与时代的战乱导致宋元时期的传世佳作留存十分稀少,据统计其存世量不超过3000幅,绝大部分真迹已经被海内外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流传珍藏于民间私人机构和藏家手中的作品寥若晨星,如吉光片羽般珍稀难见。
?2009年,《写生珍禽图》卷被刘益谦以5510万元竞得,加上佣金,实际成交价为6171.2万元。
?2009年,中国嘉德秋拍,朱熹、张景修等7大家(宋元时期)法书《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以1.008亿元人民币高价成交。
?2010年11月20日,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平安帖》以2.75亿元落槌,加上手续费是3.08亿元,被刘益谦竞得。它刷新了中国书法拍卖中单字价格最高的纪录,平均每个字值750万元。
?2013年9月,纽约苏富比拍卖,刘益谦822.9万美元(约5037万元人民币)购得苏轼《功甫帖》。
?2016年5月15日晚,中国嘉德2016春拍,曾巩《局事帖》以1.3亿元起拍,1.8亿元落槌,最终以2.07亿元成交,将《局事帖》收入囊中的是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
而这些叱咤拍卖场上的天价藏品,其实,离我们
也不再遥不可及!!!
由龙美术馆主办、中国嘉德独家赞助的“敏行与迪哲--宋元书画私藏特展”将于2016年10月28日在中国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29日正式对外展出。据悉,这是建国之后中国大陆地区举办的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一次私人珍藏宋元书画精品特展,届时将有包括书法、绘画、古籍善本在内的80余件宋元珍品亮相本次展览。
本次参展的80余件作品,二分之一来自龙美术馆馆藏,另外一半则来自海内外20余位藏家的鼎力支持,卷、轴、页等多种形制;展览以书法绘画为主,兼少量古籍善本。许多著录累累或曾在市场当中惊鸿一现的名品佳作,均将出现在本次展览当中。如王羲之草书《平安帖》、五代佚名《唐后行从图》、北宋苏轼《功甫帖》、北宋曾巩《局事帖》、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南宋萧照《瑞应图》、南宋马远《宋帝命题马远绘山水册页》、宋朱熹张景修等《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手卷》、元林子奂《豳风图》、元末宋克《章草急就章》、北宋刻本《西湖结莲社集》等。
展览以“敏行与迪哲”为主题,将展览分为“帝制文心、恪悟教礼、隐逸修身、尚意求道四个部分,共计十二个章节来表现“敏行圣人之道”的千载私人收藏传统,力求使本次特展,在文物赏析之外,起到发扬传播宋元书画之美学与精神传统的价值。
「局事帖」 · 曾巩 北宋
水墨 纸本 纵29厘米 横38.2厘米
曾巩(1019-1083),字子固,江西南丰人。嘉佑二年(1057)进士,历集贤校理,官至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为文章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者,鲜能过之。工书,遗墨简严静重,如其为文。
此帖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曾巩的传世墨迹,结字修长,笔划清劲。书写于宋版《三国志·魏志·徐奕传》的背面,是曾巩写给同乡故人的信牍。此同乡名号“无党”,任“运勾奉议”,字、号待考证。信中,作者自称曾得到过收信人的“诲论之益”,又沉溺“吏职之冗”,恳求收信人帮助换一个较为富庶的地方做官。
「平安帖」 · 王羲之 草书 东晋
水墨 绢本 纵24.5厘米 横13.8厘米
王羲之书法现存者除刻帖外,墨迹多为唐摹本或古临本。此绢本墨迹草书《平安帖》又称《告姜道帖》,笔法圆劲古雅、意趣优闲逸裕,体现出王羲之今草耀文含质、离方循圆、神韵充盈、意气风发的意趣。此帖前后两边都有割裁痕迹,与故宫博物院藏宋刻《绛帖》里的《平安帖》对比可知,原应有9行,现存仅仅为其前4行。信札内容旨在传达岁末年终之际对姜道等友人之问候与思念之情。
「写生珍禽图卷」 · 宋徽宗 北宋
水墨 纸本 纵27.5厘米 横525厘米

赵佶(1082-1135),北宋第八代皇帝,宋神宗第十一子,初封端王。其兄哲宗崩于元符三年(1100),因为无子,由赵佶继位,年仅十九岁。在位共二十五年(1100-1125),先后建元六次: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他怠于政治,重用蔡京、王黻等人,横征暴敛、骄奢淫逸;他崇信道教,自称道君皇帝。宣和七年(1125),金兵分两路进攻汴京,徽宗仓惶让位于其子赵桓,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徽宗、钦宗及其后妃、赵氏宗族等三千多人,被金人掳去,北宋的统治政权完结。至高宗绍兴六年,赵佶病死五国城,享年五十四岁。
《写生珍禽图》卷分十二段,分别描绘了画眉、山喜鹊、戴胜、麻雀、白头、斑鸠、太平雀等十二种不同种类的珍禽,乾隆分别题名。花卉以折枝表现,珍禽立于枝头,或低首、或回望、或耳语,姿态各异。珍禽翎毛以淡墨轻擦出形,以浓墨复染,再以墨点染头尾,鸟身浓墨,黝黑如漆,羽留白线为界,微露青光。
「功甫帖」 · 苏轼 北宋
水墨 纸本 纵27.9厘米,横9.5厘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历经英宗、神宗、哲宗、徽宗四朝。卒于常州,谥“文忠”。博通经史,工诗文、善书画。为人正直、性旷达,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此帖二行九字:“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据帖后翁方纲题跋,当为苏东坡奉别友人郭祥正时所写手札。郭祥正(1035-1103),字功父,一作功甫、公甫,号谢公山人,太平州当涂县(今安徽省)人。郭氏为当涂名门望族。郭功甫长苏轼一岁,二人虽政见不同,却常互赠诗画。翁方纲考《宋史》,认为这幅手札应该是苏轼三十六、七岁时所作。
“先生以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到杭州通判任,正是功甫以奉议郎致仕之时,则此迹党在熙宁四、五年间,坡公年三十六、七也。”另有学者认为,此帖系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所作,时年六月苏轼由黄州“量移”临沂乘船途径当涂,与郭祥正会晤,因李白之诗《姑孰十咏》真伪之辩不欢而散,此帖为其留言。
「御题山水 册」 · 马远 南宋
「马远楼台春望图」
「马远青峰夕霞图」
「马远雪楼晓倚图」
设色 绢本 纵26.6厘米 横27.3厘米
马远,字钦山,兴祖孙,世荣子,逵弟。南宋光、宁两朝画院待诏。画山水、人物、花禽,种种臻妙。与夏珪齐名,时称“马夏”。因远所绘多残山剩水,故人又称“马一角”。山石用斧劈,树用拖枝,屋宇用界画,远山则用大笔渲染,空濛迷茫,善于表现空气感。
此册中的十幅书法作品皆为宋宁宗题前贤及宋徽宗诗句,钤“御”“书”联珠朱文方印;十幅绘画作品为马远所作,马远根据宋宁宗的诗意而绘成此图,水墨与金碧设色间有,共二十幅,虽寥寥数笔,而尽现人间四季变化,精细入微,堪称存世绝品。经李慧漱考证,画册中有两幅是可以找到实景的,见于南京大学收藏的一幅南宋皇城地图中。
「瑞应图 卷」 · 萧照 南宋
「瑞应图 局部」
设色 绢本 纵34.5厘米 横1463.3厘米
萧照,获泽(今山西阳城)人。颇知书,亦善画。相传靖康(1126)中流入太行为盗。一日掠至李唐,检其行囊不过粉奁画笔,而叩知其姓氏。照雅闻唐名,即随唐南渡,唐尽以所能授之。绍兴中入画院,画山水、人物、舟车、屋宇、异松、怪石,苍琅古野。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康王赵构继位,是为高宗皇帝。登位之初,高宗刻意宣传自己是上应天意的真命天子,以巩固其皇位,授意宠臣曹勋编写“瑞应”故事,标榜其乃是为“上天照鉴,应运而兴,非群策群力之所能争。”并以此“宣谕臣民”,来“感化人心,日靖四方”,更用所谓的瑞应神民,“骇服强敌”,分别配以图画,即传之后世《宋高宗瑞应图》。
此卷《瑞应图》共十二段情节:“诞育金光”、“显仁梦神”、“骑射举囊”、“金营出使”、“四圣护佑”、“磁州谒庙”、“黄罗掷将”、“追师退舍”、“射中台榜”、“射中白兔”、“大河冰合”、“脱袍见梦”。
「豳风图 卷」·林子奂
局部
水墨 纸本 纵26.5厘米 横620厘米
林子奂(生卒年不详),字卷阿,号日圃、优游生,斋名白雪巢、集学轩等。林子奂能诗文、善山水、人物、花鸟和走兽等,师从方从义、张孟循,笔墨潇洒,苍劲秀润。
此卷描绘了《诗经·豳风》中的部分章节,现存五部分,分别为《七月流火》、《鸱鸮鸱鸮》、《既破我斧》、《伐柯如何》、《九罭之鱼鳟鲂》,缺《东山》、《狼跋》,卷中茅屋、殿堂、农田、阡陌、庄稼、粮垛一派欣欣向荣景象,亦有宴饮、吹奏、舞蹈、打猎、耕地、送饭、出行、采果、锄地、挑担等生活劳作场景。
「章草急就章册」 · 宋克 元末
水墨 纸本 尺寸不一
宋克(1327-1387),字仲温,一字克温,自号南宫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与高启等称十友,诗称“十才子”。洪武初为凤翔同知。素工草隶,深得钟、王之法,笔精墨妙,风度翩翩。并工写竹,虽寸冈尺堑,而千篁万玉,雨叠烟生,萧然无尘俗之气。与宋璲、宋广合称“三宋”。
此本虽无署款,但可断定为宋克真迹,且为宋克书中之最精者。宋克章草见于世者,有杨政石刻补叶石林摹皇象《急就章》本、孙雪居旧藏《书谱》真迹、宋氏自藏《兰亭叙》各跋、文氏《停云馆》钟王二小传。又杂见他刻者,如《陶诗归园田居一首》、杜诗《前出塞九首》并《赠张梦辰及某氏书札》等。而《急就章》补本精妙,则为诸刻之冠。此本视《急就章》补本结构相同,而神采过之。
「唐后行从图轴」 · 佚名 五代
设色 绢本 纵180厘米 横100厘米
此作旧传为唐张萱所绘,人物着色,竹树用墨,画法极古,描绘的是武则天仪仗出游皇家御园的场景。画作右上角原有“明昌”大玺,重装时被裁掉。今本幅钤有“吴廷”“朝鲜人”“安氏仪周书画之章”“明善堂书画记”“张珩私印”“吴兴张氏图书之记”“张氏图书”“心赏”及“金巩伯精鉴印”半印,知为金章宗完颜璟,明吴廷,清安岐、怡亲王允祥,近代金城、张珩旧藏。
「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 卷」 · 朱熹等 南宋
水墨 纸本 尺寸不一
此宋元名贤题五代徐铉书《项王亭赋》手墨,徐铉篆书《赋》在至正年间戴在跋时尚存,后失去。今尚存宋元诸贤题跋有北宋宇道、胡师文、张景修及彭君时、蔡天启(肇)、蔡晋如(蕃)、刘无言(焘),而南宋有刘岑、朱熹、查钥三跋。元明则有至正十四年甲午戴在一跋。其中北宋诸公手墨估计仅赖此卷留存人间,而彭君时、刘无言四家题名是否是刘无言所书暂不可考,但书法颇类米芾、米友仁父子,或是米氏朋友或受其影响者。朱熹书用笔瘦劲,字体呈内敛的纵势,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季夏帖》、《上时宰二剳》甚似,而与圆厚任意之《城南唱和诗》卷稍有不同而笔意仍有贯通处。
「西湖结莲社集 一卷」 · 北宋
纸本 一册 纵29厘米 横18.5厘米
是书半叶八行,行十六至十八字不等,小字双行。白口,左右双边,无鱼尾,无界栏。全书字体有别,钱易总序为柳体,其余部分为颜体。书衣题有“结净社集,莲邨藏”,并钤有八角莲花圆形印。序言首页右下角钤“经筵”朱文方印,系李氏朝鲜经筵旧物。
此书所收九十人入西湖昭庆寺莲社诗,皆作于北宋淳化元年(990)至景德三年(1006)间,钱易总序纂于大中祥符二年十一月五日,应当也是诗集付梓之时。此书纸张为皮竹混合料,与米芾《寒光帖》用纸相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采用碳-14检测纸张为西元1024至1189年之间。
本次特展将持续到2017年03月31日截止,为期近5个月。期间将公开出版展览图录、组织研讨会和学术讲座,并制作相关的影像。这是龙美术馆2016年秋季最大型的特展,也是本年度最受关注的展览之一。
展览信息
展出地点: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298号(近瑞宁路)龙美术馆(西岸馆)
【资料来源】龙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