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赞李广 司马迁赞李广: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司马迁赞李广

2015-11-13 10:54:18来源: 武林军事 责任编辑:军事小x0条评论

  司马迁赞李广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叙了飞将军李广的生平,并对李广做了非常高的评价,这段评价可以说是史学评论中的经典。

司马迁青铜像

  李广一生谦逊恭敬,在抗击匈奴的过程中屡立奇功,但是最奇怪的是“李广难封”的时候,到死李广也没有一个爵位,而且李广的死也并非是自然而死,是因为受到了诬陷而受到处置被迫自杀的。司马迁对李广的遭遇非常的同情,也对李广的功绩也持非常高的肯定态度。于是在《史记》里,司马迁就单独为李广立传,来歌颂李广的功绩。

  《李将军列传》也是《史记》中享有盛誉的一篇文章,全篇感情饱满,辞藻华丽,笔法千变万化,可以说是妙笔生花。司马迁用这样一篇文字,描绘了李广充满传奇和悲剧色彩的一生,为人们刻画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形象。

  司马迁除了在赞颂李广之外,还对汉朝的用人制度进行了抨击,并且对李广整个家族的遭遇表达了自己惋惜和哀伤。全篇最精彩的也莫过于司马迁对李广短短八十余字的评价,前有名言做引开导,后有谚语与之呼应,写作手法也非常的巧妙灵活,称得上是雅俗共赏。而且名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是出自于此,司马迁用这八个字,安慰了李广的在天之灵。这篇文章不但能够说明司马迁是一个史学家,还能够说明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巨匠。

  司马迁的名言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所著的《史记》中也有许多振聋发聩的言语,被后人奉为圭臬。

司马迁小时候学写字

  其中最著名的就应该是出自《报任安书》中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用这样一句话,解释了他内心甘愿为自己的理想抱负饱受屈辱的决心和毅力,但是使这句话出名的还是毛泽东主席,这句话曾被毛泽东主席引用到《为人民服务》中,高度臧洋了张思德为人民牺牲的奉献精神。因此,这句话也为广大人民所熟知。

  “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一句体现了司马迁的思想追求,为道而生,为道而死,这是司马迁人生的真谛,也是后世万千人的人生的信条和准则。当然司马迁也说过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话,比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中所用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做人要真诚、诚实,这样就能够感动别人收获回报。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民以食为天”也是司马迁所说的话,能有这样的觉悟,司马迁在今天也应该是个吃货吧。

  另外我们常用的成语“兔死狗烹”也出自司马迁的名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也揭露了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形容有的人过河拆桥不懂回报。“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也都是出自司马迁的名言。

  司马迁的著作

  司马迁一生最高的成就就是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记传体的史书《史记》,这本著作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古从黄帝时代开始的传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这之间一共三千年的历史。

史记

  《史记》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称道,其中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史记开创了一种新的历史编写方式,在此之前史书都是以编年体为主,逐年编写的。而司马迁开创的纪传体的编撰方式,也为后世历代的“正史”所使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很多珍贵的书籍都失传,汉朝建立之后,法律、章程、礼制都得到了重新建立,许多文人都被朝廷所使用,很多当时被毁坏失传的古书也都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所搜寻并贡献出来,这也给司马迁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包括记载历代帝王政绩的十二本纪,记载诸侯国诸侯兴亡的三十世家,记载重要人物言行和生平事迹的列传(其中还有一篇是自序),和十篇大事年表,以及记载音律、历法、天文方面的典章制度的八书。全书总计一百三十篇,共五十二万六千多个字。司马迁的《史记》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的通史,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也正是也因为《史记》的出现,这种通史之风也始终影响着后世的史书和研究。

2015-11-13 10:54:18来源: 武林军事 责任编辑:军事小x0条评论

  司马迁史记多少篇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称为是“二十四史”之首。记载在了上古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这之间三千多年的历史。

史记

  之所以称《史记》是纪传体的历史,是因为史记的编撰形式相较之前有了非常大的改变,是以为人物立传记,以人物记叙为中心的方式来记叙史实。司马迁将这些人物分为好几个大类,主要以人物的地位、功绩等方面来进行分类。“本纪”是收录的是皇帝的历史,世家是记叙王侯历史,“列传”则是用来记叙除了帝王和诸侯之外的在各个领域有卓越贡献的人的生平事迹,除此之外还有“表”和“书”两种问题,分别是用表格形式简列世系、人物等,还有记录礼乐、天文、经济等方面制度发展的“书”。

  这样的分类也不是一定的,当中也有一些例外,如没有当过皇帝的项羽被收录到了“本纪”中,有了《项羽本纪》。不是诸侯的孔子被收录到“世家”中,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陈涉也被收录到了“世家”。

  其中本纪有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表十篇,书八篇,共计一百三十篇。但是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中缺少了十篇,后人也断定史记是有残缺的。现存于世的版本其中有很多篇章也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是汉元帝、汉成帝时期博士褚少孙所补写的。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从《报任安书》中可以看出一二,司马迁说写《史记》是“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思就是要研究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并且要从中理顺明白从古代到现在的变化迁移,成就自己的独立完善的理论著述。这时司马迁的写作目的,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对司马迁的写作目的,做一个更全面的剖析。

司马迁广场塑像

司马迁赞李广 司马迁赞李广: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司马迁赞李广

  第一个最主要的目的,也可以说是原因,是为了要继承司马谈的遗愿,完成司马谈要编撰史书的宏伟愿望。而且司马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史官,对于史官这件事情,司马迁的心里应该是有一种使命感和归属感的。

  第二,司马迁写《史记》是想要继承《春秋》中所传递的精神。司马迁对“春秋之义”是非常推崇的,这和早年间司马迁和董仲舒等人的结交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司马迁想要传承孔子的真意,将《春秋》中的褒贬精神,在自己的《史记》中继续传递下去。

  第三,写《史记》是司马迁作为一个史官的使命,一个史官的事业就是撰写历史,将历史以文字的形式传递给后人,令后人对历史有所了解,有所评价,这是史官的使命,也是史官的责任。司马迁正是肩负起了这个责任,并且停留于此。司马迁不但完成了一个史官的使命,他更是用自己毕生的经历,完成了一个史学家的使命。

2015-11-13 10:54:18来源: 武林军事 责任编辑:军事小x0条评论

  司马迁经济思想

  司马迁在史学、文学、天文学和地理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且最令人惊叹的是司马迁的进步的经济学思想,这些思想也都体现在他所写的《史记·货殖列传》中。

司马迁的连环画

  司马迁首先就看到了人性的本能,就是享乐的本能,这种本能也能够变成一种求利致富的能力。司马迁强调,人的本能是为了一切财富,但是人又能够牺牲财富换取一切,这两种本能构成了人生活中的自然状态。

  在这个大框架下,司马迁认为政府对经济最好的态度就应该是顺其自然,因为人本身就有财富需求的本能。所以,对人民的经济,政府不应该多加干涉,而是因势利导,教育人民如何致富。除此之外,司马迁也为西汉当时的社会生产行业有非常深刻的简介,司马迁指出要发展社会生产行业的多元化,以及生产行业之间依赖性的问题。对于主要的生产行业农、虞、工、商可不偏废,还要让她们相互依赖。在这些观点中,我们能够看出司马迁对社会生产的敏锐的洞察力。

  在文章中司马迁也阐述了自己对于“富裕”这个概念的理解,司马迁认为人民素质的高低所决定的。社会富裕了,人民会讲求礼法,任何人和以礼相待,但是如果社会是贫穷的,那么这些则都谈不上了。司马迁还用孔子的例子做了说明,说孔子虽然现在被尊为至圣先师,但是如果没有做生意致富的子贡的宣传,可能没有人认识孔子。

  司马迁的选择

  电影《水果硬糖》中的男主角在最后关头,在自己的恶名被众人所知和死亡之间选择了死亡,虽然他最后并没有死,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有的时候人很容易就会选择死亡。

司马迁上奏汉武帝图

  有的人为了民族大义而死,有的人为了心爱的人而死,有的人为了理想和抱负而死,有的人选择为财而死,有的人选择为利而亡,每个人每天都在做无数的选择,甚至是生死的选择。司马迁也是,在他人生最难熬,艰苦的时候,他也做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选择。

  因为李陵案的缘故,其实司马迁当时完全可以选择就死,但是他没有,他选择了一条艰难万险的路。然后他活的落魄又勇敢,坚强又心酸。司马迁没有选择在汉武帝的盛怒之下就死,而是选择了以宫刑代替死刑。宫刑可以说是古代最恶毒的刑罚了,因为这不但会让受刑的人承受身体上巨大的伤痛,而且还会让受刑人的心灵蒙受巨大的创伤,这种创伤不但来自外人的闲言碎语,还有来自自己内心的屈辱和不甘。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最下腐刑极矣!”的时候,不敢想象他心中是何等的痛苦和屈辱。但是司马迁还是义无反顾的坚持自己选的这条千难万险的路。司马迁的选择可歌可泣,也正是因为司马迁做了这个常人无法做的选择,后人才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可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9151/968653416111.html

更多阅读

司马迁和他的作品 屈原和司马迁

司马迁和他的作品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位历史名人司马迁,在我的印象中的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史记》这部经典文学作品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史记》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正是因为这样一部鸿篇巨著的

司马迁被宫刑所为何来? 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司马迁被宫刑所为何来?[原创 2014-9-29 14:58:06]  字号:大中小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

司马迁怎样一雪腐刑的奇耻大辱 唐史主任司马迁 雪球

司马迁怎样一雪腐刑的奇耻大辱——《历史的烛照》05李恒昌我国历史上产生过无以数计的文人骚客,在灿若星辰的作家诗人中,最为敬佩的只有两个。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两个人中应该有屈原,或者李白、杜甫,抑或郭沫若。然而,我却说,他们尽管也

司马迁受到宫刑是最大的惩罚和耻辱吗? 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

高中课本借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表现、讴歌了知识分子不畏强权,公正著史,等等优秀的品质。这对我们幼小的心灵,是极大的欺骗和误导。司马迁写“史记”和宫刑没多大关系,他在受刑前就开始写了。受刑之后,他照样是高级官员,享受待遇,有什么可

司马迁《史记》的写作时间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文

后世之人依据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有“身遭腐刑,而隐忍苟活者,恐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之句而推断司马迁开始发愤写作《史记》是在司马迁遭李陵之祸之后。这一观点是经不起考据的。其实,司马迁在《史记·自序》中就曾说过,司马迁

声明:《司马迁赞李广 司马迁赞李广: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司马迁赞李广》为网友闲走天涯看白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