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寒衣节的来历及习俗

   【寒衣节的由来】

  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同属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人们习惯叫“过十月一”。 旧时,妇女们要亲手缝制寒衣,送给远方的亲人。如亲人已去世,就用纸做成寒衣,在这一天到坟前烧掉,所以叫“寒衣节”。据说这个节日来源于孟姜女千里寻夫的传说。

  古时,在十月初一的前一天,由家长率领儿孙们到祖坟添土。添土不用筐篓,要用衣服兜着,兜的土越多,族里人丁越兴旺。节日当天,则由族长带领家族中的男姓,抬着食盒、大方桌和丰盛的供品(20至30个大碗),逐个到坟前祭拜,叫“上大坟”。现已改为一家一户携带少量供品(一般是饺子)“上小坟”了。

  如今,十月初一上坟烧纸、烧寒衣的习俗已淡化,许多人特别是城里人,只是到坟前默哀或献上一束鲜花,来怀念逝去的亲人。 过去,十月初一还是长工的下工日,所以又叫“散工节”雇主要在这一天设筵犒劳雇工、清算工钱,宣布是否继续留用,留下的叫“打冬”或“扛冬活”。 到十月初一,坡里的庄稼都已收打完毕,即墨、崂山、平度、胶州、胶南、莱西都有“十月一净坡”和“十月一坡了(净)场光”的俗谚。

爱华阅读配图

  【寒衣节的习俗】

  春夏秋冬往复循环,十月为孟冬。十月一日是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了。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十月初一寒衣节的来历及习俗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

  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

  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寒衣节与孟姜女(上)

  一、寒衣节

  农历十月,为冬季中的第一个月份,古称孟冬。此时天气虽然逐渐转寒,但部分地区暖和依旧,山树枝头,绰约绽放着几朵花蕾;田畴陇边, 风中嫣然含笑着黄色菊花,因此十月又有“小阳春”之称。

  农历十月初一,是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也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寒衣节。

  寒衣节,又称“地腊冥阴节”、“送寒衣”、“烧衣节” 、“十月朝”、“十月一”、“哭节”、“祭祖节”等,民间俗称“鬼节”、“冬祭”、“鬼头日”。《旧京风俗志稿本》云:“十月初一日,京俗为鬼节,谚云:‘十月一,鬼穿衣’,盖言天气渐冷,已死之人亦须穿衣也。”旧时,寒衣节是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中国民俗节日中的三大“鬼节”。

  (一)寒衣节的起源。

  1、寒衣节源起于古代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

  古代,秋天新收后,为缅怀先人,祈求来年丰收,民间有祭祀祖宗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秋天的很多民俗节日均有联系。古人在十月初一,用黍等农作物祭祀祖先,后演变为家祭、墓祭等多种形式。现今江南部分地区,犹存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十月初一烧送寒衣,祭祀亲人的风俗,现多见于北方民间。

  2、寒衣节为传统节日——“下元水官节”的前移。

  “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五杂俎》载:“道经以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元节”为道教的传统节日:上元节称“上元天官节”,系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称“中元地官节”,系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称“下元水官节”,系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水官生日,作为节庆,是为了求取水官保佑,能够解脱无法预料的厄运。

  始于汉代的“下元水官节”,在民间流传了一千多年。清代,此节被前移到十月初一,成为寒衣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寒衣节为孟姜女传说衍生的节日。

  “十月里,十月一,家家户户缝寒衣,人人都把寒衣换,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千百年来,孟姜女寻夫送寒衣、哭倒八百里长城的歌谣,唱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凄婉的歌词,悲伤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着一代代男女老少的心,长城内外的父老乡亲,约定成俗,把农历十月一日孟姜女寻夫送寒衣的日子,称为“寒衣节”,孟姜女的传说也成为华夏久盛不衰的经典传说。

  一个凄美动人的传说,竟衍生了一个中国民俗节日——寒衣节!这不是神话,这是一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奇迹!

  (二)寒衣节的主要风俗。

  寒衣节曾是一个全国性的祭祖日,也是生者怀念死者的日子。这天,妇女们要亲手缝制好寒衣,为家人试穿冬衣,或送给远方的亲人;然后在坟前烧掉纸做的寒衣,作为对已亡人的怀念,俗称“烧寒衣”。到庙里烧香、祭供祖先、烧纸钱、放河灯等为民间的普遍节俗,清代,部分地区还有城隍出巡的风俗。

  旧时节俗中存有许多迷信成分,但更多的是包含着浓浓的人情、亲情。如由生者的御寒加衣,联想到阴间的祖先,因此用布、纸做成衣服焚化,送给祖先,让他们温暖地渡过严冬等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至深亲情。

  随着时代的进步,寒衣节里的很多陋习已经消失,但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传说,却流传至今。

  二、孟姜女与长城的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简称《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为我国四大传说,在民间的影响程度,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四大传说的源头,滥觞于史籍、志乘和文人的采录,经历代文人不断增改、充实和民间的口头加工,唐代前后逐渐完善、定型。四大传说构思精巧、情节丰富感人、语言朴实,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成为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孟姜女》的传说,源头最古,故事情节及演变过程最为曲折,对中国民间文化的影响也最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探寻起演变过程,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蕴藏的文化内涵。孟姜女的传说,与长城密切相关,我们的探寻之旅,就从长城脚下开始。

  (一)长城简介。

  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成就,展示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翻开中国的史册,长城的历史占据着重要地位。修建长城是关系到政权巩固和统治稳定的大事,除了及其混乱的时期,许多王朝都不遗余力地将此作为国家统治的必要措施,予以实施。长城修建后,许多惊心动魄的伟大战役和历史事件就在这里发生。毫不夸张地说,长城写就了大部分的中国历史,它不仅是许多王朝兴亡的见证,也维系着许多王朝的成败。

  1、长城历史简介。

  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长城,分布于我国湖南、湖北、江苏、河南、河北、山东、天津、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17个省、市、自治区,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防御工程,基本建筑结构有关隘、烽燧、城墙、敌台等。

  长城的修建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周宣王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袭,修建了列城和烽火台,此为长城的雏形。周宣王的儿子周幽王,为博得美人褒姒一笑,不惜采用“烽火戏诸侯”的计策,后导致国家灭亡。这是与长城有关的第一个经典故事。

  春秋和战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互相攻伐。为加强防守,保护农业生产区不受周边游牧民族侵扰,各诸侯国纷纷建造长城。公元前657年,楚国开始修筑“方城”,①这是中国最早建造的长城,即楚长城。其后,齐、秦、魏、赵、燕、郑、中山国等国,也建造起自成体系、大小不一、互不联贯的长城。文献记载和现存遗迹显示:楚长城西起湖北竹山,跨汉水,越邓县、内乡岳山至沁阳,总长近500千米;齐长城自山东平阴,经泰安、莱芜、章丘、淄川、临胸、安丘、诸城,至胶南入海,总长达500千米;魏长城起自华山,沿黄河北行,长300千米;燕长城有两道,南长城长约250千米,北长城长约650千米。

  公元前22l年,秦王朝建立。秦始皇派蒙恬北伐匈奴,将秦、燕、赵等国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加以增筑、扩建,筑成西起甘肃东部临洮,经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直抵辽宁东部鸭绿江,长达5000多千米的秦长城,史称“万里长城”。

  汉朝,是历史上修造长城最长的一个朝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开发西域屯田,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汉王朝修建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今吉尔吉斯坦西南部马尔哈马特),东至黑龙江北岸,全长两万华里的长城。汉朝在长安以西修筑的长城,称“外长城”,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包括其中,这是人类史上最长的长城。

  明朝,为修造长城最辛苦的一个朝代。二百多年中,巨大的修造工程几乎一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91871/970452794.html

更多阅读

寒衣节的来历传说 寒衣节的传说

今天是11月22日农历十月初一,也就是每年的寒衣节了。是汉族传统的祭祀节日,又叫做“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民众多数称作鬼头日。相传寒衣节起源于周代。在寒衣节这一天特别的注重祭奠祖先,叫做送寒衣。这一天也标

寒衣节诗词 寒衣节的诗词

农历十月初一为传统鬼节。陕西风俗,是日给故去的亲人烧纸,曰送寒衣。当夜,西安街头可见处处烟火。地点多在离家最近的路口。据说是为了归来的先魂不至迷路。也有的直接去墓园坟前祭奠。为悼念亡灵,特摘辑寒衣节诗词若干:七绝・寒衣节青

中元节的来历 什么叫中元节 中元节的来历

相信不少朋友最近常听到一个词,中元节。有些人会纳闷,中元节是什么节,什么叫中元节,以前似乎没听过。事实上,中元节是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此说法源于道教。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

财神供奉位置 财神节的来历及供奉方法

  民间传说,赵公明家境贫寒,给人打工,因为为人诚实守信,仗义勇为,深得工友信任、老板的赞赏。赵公明凭着勇气胆识和诚信,终于自主创业进行经营,因其目光远大,胸怀宽广,深得客户信赖,因此生意火爆积累了巨额财富。据传有人借赵公明的钱做生意

寒衣节的来历及习俗

 寒衣节的来历及习俗  寒衣节的来历  寒衣节自古有之。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据《礼记·月令》,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

声明:《十月初一寒衣节的来历及习俗》为网友非主流子小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