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做名师的教师,不是一位好老师 ——读《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有感 暑假如期而至,假期充裕的时间正好可以用来给自己充充电,调整身心,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下一学期的教学中。刚放假不久,我就给自己准备了几本读物,其中朱良才先生的著作《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朱老师,他是一位来自农村一线的教师,其貌不扬,当过10年民办教师的小学数学教师,现在是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山东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山东省骨干教师,菏泽市优秀教师,菏泽市骨干教师,菏泽市教育能手,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奖励获得者,出版了《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让爱创造教育的神话》、《为美丽的数学嫁接春天》、《理想课堂》、《教育三十七度二》等多本著作。这些名号和这些著作或许不足以打动你,那是因为您还未走进他的著作,但我看完了这本书以后,才对朱老师有了些许的认识,正是这一丁点的认识也足以成为我教学生涯的新动力。
一、 老师,你还有梦想吗?
对于刚走上教师这一工作岗位的人,梦想一词并不陌生,正是因为梦想就是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才会冲破千军万马,勇闯独木桥,而最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梦想成真了!可是,然后呢?几年过后呢?十几年过后呢?你还有梦想吗?“通常,我们大都满足于一种经验,满足于一次成功,而不是继续进取,进一步充实自己,进一步增加自己的阅历。”这是朱老师说的,却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是啊,我们往

往以为一次的成功就等于永久的成功,因为我们骨子里的懒惰。我们还天真的以为梦想是静止不动的,其实当你实现梦想的那一刻,那个梦想就已经失去了意义,我们应该去寻找下一个梦想,否则我们的生活也会随着失去了意义。成为一名教师是一个梦想,但实现这个梦想以后,应该想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这才是一个永久的梦想,想得越多的教师,才能走得越远,所以,我想朱老师发出的疑问: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应该可以这样才解释吧。
二、 为什么教师不能停下自己的脚步?
我们处在当今这个学习型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学习能力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较量”关键在学习能力的“较量”。而教师更应该是这一带头人。教师不断地增加自身的知识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当我们想要学生成为巨人的时候,我们自己不能死矮子、侏儒!
三、 教师应该怎样走路才能走得更远?
我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穿着别人的鞋子走路,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当你带着教案、教材走向学生,学生总是在我考虑教学策略时作为授课对象被思考、被利用。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配合我完成教案的角色,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是“听众”、“观众”,说实在话,老师教的很累,学生学得更累,因为老师成了“主角”,学生没有参与学习。而作为老师来说整,真正应该去思考的是在每一次的教学中,究竟有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对于这种“还”的能力我们应该努力的去尝
试,去学习,去思考,去创新。这条路我想并不会太近。
我曾经从未想过做名师,不想做名师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觉得做名师太遥远;而是觉得不为名誉所累。只想尽心教书,做一位学生喜爱的好老师即可,可朱老师却说“不想做名师的教师不是一位好老师!”看到这样的话最初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我开始质疑:我到底是不是一位好老师?……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才释疑了,一位好老师,不是说你对孩子有多用心,不仅是每一份作业你都认真批改完,也不仅是对每个孩子都是无微不至的关心,这只是教师的“量性”敬业;想要成为一位真正的好老师,还得有“质”性上的敬业,不断思考,不断学习,只有爱学习的老师才能带出爱学习的学生。所以,想当名师并没有什么不好,朝着名师之路前进,也许最后不一定成为名师,但你收获的一定是你未曾想到的!
最后,用朱老师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希望我们的教师之路都会走得更远:
当一个人把所学的知识都忘了以后,还保留下来的正是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保留下来的是什么呢?这个答案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