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统一战线 八一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八一三事变简介

关于八一三事变,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企图进一步扩大对华夏的侵略而在其上海发动的一场事变,所以也被人们称之为上海事变。当然其八一三的由来是因为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7年的8月13日,即卢沟桥事变之后。下面来看看八一三事变简介。

八一三事变图片

根据八一三事变简介可以看出1937年的8月9日这一天,驻扎在上海的日本海陆两军的一个长官带领着自己的事变开车强行冲进了中国的军用机场虹桥机场,因为这一次行为不符合当时的国际法律,所以当时的机场卫兵对两人的做法采取的行动是当场击毙。这也就是八一三事变发生的导火索。

在两人被击毙后,上海当局立即派遣中方代表前往与日本军方进行交涉,要求双方就这一事件采取外交的方式解决。但是日本军方并不愿意以外交方式解决,他们甚至提出要求,让中国的军队从上海撤兵,同时将其在修建的一切军用设施拆除,当然除了对中方的提出无理要求外,日本还开始向上海增派兵力。

同年8月13日,日军并不满足他们目前在中国的所得,便以当时的日租界和军舰为其军事基地,开始向中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面对这样强势的进攻,中国方面军并不恐惧,他们在华夏国民的支持下,与日军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会战,这也就是八一三事变。

当然关于这次会战,日军威胁到的不仅仅是中方的利益,同时还有英国和美国的在华利益,所以当时的国民政府不得不调遣军队,加入到战争中来。也就是说,八一三事变,使得中国开始进入全面抗日阶段。

八一三事变的目的

日本军队在侵略中国的时候一直打着是为中国好的旗号,想要中国归属于它,然后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其最终目的实际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以及满足日本天皇的欲望。八一三事变是日本侵华的一个开端,那么八一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呢?

八一三事变图片

在侵华战争中,日本不断在华制造事端,继卢沟桥事变之后的八一三事变,其实八一三事变的目的是侵占中国上海,然后以此为根据地,利用海上交通,派遣大量日本军队在华登陆,侵占中国的其他地区,最终使得中国沦为其殖民地。简单说就是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的目的有两个,小的方面是占领中国上海,大的方面则是占领全中国。在上海事变爆发后,日本军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反抗,因为物资补给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战线一度拉长,时间不断延续,虽然最终还是成功的占领了上海,但是经过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与日本原定的几天相差甚远。

同时也因为八一三事变双方战斗的时间太长,使得日本在占领上海后,需要大量的时间来修整军队,以及重置作战计划。也是因为八一三事变的爆发,是个国共两党开始站在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作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包括美国和苏联在内的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支持。在德国宣布失败之后,苏联迅速出兵中国东北,将当地的日本军队一举歼灭,同时美国也在日本的领土上投放了原子弹,最终迫使日本投降并从中国撤兵。综上可以得出,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侵占上海的目的是达成了,但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目的并没有达成。

八一三事变意义

八一三事变意义包括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下面从两个方面具体来分析一下八一三事变意义。

八一三事变图片

首先从国内方面来看八一三事变意义:首先是原本政见不一的国共两党开始统一战线,抵御外敌,正式开始国共合作。其次是通过两党协议,西北的工农红军正式被改编进国民党军队第八路军,由朱德好彭德怀分别担任正副总指挥。另外还有就是南方的红军游击队也被整编进国民党陆军军队,成为新编新四军,叶挺和项英担任正副军长。

就八一三事变,国民党方面不在逃避战争,开始公开发表宣言,决不放弃中国的土地的一分一毫,坚持抗战到底,国共两党开始了正式合作。

其次从国际方面来看八一三事变意义:第一是国民党开始正式在国际上呼吁共同抵御日本,并且最终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和同情,在中国代表团的揭露下,世界人民清楚的了解到了日本军队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第二是八一三事变后,国际上就日本侵华战争签订了《九国公约》,最终使得国民党向国际组织求助的希望破灭,从而更加坚定了抗战的决心和与明确了共产党合作的必要性。

第三点则是在事变发生后,国民党采取了一系类的方法后,其最终的结果是国民党政府外交失败,但是这并不代表国民党没有获得援助,各国的和平爱好者向中国表达了同情和支持。最后一点是国际上对日本的谴责声越来越高,随着八一三自卫枪声的响起,更多的国家公开表明不在与日本有任何的来往,甚至在物资等方面给了中国一定的支援。

八一三事变影响

民族统一战线 八一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关于八一三事变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国民政府大本营的转移。

八一三事变图片

首先,在八一三事变发生之前,中国就已经初步形成了全面抗战的局面,但是抗日统一战线并没有形成。在七七事变发生之后,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被充分点燃,但是当局的两个党派并没有达成共识,建立统一战线。据史料记载,国民政府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就当时社会状况发表讲话说,如果平津失守,国民军队则加入抗战。

由此可以得出,在八一三事变之前,中国的抗日统一战线并没有建立。在上海战役爆发后,红军改名为八路军,同时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开始了统一抗战,并且首战大捷。 其次,就是关于国民政府迁都。八一三事件的第二天,国民政府就上海战役发表自卫声明,表示中国不会放弃一分一毫的领土,如果受到侵略,一定会进行自卫,并予以反击。同年十一月,在淞沪会战以成败局之后,国民党首都南京遭到了日军的严重威胁。

为此国民政府不得不进行迁都以求自保。但是究竟迁都何处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最终经当时的政府高层协商,选择的迁都地点是重庆。 随后,蒋介石政府发表迁都及战前讲话,将迁都重庆这一事实进行全国告知,同年十二月国民政府开始在重庆办公,并在重庆召开了第一次执监联席会议。直到1938年12月,蒋介石等国民党高层纷纷抵达重庆,迁都正式完成。以上就是八一三事变影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9351/929504993950.html

更多阅读

八百壮士 八百壮士第3.4.6段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战役进行到最后阶段,10月26日晚,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

一二八淞沪抗战前前后后 八一三淞沪抗战

今天是1月28日,发文纪念.附文:十九路军与粤军第十九路军并不是教科书和宣传中所说的象草台兵、杂牌军似的,也不是受到排挤、被送前线的所谓异己,而是国民革命军的中坚,中央军中的姣姣者,其前身原属于孙中山粤军第一师所部。辛亥革命以

孤岛惊魂3存档位置 永安公司的“孤岛”繁荣与图存

     在战争年代,社会与经济发展严重受损、停滞,甚至倒退,然而总有很多企业不仅能顽强生存下来,并且通过改变经营策略创造了几乎不可能的繁荣。以永安公司为代表的永安、先施、新新、大新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追寻“被遗忘的近代民族企业家”(三)

  项松茂:曾打败联合利华的近代华商巨头  盘点中国民族工商阶级发展史,那一个个“火柴大王”、“面粉大王”、“纺织大王”离开这繁华世界时,都无法逃过自然规律的命运。集旧上海“西药大王”、“肥皂大王”于一身的项松茂先生却

一个人的抗日 一个人的抗战

到1937年,刘国钧的大成公司注册资本已经超过了四百万元,公司拥有的设备,纱锭达到四万六千五百枚,占全国华商的百分之二,布机一千七百三十五台,占全国华商的百分之七,印染能力为日产五千匹,居全国之首。马寅初在研究之后,叹道:“在全国纺织业

声明:《民族统一战线 八一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网友如胶似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