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了天的美食冰糖葫芦
文 | 物道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记忆里的第一口美食往往都是甜的。在北方,红彤彤的冰糖葫芦和冬天的雪是标配,红彤彤的山楂果外面裹着晶莹透明的糖稀,扎在稻草木棍上像一颗结满硕果的小树。味道是记忆的线索,记忆消退,味道永存,这才是美食给我们最大的意义。
在电影《霸王别姬》里小癞子有一段最经典的台词:“天下最好吃的,冰糖葫芦数第一。”由于禁不住冰糖葫芦的诱惑,他带着小豆子一起逃出了梨园。并用小豆子留给小石头的仨大子儿买了自己眼中顶了天的美食糖葫芦,还很大方地要分给了小豆子两个。其实何止只有小癞子会这么认为,对于每一个北方人来说,只要冬天来了,就得吃冰糖葫芦。
传统的冰糖葫芦在冬天才会出现,由于山楂和外面的那层糖被寒冷的气温冻住,所以咬起来的感觉,十分地坚硬,像在吃冰碴一样,那也是冰糖葫芦的真正的味道。对于去到北方的人,只要你愿意顶着鹅毛大雪去街巷胡同里走一走,沿着青砖灰瓦上和狭窄巷子,总会听到“冰糖葫芦,冰糖葫芦……”的叫卖声。
老北京的冰糖葫芦
说起冰糖葫芦的起源,还得追溯到八百年前的南宋时期。当朝皇帝赵停的黄贵妃冬日食欲不振倍感苦恼,御膳房几经周转用山楂与糖制得一美食便让贵妃见好。从此一代代传承发展变成了百姓的食物。
老北京人卖糖葫芦,是挑着担子或挎着木提盒、竹篮走街串巷吆喝卖的:“唉,冰糖葫芦哟,新蘸的。”出售的小贩,挑子一头木盘上支着竹片弯成的半圆形架子,上面有许多小孔插着糖葫芦。《故都食物百咏》中有言:“葫芦穿得蘸冰糖,果子新鲜滋味长。燕市有名传巧制,签筒摇动与飞扬。”
虽然有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但在老北京人眼中冰糖葫芦做的最好的只有两家,一家在东安市场,一家是北京琉璃厂的信远斋。虽说信远斋最出名的是酸梅汤,可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一文中记述道:冰糖葫芦“以信远斋所制为最精,不用竹签,每一颗山里红或海棠均单个独立,所用之果皆硕大无比,而且干净,放在垫了油纸的纸盒中由客携去。”
不枉儿时那场酸甜梦
《燕京岁时记》书中有提到:“冰糖葫芦,乃用竹签,贯以山里红、海棠果、葡萄、麻山药、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凉。冬夜食之,颇能去煤炭之气。”从这里便能看出冰糖葫芦不仅好吃还得其用。
时光荏苒,现在的都市生活中几乎已经听不到“冰糖葫芦,冰糖葫芦……”的叫卖声,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冰糖葫芦静静地躺在三轮车改造的玻璃罩内,街边的大马路上、人潮拥挤的地铁口或旅游景区的大门之处都可以看到。小摊贩的数量虽然越来越多,却少了当年的那股热闹劲。
有位糖葫芦资深爱好者曾吐槽三年前一串山楂糖葫芦只要2块钱,而现在已经悄然涨到了10块。可即便这样,这位资深爱好者还说,就算糖葫芦胆敢涨到15元一串,她还是会一如既往地买下去的,因为那是她记忆深处对冬天的一场酸甜梦。
一串小小糖葫芦,一口口咬下去,都是那些不变的记忆。诗人说:我不怕改变,甚至习惯改变,因为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东西,不变的都在你的记忆里。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点击原文,查看《一场台风,吹出一个男孩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