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准医学计划 走适合国情的精准医学之路

  今年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学”大型医学研究计划,希望以此“引领一个医学时代”。由此,精准医学备受医药领域关注,在今年的各大学术会议中屡屡成为热议的焦点。专家强调,精准医学有助于我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但其实施应切实结合国情,杜绝盲目跟风。

  核心特征:确定性、预见性和可控性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教授在“第15届北京生命科学领域联合年会”上介绍,精准医学整合了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致力于科学认知人体机能和疾病本质,系统优化人类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的原理和实践,以有效、安全、经济的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

  传统医疗以个人经验为主导,在临床实践中充斥着不确定性、难预见性、难控性,存在片面强调单要素优化和碎片化技术改良的倾向,难以顾全以病患最佳康复为目标的诊疗过程的系统优化。

  董家鸿对比指出,“精准医学是基于证据的决策,是基于多维度的策略,以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应的诊疗,达到医疗资源损害最小化、医疗耗费最小化、病患康复最大化,其核心特征是确定性、预见性和可控性,基本策略是集成化、规范化以及个体化。”

  董家鸿强调,确定性是精准医学寻求最佳临床实践的基石,精准医学的确定性涵盖健康评估、疾病诊断、临床决策和干预处理等医疗实践全过程。基于确定性原则,若能整体把握医疗实践中的因果关系,精确控制临床干预过程,就能够获得可预见的治疗结果。精准医学可通过高度可控的干预过程,来实现预定的诊疗计划以获得预期的结局。

  基于高度确定性的精准医学是在有效控制病变与减免医源性损害的相互制衡中,对医疗实践进行全要素、全流程、全局性的系统优化,实现以病患最佳康复为终极目标的最佳临床实践。

  董家鸿认为,对精准医学概念及其科学内涵的正确认识和解读,对于精准医学的研究和实践非常重要。精准医学是临床转化科学研究的平台,通过组学集合、循证医学、材料科学、电子科技、信息科学、数字医学、系统生物学、医学影像等知识的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对传统医疗的优化。

  事实上,在现代医学进步及高新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组学检测系统、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技术等各种先进科技与传统医学的整合应用和集成创新,都在显著提高疾病预测、防控、诊断和治疗等医疗实践过程的确定性和精准性,推动了传统经验医学向现代精准医学的理念革新和范式转变。

中国精准医学计划 走适合国情的精准医学之路

  重要元素:个体化医疗和基因组学技术

  董家鸿指出,基因组学技术和个体化医疗是精准医学中的两个重要元素,但不能将其等价于精准医学这一新医学范式及其理论和技术体系。个体化医疗强调针对个体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将一般性原则(指南、共识)恰当运用于具体患者。精准医学是标准化与个体化相统一的医疗模式,是以针对共性特征的标准化医疗为本的个体化医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9651/863324298208.html

更多阅读

美国精准医疗计划 中国酝酿精准医疗计划 显著区别美国版本

  中国式的精准医疗计划正在酝酿,并有望进入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  4月21日,“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举办,来自国家卫计委、北京市卫计委、北京市医管局、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主管领导及院士,

精准医学计划 中国式精准医学 九体医学健康计划

  国医大师 王琦  自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精准医学”计划以来,“精准医学”一时在我国科学技术界成为热门话题。我们应如何理解和看待“精准医学”计划,是沿着奥巴马的道路亦步亦趋,还是走出一条中国式的道路?中医

声明:《中国精准医学计划 走适合国情的精准医学之路》为网友夏独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