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密者通敌罪 山海关与袁崇焕之死:以通敌叛国大罪判凌迟处死

  【导读】袁崇焕死后曾留下 “身中清白人谁信,世上功名鬼不知”的悲壮诗句,表明自己的冤屈。到底,他有何冤屈之情呢?

  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即后金天聪汗(皇太极)三年的十二月初一这日,崇祯皇帝在北京紫禁城平台,召见袁崇焕。

  崇祯传谕袁崇焕是要“议军饷”。待袁崇焕到了平台之后,崇祯皇帝并没有同他议军饷,而是当即下令将他逮捕下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袁崇焕的“仇种”

  当年,后金的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被袁崇焕坚决打败。从此,努尔哈赤百战百胜的神话破灭,不久后郁郁而终。

  后来,皇太极决心替父雪耻。在宁锦之战的战场上,皇太极为了证明自己,又亲自败给了袁崇焕。

  父亲丧命的深仇似海,自己兵败的耻辱奇大。皇太极决不能就此善罢甘休。

  复仇进行。袁崇焕,皇太极永生不休的仇根。

告密者通敌罪 山海关与袁崇焕之死:以通敌叛国大罪判凌迟处死

  袁崇焕的被“间”

  崇祯二年(1629)十月,皇太极亲率八旗大军和蒙古骑兵,绕过袁崇焕的防区,即关(山海关)宁(宁远)锦(锦州)防线,通过蒙古,突破长城,攻陷遵化,直逼北京。

  袁崇焕奉命驻军在宁远(今辽宁兴城)。当时,袁崇焕身担的职务就是:明朝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蓟辽督师(全称是督师蓟、辽、天津、登、莱军务),以为抵御后金军队南进,守卫山海关,保卫北京城。

  袁崇焕巡视到山海关时,收到皇太极即将进攻北京的军报。他心焚胆裂,愤不顾死,急点九千兵马,“士不传餐,马不再秣”,日夜兼驰,赶在皇太极之前,到达北京广渠门外。

  当时北京,正值寒冬,大营露宿,缺乏粮料,兵饥马饿。而袁崇焕率领援军,在这样极度不利的情况下,背依城墙,先后在广渠门外、左安门外,打退皇太极军队的猛烈进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9751/958662456475.html

更多阅读

告密者与精神猴急 逃生与逃生告密者

生活是最经典的大戏。如果有一部戏能够真实反映这些天发生在中国的告密故事,我相信参与过电视剧《告密者》的主创人员,都会为曾经的艺术表现而深感汗颜。是的,事实证明,源于生活的艺术,高于生活是偶然的。一虽然区伯疑似嫖娼的消息迅速疯

袁崇焕 百姓为什么恨袁崇焕

 袁崇焕(1584~1630),明朝末年人。有胆略,好谈兵。万历进士,因获宁远大捷官至辽东巡抚。次年获宁锦大捷。在魏阉逆案中为魏忠贤颂功建生祠,大学士韩爌等本云:“史永安、张凤翼、梁应泽、袁崇焕、李诚铭、梁世勋。以上六人,亦俱建祠,但与

袁崇焕评传金庸先生唯一一篇历史人物评传 袁崇焕评传 金庸

这数万字是金庸先生写在《碧血剑》后记中的,金大侠曾说《碧血剑》的真正主角其实是袁崇焕,其次是金蛇郎君,这两个在书中没有正式出场的人物。大家著书往往微言大义,寓深远意味于字里行间之中,金大侠又说《鹿鼎记》的真正主角乃是康熙帝,高

袁崇焕与范文程的后代命运各不同 袁崇焕后代

袁崇焕与范文程的后代命运各不同且说范文程唆使皇太极使用反间计谋害袁崇焕以后,范文程从此官运亨通,还封妻荫子,光耀门楣。范文程有儿子6人,其中范承斌袭一等子爵,范承勋官至两江总督和兵部尚书,范承谟做过福建总督,范承勋的儿子范时绎

千古奇冤—袁崇焕之死 林彪之死千古奇冤

这几天在寝室闲着无聊,看了看pplive上的《百家讲坛》阎崇年老师讲的袁崇焕之死,突然觉得应该写点什么,心中对袁大将军充满了无限的崇敬与悼念之情,我知道自己的笔可能无法详尽准确的描述出袁大将军忠君爱国却含冤屈死悲惨结局,同样作为对

声明:《告密者通敌罪 山海关与袁崇焕之死:以通敌叛国大罪判凌迟处死》为网友焰火灿烂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