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心理投射指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身上的一种心理作用,也就是个人的人格结构对感知、组织以及解释环境的方式发生影响的过程。该术语由弗兰克(L.K.Frank)于1939年首先明确提出。
□赵向辉(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发现有人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或者行为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比如,一群人经常一起聊天,突然这阵子有人总是有意无意地开玩笑说别人有情人之类的话,那么他可能正处在婚外情之中,或者期待婚外情。

所以说,有人突然高频率地说一些同样的话,那么他就可能让心理投射暴露了秘密。
通常,人们对事物表达观点,常常受到自我没有察觉到的心理需求的控制。比如,你学习成绩一般,又想考高分,结果没考好,就会说人家题出得太难。就是说,同样一件事物,因为心理需求不同,每个人表达出来的观点就会不同。
推理开来,一个人经常抱怨别人,搬弄是非,讲负面和消极的言论,很多时候是自己内心不够阳光,看法不够正面,内心不够自信的表现。这也许和自幼很少得到肯定、支持、欣赏和鼓励有关,因此,这个人可能就不会用欣赏和鼓励的言语和行为去爱和支持别人。
利用心理投射原理,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想侵犯别人的人,必然先做好自卫;内心缺乏美的人,到处看到的都是丑;充满烦躁情绪的人,走到哪里也难看到清静。
目前,心理投射已经成为心理健康测量理论中应用较多的一种,由其衍生而来的心理投射技术在人格测量中得到广泛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