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诸葛亮谁厉害
曹操和诸葛亮分别站在了不同的政治阵营。他们两个人各有千秋,在不同的方面各自有各自的一番事业和作为。曹操是一个将帅之才,他有当做王者的才能。虽然他奸猾狡诈,但是他却有统一天下的雄心。而诸葛亮是一个辅佐君王的良臣,虽然刘婵是一个没有用的昏君,他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但是如果他不是这样,诸葛亮也无法施展才能。
曹操诸葛亮像
曹操相当霸主,而诸葛亮则是只想忠心对待君主,为君主效力。军事上,曹操对于危险毫不惧怕,一生战阵无数,有胜利有失败,他驰骋疆场,杀敌无数。但是诸葛亮毕竟是一个偏向于谋略的辅臣,手无缚鸡之力,没有像曹操一样在战场上骑马杀敌。诸葛亮大多数是经过深思熟虑,分析情况,集天时地利人和,用智慧去战胜敌人。
刚开始,曹操和诸葛亮一样,也是一个丞相。但是曹操有野心,有当王的野心,他不屈服于辅佐他人,他想自己主宰自己的一生,他用战马,用武器,用勇谋拼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但是诸葛亮对蜀国操心了一辈子,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但是最后无奈君主自己不争气,自诸葛亮去世后,蜀国慢慢的没落,让人可惜悲哀。
但是毕竟诸葛亮是个品德高尚之人,他期望辅佐正义之君。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没有辅佐曹操的原因。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曹操是一个有双重面孔的人,他时而心疼百姓,对百姓的流离失所感伤万分,时而怒杀百姓,时而翻脸杀害多年老友。所以诸葛亮绝对不会和曹操有所交情。
张仲景曹操什么关系
张仲景和曹操应该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如果提到曹操与医生之间的关系,更多地应该是提到华佗。不过张仲景也是一代名医,这就给了后人一个疑问,为什么在曹操杀死华佗后,不去找另一位名医张仲景为其看病呢?
张仲景像
张仲景有着医圣的称号,论起医术也是一位很厉害的人物,曹操不去找张仲景看病,是找不到吗?这应该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曹操的地位是很高的,连一个人都找不到的话,这事就像一个笑话一样。
一般认为有三个原因,使得曹操不去找张仲景看病。
第一是张仲景已经去世了,这曹操本事再大也没有可能让一个死人给自己看病吧。不过如果是根据那些史料记载着的,张仲景在曹操发病的那段时间还是在世的,这个结论就是错误的了。看来曹操不找张仲景应该和张仲景的生死无关了。
第二个说法是,张仲景的医术并不好,只是有一本比较著名的医学著作罢了。这个理由就更加的牵强了,张仲景如果是医术不行,那有怎么会写出《伤寒杂病论》这样让后世当做珍宝的医学书呢?那个年代纯理论学家是不太可能会有的,一般是实践出真知。所以张仲景的医术是不错的。
第三个说法的可信度比较高,那就是张仲景主要是内科的,治疗的一般是伤寒,感冒发烧这样的病,并不能医治曹操头疼的问题。所谓术业有专攻,华佗在手术方面比较厉害,而张仲景则是内科的。请来了张仲景也没办法对自己的病下手。这应该是曹操不找张仲景的主要原因吧。
曹操煮酒论英雄是在什么时候
青梅煮酒论全英雄,虽说英雄要配好酒,但是有时候宴席不是那么好赴的,现有刘邦的鸿门宴,又有曹操铜雀台相邀刘备论天下谁是英雄,都是政治手段,刘备有惊无险的躲过了曹操的猜忌,保全了性命,才有后来三分天下的一席之地。

曹操剧照
煮酒论英雄这段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白门楼事件之后,吕布被勒杀,曹操带着刘关张三兄弟回到了许昌,当时因为忌惮刘备,曹操是一个宁可杀错不可放过的人,听闻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要是以后谋事就会出师有名。在谋臣劝说杀了刘备的建议下,曹操动了试探刘备的心思。
摆宴席那天,天色暗沉,风云突变,曹操指着将有龙卷风形状的云问刘备,云腾出海,这是有真龙要出世,那么刘备认为这个英雄人物是谁呢?就是看他对这个天下格局的看法,如果刘备眼光犀利,还有仁义之名传扬天下,那么刘备是留不得了。刘备心里一咯噔,他现在实力根本没有办法跟曹操抗衡,最好的就是韬光养晦,以待时机,他最不希望曹操把他看成了对手。因此刘备开始胡扯,把当时实力最雄厚的两派拿出来说事。
要是其他人也许会被刘备糊弄过去,但是这是曹操。曹操深知袁绍、刘表是不可能为天下主的,争霸一方也许有可能,但是他们没有那个能力争霸天下,这些庸庸碌碌之辈,怎么能入得了曹操的眼。于是他对刘备说,这个天下如果有英雄,也只会在你我之间出现。刘备顿时收到了惊吓,恰巧这时候一声惊雷,刘备灵机一动,将勺子掉到地下,做出恐慌的样子,麻痹了曹操,躲过这一劫。
曹操杀许攸是为何
在《三国演义》中,许攸是被许褚所杀。有一天,许褚在邺城东门碰见了许攸,许攸看见许褚之后,傲慢的对许褚说:你们要是没有我,怎么可能攻打得下冀州呢?
许攸画像
许褚听后十分生气,打下是大家的功劳,怎么能让许攸一人独揽自傲,许褚一气之下,便杀了许攸,将人头带去给曹操,说明前因后果。曹操听后,便教训了许褚,曹操怪罪许褚不应该这么莽撞,许攸只是逞口舌之快,并没有其它意思。过后,曹操下令对许攸厚葬哭悼。
又根据《三国志》一书中,提到了许攸是被曹操杀死的。许攸和曹操俩人从小一起玩到大,关系自然很是亲密。在官渡之战中,许攸弃袁绍而投奔了曹操,并且将袁绍攻打要领告诉了曹操,曹操才得以在官渡之战中大获全胜。后来,许攸十分傲慢,认为自己在作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见了曹操也大呼曹操的小名。这让曹操很是生气,虽然表面和许攸还是一样要好,但是也很气愤许攸狂傲自大的一点。虽然许攸也立下了很多战功,但是曹操无法容忍许攸在人多的时候,也大呼曹操的小名,曹操忍无可忍了。于是,便下令让手下的侍卫将许攸杀死。曹操很爱惜自己的手下,认为他们都是很有才华的谋士,但是曹操受不了狂傲自高自大的人,而且对自己很不尊敬,许攸的做法刺激到了曹操。所以,曹操选择杀掉许攸。
关公放曹操歇后语是什么
正所谓,关公放曹操——念旧情。这是发生在《三国演义》里的故事。著名事件赤壁之战后,曹操因将战船全部连接在一起,导致火烧战船后,曹操损失很多的兵将,最终逃回北方。但是之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早已经算出曹操会走华容道逃跑,所以诸葛亮派关羽去拦截曹操。
关公华容道义释曹操
曹操和关羽在此之前,早有旧情。在当时刘备落败,很多刘备的大将被曹操杀害。但是曹操欣赏关羽,认为关羽是一个忠义之人,更是一个有才之人。当时关羽身为刘备的结拜义弟,担负了照顾刘备一家老小的职责。所以当时关羽接受了曹操当时的邀请。曹操之所以接纳关羽,是希望关羽为其所用,还赠送过他赤兔马,对于关羽无比的宽容,所以曹操有恩于关羽。但是无奈关羽内心始终向着刘备,最终曹操还是同意放走关羽,让他去找刘备,关羽有愧于曹操。所以在华容道上正面遇上曹操,并没有杀死他,而是释放了他,保留了他的性命。
而且当时三国实力对峙,处在一个相互平衡相互制约的状态。所以如果关羽在华容道上杀死了曹操,魏国就会灭亡,致使两国交锋。但是当时蜀国的实力是不及吴国的,吴国看魏国灭亡便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攻打蜀国上。所以关羽在华容道上放了曹操,即还了曹操的人情,又稳定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可谓一箭双雕。
曹操烧信讲的是什么事
曹操烧信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一向疑心病重的曹操在这一件事上显示了他作为上位者的胸襟。那么曹操烧信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曹操剧照
适逢官渡之战,曹操在许攸的帮助下,一把火烧了袁绍的粮草,给自己带来了缓冲的时间,并且在最后大败曹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打了胜仗自然也有一堆的战利品,部下在清点战利品的时候,发现曹操的一些手下给袁绍写的投诚信,当下气愤不已。
于是,他将信上呈给曹操,希望曹操可以按这上面的名单进行抓捕,杀鸡儆猴。可是出乎部下的预料,曹操甚至连信里面的内容都没有看,便直接将这些信丢到了旁边的火盆里,部下连救援都来不及,便化成了一堆灰烬。
部下不解,曹操却笑着解释,当时的情况,袁绍兵力雄厚,远远胜于曹操的兵力,再加上曹操当时的粮草几乎都已经消耗殆尽,如果不是许攸临时的投诚,曹操都没有什么把握可以胜利,何况那些小兵呢?
这事之后,无论那些写过投诚信给袁绍的人怎么想,至少将领们对曹操的胸襟十分佩服,所以可谓是用几封信换来了将领们的绝对忠诚,不可谓不划算。而当时曹操如果真的按照信上面的名单抓人,可能会泄一时之愤,可难免会让人心寒。
曹操一生多疑,所以烧信的举动才让后人更加觉得他是一代枭雄,有着心怀天下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