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爱国诗句 爱国英雄文天祥是怎么死的

爱国英雄文天祥是怎么死的

自蒙古国建立起开始,欧亚大陆就渐渐成为了蒙古人的天下,而南宋则是蒙古人自北向南扩张中的最后一个障碍。面对蒙古铁蹄,不敢为亡国奴的南宋志士奋起抵抗,即使在半壁河山被占、皇帝投降的情况下,仍然涌现出文天祥等抗元英雄。那么,文天祥是怎么死的,是不是战死的呢?

文天祥抗元

文天祥是历史上著名的英杰,在当时属于主战派。公元1273年,南宋都城告急,身在外地的文天祥毁家纾难,奉诏勤王,从此开始了长达6年的艰辛之路。公元1278年底,文天祥在吃饭的时候遇到敌军突袭,来不及躲避的文天祥和部下大多被抓住,除文天祥外,生者无几。文天祥不愿投降,先后吞龙脑和绝食自杀,都没有成功,

当时的元朝皇帝是元世祖,他在统治之初,对汉人官僚还比较重视,于是在灭了南宋之后,开始四处搜罗南宋贤良。官员王积翁推荐文天祥。文天祥说:“国破家亡,唯有以死报国。但若能得到宽容赦为道士,那么他日作为一个世俗的顾问还可以。如果接受高官厚禄,那么一个亡国的人这样求生存是不对的,而且这也代表我放弃了生平的全部抱负,要这样的人有何用呢?”王积翁不想文天祥死,就想联络其他十位宋朝的降官一起请求放了文天祥。但一个叫留梦炎的人认为不可:“如果文天祥出去之后再次抗元,那将致我们于什么境地?”于是,这件事就此作罢。

公元1279年,元世祖下令处死文天祥,过了一会儿又后悔了,可是为时已晚。就这样,一代英杰文天祥被害于大都菜市口,时年四十七岁。因此,文天祥是怎么死的,是不是战死的就很明显了。

文天祥正气歌解说

《正气歌》是南宋文天祥的代表诗作之一。公元1279年,文天祥被元兵俘虏,见劝降不成,元朝统治者便将其收押于牢狱之中,以挫其锐气。

正气歌

文天祥入狱前后,前南宋状元的留梦炎、元朝宰相阿合马,以及在北京当”国公爷“的宋恭帝先后多次劝文天祥投降元朝,皆被凛然拒绝。身在狱中的文天祥,并未意志消沉,而是立志写出勉励世人的正气之诗。1281年夏,在环境恶劣的监牢里,一代英杰文天祥流传千古的正气之诗《正气歌》。文天祥正气歌为五言诗,全诗共六十句,句句珠玑,读来朗朗上口。

正气歌的开头交代了写作背景,写道:“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接下来是《正气歌》的诗文,“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诗的开头即点出“天地有正气”,至“时穷节乃见”;随后,连用十二个典故,列举出历史上有名“正气”人物,以他们的精神为例,表明正气的力量之大以及自己将效法先人的心志。接下来,全诗用八句道出浩然正气的重要性,指出正气存乎天地,贯穿日月,为三纲所在以及道义的根本。

在《正气歌》的最后,文天祥由古人的遭遇联系到自己的命运,表明自己虽身处牢狱,处于肮脏晦气的环境当中,但自己被一身正气包围,无论何种邪气都不能入侵,因此能做到坦然面对命运。《正气歌》通篇文辞隽永、激昂慷慨,充分体现了文天祥才学及其不朽的爱国情怀。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介绍

文天祥与张世杰、陆秀夫三人是宋末的杰出人物,其中以文天祥知名度最高,在宋元风云之际,文天祥的英雄事迹鼓舞了很多人,其品格与精神流传至今仍然可贵。

文天祥拒绝降元

文天祥与南宋宝佑年间考取状元,和一般人印象中的“文弱书生”不同,文天祥在幼时即崇拜忠义之人,曾放出不得到忠义的谥号就枉为男子汉的豪言。文天祥做官之后,不愿与贾似道、董宋臣等人同流合污,因此受到排挤。不过,文天祥并未心灰意冷,在国家用人之际,他又回到了朝中。

当时的南宋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北方的元朝大军正向江南步步逼近。文天祥率领义军转战东南,攻守之间异常艰辛。公元1276年,南宋的谢太后带着小皇帝投降元朝,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代表宋朝出使元营,不料被元朝丞相伯颜扣留。文天祥与近侍杜浒等十多人连夜奔走,才侥幸逃出,继续组织抗元斗争。不久,文天祥被叛徒出卖,落入元朝大将张弘范之手。

文天祥不愿做俘虏,在北押解去见张弘范的路上吞了龙脑自杀,但没有成功。文天祥见到张弘范,不愿给敌将行礼。张弘范就让他写信给另一位南宋大臣张世杰,劝其归顺。文天祥虽知张世杰不会投降,但也不愿写信,只作诗一首交差,这便是著名的《过零丁洋》。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诗充分表现出了文天祥舍身取义的决心,张弘范见劝降无望,将文天祥押解至元朝的大都。文天祥在大都三年,于元朝的威逼利诱无动于衷,最后被害于菜市口。

文天祥乃一介文人,但力主抗敌,多次身犯险境而志不改,正是“威武不能屈”的典范,连元人编修的《宋史》也赞曰:谁说科举不能出伟丈夫呢?

文天祥的作品介绍

作为南宋末年的抗元领袖之一,文天祥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相当高,只是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他曾中过状元。作为科举时代的金科状元郎,文天祥的才学自不必说,只不过由于战争等缘故,文天祥作品本来就不多,尤其以学术著作为少见,多见者乃诗词和序言、赞、辞、颂,代表作有《文山诗集》《集杜诗》《指南录》等。

文天祥画像

文天祥作品以诗词数量最多,也最为宝贵,他的诗词集中在《指南录》以及《指南后录》中,另外《吟啸集》《十八拍》中也有少量词曲。文天祥的诗歌创作及其风格特点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从文天祥任赣州知府开始到夜走真州结束。这个时期的文天祥刚开始聚义起兵,对于收复失地和复兴国家抱有很大的希望,所以诗歌的风格明快、豪放,令人读之热血沸腾。如《赴阙》一诗这样写道:“楚月穿春袖,吴霜透晓鞯。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役役惭金注,悠悠欢瓦全。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全诗虽表达了复国过程辛苦之意,但此时的作者有“填海”的凌云壮志,眼中尽是前途之光明,那一点“楚月”“吴霜”的摧残又算的了什么呢?

文天祥的爱国诗句 爱国英雄文天祥是怎么死的

从“夜走真州”开始,文天祥的诗歌风格开始转变。此时的南宋“行朝”被奸臣把持,文天祥虽然被委以高官,但没有实权,因此诗词中开始显露出旅途艰难之意。特别是崖山兵败之后,文天祥心如刀绞如,诗词风格集沉痛悲壮,又不失典雅。如《南安军 》一诗写道:“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该诗以城郭沦陷和山河永在进行对比,表明了文天祥对于复兴大宋山河的信念和对敌人的蔑视,末两句则突出了作者以死报国的决心。

由于文天祥流传后世的作品大多集中于抗元后期,且多为感慨时事、抒发胸臆之作,故被后人称为“史诗”。

文天祥的名言有哪些

南宋抗元豪杰以文天祥的知名度最高,其抗元事迹为后人所敬仰,其名言也被广为传颂。那么,文天祥的名言有哪些呢?

宋末三杰

文天祥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其言行除了依靠史书记载之外,最主要就是通过他的诗歌来了解了。文天祥是状元出身,文采自不在话下,他在战争的间隙写下了不少诗歌,其中的名句也就成了世人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文天祥的名言中最著名的恐怕要数《过零丁洋》中的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这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名句不谋而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文天祥之死正是重于泰山的。另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也是文天祥的名言。文天祥虽被关押在北方的燕京,但所思所想无不是南方的家国安危,他的心就像磁针一样,永远向着南方。“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这是文天祥《正气歌》的开头,一句“天地有正气”正是文天祥一腔正气的流露,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公义自在人间的一种自信。

文天祥流传至今的名言多与抗元有关,这是因为文天祥后半生的主要活动都是抗元。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宋元两国之间的战争不断,虽然南宋物庶民丰,军事科技相当先进,但也没能逃过灭亡的命运。在抗元斗争中,以文天祥为代表的主战派耗尽心力救亡图存,虽未能力挽狂澜,却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天祥纪念馆介绍

文天祥,江西庐陵人士,曾考取南宋状元,当官当到了宰相的位置,爵位封到了“国公”。文天祥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是天生一副傲骨,被蒙古兵抓捕之后,宁死不降。文天祥的凛然正气不仅受到南宋百姓的钦佩,连元世祖忽必烈也很欣赏,但文天祥并不为所动,拒绝了元世祖的高官厚禄。

文天祥纪念馆

元世祖觉得文天祥这样的人不死,恐怕会影响江南的民心,于是下令处死文天祥。文天祥虽然已经死了几百年,但是他的精神却流传了下来,后人设文天祥纪念馆等场所,用来缅怀这位气节崇高的先人。纪念馆位于吉安城东,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于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该馆占地面积百余亩,主体为一座仿宋建筑,依山势而建,气派雄浑,周围松柏耸翠,四季常青。内设展览馆,通过历史文物、雕塑、文献、图像等形式分组简介文天祥的生平和事迹。

文天祥广场

位于高邮的文天祥广场也是著名的文天祥纪念场所之一。文天祥与高邮的情缘始于南宋德祐二年,当时文天祥和蒙古议和被扣,后脱身至高邮,作《高邮怀旧》等诗,广场因此而建。

方饭亭

方饭亭乃文天祥被捕之处,后人在此建亭以表纪念。亭高9米,内置小亭安置一块石碑,刻有文天祥画像。除上述之外,在北京、江心、深圳以及南通等地均建有文天祥祠,足见文公虽死,精神永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0251/994252436665.html

更多阅读

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之七:文天祥的《正气歌序》

文天祥的《正气歌序》提出的为人要有正气的气节观鼓舞了历代的民族英雄,成了中国人的做人标准。“正气”成了战胜一切邪恶、腐败势力的旗帜。正气歌并序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

文天祥的故事 有关文天祥的故事

因为前几天在新会的崖山看到宋朝和元朝的最后一战的战场,对文天祥的故事非常感兴趣,今天看了一下文天祥的历史,记录下来,我知道北京有个文天祥祠,数次经过都没进过。以后一定去看看。文天祥(1236—1283),男,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自号文山,民

文天祥的诗词 文天祥的词集

文天祥的词集 文天祥文天祥齐天乐(庆湖北漕知鄂州李楼峰)南楼月转银河曙,玉箫又吹梅早。鹦鹉沙晴,葡萄水暖,一缕燕香清袅。瑶池春透。想桃露霏霞,菊波沁晓。袍锦风流,御仙花带瑞虹绕。玉关人下未老。唤矶头黄鹤,岸巾谈笑。剑拂准清,槊横楚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18岁时,文天祥获庐

声明:《文天祥的爱国诗句 爱国英雄文天祥是怎么死的》为网友一闪一闪亮光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