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讲述东北抗联的抗日传奇:《日本军警为杨靖宇将军哭泣》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7:36 日本军警为杨靖宇将军哭泣 来自中国之声
1945年8月9号,在中苏边境上,数十万盟军向日本的最后一个重兵集团关东军发起了总攻。这次总攻之中,上百万的关东军土崩瓦解,中国的东北得以解放。
就在解放东北的盟军序列之中,有一支仅有一千余人的小部队非常引人注目。因为这支部队的作战方式很独特,它居然是以空降的方式在东北的57个点上实行了伞降。这些空降下来的中国伞兵作战十分出色,在关东军的背后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这支部队,就是中国东北抗日联军最后的部队,他们已经在东北和日军进行了14年的苦战。中国东北抗日联军和关东军的决战,在这个时候终于现出了胜负。尽管我们这支部队仅剩不到一千人,但是最终是以凯旋的方式打回了故乡。
对杨靖宇将军的死,日军也有着复杂的情感,野副昌德安排僧侣对杨将军立碑超度
应该说杨靖宇将军的忠诚和勇敢,他这种中国之魂的精神,不但让他的部下追随他一起与日军作战,而且也在他对手之中产生了敬仰和钦佩。
关于杨靖宇将军的牺牲有很多的报道,但是当我细看日军档案的时候,有一件事情却在我心中产生了震动。那就是看到日军清理杨靖宇将军身边的遗物,他们发现除了手枪、怀表等物之外,还有一支口琴。这就让我想起了杨靖宇将军的战友回忆到,杨靖宇将军经常在休息的时候给大家吹口琴,甚至教小战士们吹口琴。杨靖宇将军牺牲的时候已经断粮多日,日军对他的尸体进行了解剖,结果发现他的腹中除了棉花和树皮以外没有一粒粮食。在这种情况之下,将军身边居然还带着一支口琴。这就让我明白了东北抗日联军为什么能在重重围攻之下死战14年。他们是一些热爱生活的中国人,所以他们才会为这个国家拼死奋战。
今天如果到东北的山林里面去,偶然还会看到参天大树上有当年东北抗日联军刻下的字迹。有一位进山的研究人员就看到了这样一幅标语刻在大树上面,写的是“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就是这种对生活的热爱,我想使杨靖宇将军和他的战友们能够为这个国家一直战斗到最后一息。
讲述人:旅日抗战史专家萨苏
采制:中央台记者穆亮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