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作业(第一部分)

海洋生物

舟山菜市场水产种类图鉴

Xx(NAME)

XXXX(CLASS)

(由于文件过大只有分割成好几部分上

传,学长只能帮到这了)

1、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地方名:梭子蟹、枪蟹、海螃蟹、海蟹、水蟹、小门子 英 文 名:Blue swimming crab,Swimming crab,

Blue crab

分类地位: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属

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作业(第一部分)

形态特征:头胸甲长为7~9厘米,宽为16~22厘米。头胸甲呈梭型,稍隆起。表面有3个显著的疣状隆起,一个在胃,两个在心区。螯足发达,长节呈梭柱形,内缘具钝齿。第4对步足指节扁平宽薄如桨,适于游泳。腹部扁平(俗称蟹脐),雄蟹腹部呈三角形,雌蟹呈圆形。雄蟹背面茶绿色,雌蟹紫色,腹面均为灰白色。

生活习性:梭子蟹白天潜伏海底,夜间出来觅食。

分布区域:分布于我国南北各海域。一般从南到北,3~5月和9~10月为生产旺季,渤海湾辽东半岛4~5月产量较大。国内已经有养殖。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zcta (Lamarck)

俗名:蛏子、虫青子 英文名:Razor clam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 瓣鳃纲,真瓣鳃目,竹蛏科

主要特征:贝壳长方形,壳顶位于背缘的略靠前端,约为贝壳全长的1/3处。背脂织近于平行,前、后端圆。两壳关闭时,前后端开口。外韧带黑褐色赂近三角形。壳表生长线显

著。壳的中央稍靠前端有一条自壳顶至腹缘微凹的斜沟,壳面被有一层黄绿色的外皮,在成 长的个体中,常被磨损脱落而呈白色。淡褐色, 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型,自壳顶到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故名缢蛏。

生活习性:生活于盐度较低的河口或有少量淡水注入的内湾,盐度适应范围在4—28%。。 性成熟水温为23.5-19℃。在潮间带中、下区软泥滩上,利用足部掘孔穴后,潜入泥内的深。 分布 : 省内:标本采自嵊泅、岱山、普陀、镇海、宁海、玉环、乐清、洞头、南廘。国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俗名:麻蛤、麻蚶、毛蛤 英文名:Rudder ark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 瓣鳃纲,蚶目,蚶科,

主要特征:壳质坚厚,膨胀,呈长卵圆形。两壳稍不场右壳稍小,背侧两端略具棱角,腹 缘前端圆,后端稍延长。壳顶突出,向内卷曲,两壳完顶距离不很远。壳面放射肋凸出较 密,共33-35条左右,肋上显出方形的小结节,此种结节在右壳上尤为明显。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状表皮,生长轮脉在腹侧极为明显。韧带面不宽,稍倾斜,韧带黑褐色。完内面白色或灰黄色,壳缘具有与表面放射肋相应的或深或钱的小沟。铰合部直,两端较宽。铰合齿密而小,两侧的较大。前闭壳肌痕略呈马蹄形,后闭壳肌痕为卵圆形。

生活习性:生活在内湾浅海低潮线下至水深十多米的泥砂底中,尤喜于淡水流出的河口附近,以4-8米居多。

分布 : 省内:沿海广分布。标本采自定海、普陀、踩泅、镇海、乐清、南房。国内:沿

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

俗 名:蚝、蛎黄 英 文 名:Clam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牡蛎科,牡蛎属

主要特征:牡蛎的两壳形状不同,表面粗糙,暗灰色;上壳中部隆起;下壳附著于的方法个的广泛,较大,颇扁,边缘较光滑;两壳的内面均白色光滑。两壳于较窄的一端以一条有弹性的韧带相连。 生活习性:牡蛎生活的海底坚硬的区域叫做牡蛎床,这些床位于或深或浅的海水或有盐味的河口水域中。牡蛎生活在潮间带中区。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Gould

地方名:海红

英 文 名:Hard shelled mussel

分类地位:双壳纲,异柱目,贻贝科,贻贝属

形态特征:贝壳较大。壳顶尖细,位于壳的最前端。贝壳后缘圆。壳面由壳顶沿腹缘形成一条隆起,将壳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宽大而斜向背缘,下部小而弯向腹缘,故两壳闭合时在腹面构成一菱形平面。生长纹明显,但不规则。足丝孔狭隘,壳表呈深棕色,顶部常被磨损而显露白色。贝壳内面呈天蓝色,具珍珠光泽。外套痕极清晰。壳顶具有两个不发达的主齿,有些个体在主齿的前方又有2~5个小锯齿。韧带褐色,约为壳长的1/2。外套缘具有分枝状的触手,生殖腺成熟充满外套壁。足微扁,呈棒状。足丝淡褐色,较粗硬。 生活习性:生长速度也随地区不同,一般在潮流通畅的地方生长速度较快,即在同样壳高的个体中,其肉质部的大小亦因地而异。雌雄异体,生殖期大约在5~6月。

分布:省内:标本采自嵊泗、普陀,椒江、南麂。国内:黄、渤海及东海。国外;日本海、朝鲜。

经济意义:这种贻贝不仅个体大,肉味鲜美,而且产量也极高,所以是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养殖贝类。过去浙江舟山、渔山生产的淡菜即为此种。也可鲜食,肉可滋阴补肾,养血调经。贝壳可烧石灰或作附着基。足丝可做纺织品的原料。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俗 名:蛤仔、花蛤 英 文 名:Short necked clam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

主要特征:贝壳亚圆形,坚厚,较宽。壳表有花纹或斑点色彩。

生活习性:喜栖息于近河口沿岸或波浪平静的内湾中自潮间带至潮下带10余 米的沙和泥沙质海底者有生长。雌雄异体,北方繁殖季节在6-10月。生活于近河口沿岸和潮间带浅泥沙滩。

分布: 省内:沿海广分布。标本采自普陀、象山、椒江、洞头、南鹿。国内:南北沿海

青蛤Cyclina sinensis

别 名:蛤皮、蛤蜊 英 文 名:Chinese Venus

分类地位:双壳钢,帘蛤目,帘蛤科

主要特征:贝壳中型,韧带外在,位于后方。壳呈膨大的圆形,前端圆弧而後端稍呈楔形,壳的腹缘中央稍尖。壳的内面为白色,内壳边缘带有紫色并有细小的锯齿排列,铰齿发达而坚硬。贝壳内面为白色或淡肉色,边缘呈谈紫色,具有整齐的小齿,靠近背缘的小齿稀而大。 铰合部狭而平,左右两壳备具主齿3枚,集中于饺合面前部。前闭壳肌痕纫长,呈半月 形,后闭壳肌痕九呈椭圆波外套痕显明,外套窦深,自腹缘向上方斜伸至贝壳中心部成 三角状。

生活习性:多生活在近高潮区或中期区上部的泥沙中,并多在有淡水流入的附近栖息,在沙内的栖息深度约为10厘米。在海滩上步行时,如发现有水往从地上射出,多是青蛤受惊 后水管收缩而喷出来的水,然后据此而采集。

分布:省内:标本采自普防、镇海、黄岩、温州、洞头、瑞安、南廘。国内:南

枪乌贼squid calamary

俗 名:柔鱼 英 文 名:sleeve-fish

分类地位:头足纲,二鳃亚纲,十腕目,枪乌贼科

形态特征: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身体细长,呈长锥形,前端有吸盘。鱿鱼体内具有二片鳃作为呼吸器官;身体分为头部、很短的颈部和躯干部。身体细长,呈长锥形,其中两只较长。头部两侧具有一对发达的眼和围绕口周围腕足。

生活习性:主要渔场在中国海南北部湾、福建南部、台湾、广东、河北渤海湾和广西近海,以及菲律宾、越南和泰国近海,其中以海南北部湾、渤海湾出产的鱿鱼为最

乌贼Sepia esculenta

分类地位:头足纲,鞘亚纲,乌贼目,十腕总目

主要特征:乌贼身体可区分为头、足和躯干三个部分,躯干相当于内脏团,外被肌肉性套膜,具石灰质内壳。头位体前端,呈球形,其顶端为口,四周围具口膜,外围有5对腕。头两侧具一对发达的眼,构造复杂。眼后下方有一椭圆形的小窝,称嗅觉陷,为嗅觉器官,相当腹足类的嗅检器,为化学感受器。

生活习性:捕食虾蛄、扇蟹、鹰爪虾、毛虾和幼鱼等。本身为带鱼、鳓鱼、海鳗等凶猛鱼类的猎食对象。卵子分批成熟,单个产出,多结附于海藻枝上,个体产卵量几百

海瓜子Moerella iridescens

俗 名:花蛤、砂蜆子 英 文 名: Variegate Venus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双壳钢,帘蛤目,樱蛤科

主要特征:壳厚而坚,外形圆形或近三角形。壳面光泽,具同心圆的轮脉,黄褐色或棕褐色,壳内面白色或青紫色

口虾蛄Squilla oratoria, Oratosquilla oratoria

俗名:虾蛄、虾拔弹、虾救弹、虾耙子、琵琶虾 英文名: mantis shrimp

分类地位:甲壳纲,口足目,虾蛄科,口虾蛄属

形态特征:体长130毫米左右。本种是我国南北沿海最普通种。头脑甲比一般的种类较宽广,前侧角成锐刺,两侧各有5条纵脊,在中央脊近前端部分成“Y”叉状,在深陷的颈沟周围的胃部高起。胸部第5—8节各有2对纵脊;第5—7购节的侧突各分前后两郁。在第5胸节的前部侧突长而尖锐且曲向前侧方,在后部的短小而直向侧方,是本种主要特征之一。 生活习性:穴居于海底泥沙砾的洞中,常摇动腹部的鳃肢,以广水的接触面而营呼吸。 分布: 本种广泛分布于我国近海区和沿岸,一船在5~60米的水深都有发现。在浙江近海水产资源调查中出现频率达50%以上,以石浦海区为最多,在潮间带区也很普通,是口足类的优势种。

经济意义: 这种动物体形比虾类大,因其在浙江分布广,数量多,肉软可作鲜食和虾省,是富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可作为捕捞对象,常与哈氏仿对虾、中华管鞭虾、细巧仿对虾等一起捕捞到。它的成体和幼体又是大黄鱼、小黄鱼、带鱼、等经济鱼类及梭子蟹等的重要天然饵料。因刺多食用时用管插入腹面后节,使分离背腹甲壳折转两

短蛸Octopus ocellatus

俗 名:章鱼、八带、短脚峭 英 文 名:Shortarm octopus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 、 章鱼科、 章鱼属

主要特征: 胴部短小,亚圆或卵圆形。头足部具有肉腕4对,一般腕的长度相当于胸部的2~5倍。腕上有大小不一的吸盘。无肉鳍,壳退化。雄性右侧第3腕茎化,端器较小,回锥派由两边皮肤向腹面卷曲而成。有纵沟,腕侧膜较发达,形成输精沟。生活时,体褐黄色,浸制后,体变紫褐色,背面浓,腹面谈。内壳退化。

生活习性:为沿岸底栖种类,体小腕短,游泳能力较弱。靠漏斗射水的作用进行短距离游 泳或以吸盘吸着其他物爬行。有钻沙隐蔽的习性。以蟹类或贝类为食物。卵生,分批产 卵。产59期约3-5月, 4月最盛。卵大,米粒状,长径4.5-6.3毫米。产于海底洞穴、海藻或空贝壳内。适温15-20℃,适宜盐度29-35趴经过40余天的孵化期,稚仔孵出约10毫米左右。

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 (Miers)

地方名:秤钧虾、滑皮、硬壳虾

分类地位: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仿对虾属

形态特征:体长60-95毫米,甲壳较厚而坚硬,表面陷沟处有软毛。额角长,末端尖细,基部上缘微隆起,中部向下弯曲。眼较大,呈肾状,斜生,眼柄粗短。

生活习性:生活于沿岸水深70米以内,可栖息于各种不同底质的海底。在浙江海区,夏季分布广,多密集于30米以内近岸区域, 8月份多在水深20米近岸海蜕在石浦附近和长江口隘近一带较多,但在近海的外侧30米以上就减少。11月份北部的虾群已逐渐向东南深处较因海域迁移。春暖以后,又逐渐向浅海近岸移动。在大陈、洞头渔区很少捕到。

分布: 国内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南海。国外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新加坡、

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H.Milne-Edwards)

俗 名:黄虾、大脚黄虾、满堂红 英 文 名:Coastal mud shrimp

分类地位: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管鞭虾科、管鞭虾属。 形态特征:甲壳薄而光滑,体橙红色。额角短,末端伸至眼末,上缘具8-10齿(包括胃上刺)有3-4齿位于头胸甲上。无颊刺。雄性交接器前部近侧缘有2对突起,其前缘生有许多微小齿。雄性交接器具—长椭圆形的突起,上生有毛,后部稍狭,该突起的前方有一圆形突起,其中央稍凹,周围生有毛。身体棕红色,上有淡紫色斑点,第1触角鞭、尾节、第1、6腹节的末缘及各腹肢的颜色较深。腹节有较深的红色横带。

标本采自杭州湾、舟山群岛、象山(大目洋、岱山)、洞头(大三盘)。

生活习性:喜栖潜于沙泥底内,水流可通过第1触角鞭形成的管道,进入鳃腔,以进行呼吸。

分布:国内分布于东海、南海。国外分布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

经济意义: 壳薄肉嫩,可鲜食,也可制虾仁,且也是经济鱼类的重要饵料。是我省

日本囊对虾Penaeus japonicus

俗 名:日本对虾、竹节虾、斑节虾、花虾、花尾虾 英 文 名: Common shrimp

分类地位:属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囊对虾属

形态特征:体被蓝褐色横斑花纹,尾尖为鲜艳的蓝色。额角微呈正弯弓形,上缘8~10齿,下缘1~2齿。第一触角鞭甚短,短于头胸甲的1/2。第一对步足无座节刺,雄虾交接器中叶顶端有非常粗大的突起,雌交接器呈长圆柱形。

生活习性:栖息于几米到100米水深处(10-40米范围内数量较多),底质为沙质或沙泥底,主要摄食底栖生物,如双壳类、多毛类、小型甲壳类等,也摄食少量的底层浮游生物和底层自游生机幼虾阶段多分布在盐度较低的河口和港湾中,随着个体的成长,逐渐移向较深的海区生活。

分布:国内分布于东海、南海。国外分布于日本北海道以南、朝鲜、非律宾、印度尼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

俗名:白脚虾

英文名:white-leg shrimp

分类地位: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

形态特征:头胸甲具肝刺及鳃角剌;肝剌明显;第1触角具双鞭,内鞭较外鞭纤细,长度大致相等,但皆短小(约为第1触角柄长度的1/3);第l-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第4-5对步足无上肢,第5对步足具雏形外肢;腹部第4-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不具缘侧剌。

生活习性:南美白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主要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

日本蟳 Charybdis japonica

地方名:海鲟、石蟹、石夹红 英 文 名:Shore swimming crab

分类地位: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虫寻属

形态特征:头胸甲长65毫米,宽94毫米。头

胸甲呈横卵圆形,表面隆起,幼小个体,甲面密具绒毛,成长个体后半部光滑无毛。胃、鳃区常具微细的横行颗粒险线,有时在前胃区隆脊的两例,各有1短斜隆线。额稍究有6锐齿,中间2齿较突出,第1侧齿稍指向外例,第2侧齿较窄。内眼窝齿比各额齿大。眼窝背缘具有2细缝,腹缘具1缝。前例绦拱起,具有6齿,尖突,各齿外缘朗显拱曲并长于内线,仅第1前侧齿外绦稍凹,末齿最尖,但不比其前的各齿九伸向侧方。第3颚足的长节外末角例团,稍向外侧突出。两整壮大,稻不对称,长节前缘具有3枚稍大的棘刺,基部的l枚最小。标本采自嵊泅、普陀、象山、椒江、洞头、瑞安、平阳。

生活习性: 生活于低潮线附近,棚居于有水革或泥沙的水底或潜伏石下,活时个体呈青绿色。

分布:国内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

经济意义: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蟹类,除网捕外,也可用蚯蚓钓捕。

锈斑鲟Charybdis feriata

俗 名:花斑鲟、花蟹、红蟹、斑纹鲟 英 文 名:Coral crab

分类地位: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蝤蛑科

分布区域:分布于中国东海、南海的浅海海域,为人们喜爱的常见食用蟹类,色鲜艳

单齿螺Monodontalabio(Linnaeus)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们、腹足纲、原始腹足目、马蹄螺科、单齿螺属 地方名:芝麻螺

形态:贝壳坚厚,呈塔形,螺层6层,缝合线浅,螺旋部稍高,体螺层膨大。每一螺层具带状的螺肋5~6条,在体螺层为15~17条。壳表暗绿色,螺肋上具有黄白色、红褐色方斑。

壳口内唇有一齿状突起。壳口外唇的内缘具1排褶齿。厣角质,圆,有旋纹,核在中央。量度壳高壳宽壳口宽18.5[17.515.5[13.7

习性:多生活在潮间带中上区的岩石上,喜群栖息于石缝或石块之下。

分布: 省内:沿V‘分布。标本采自定海,嵊泅,普陀、象山,三门,椒江、温岭。玉环、洞头。国内:中国沿海广为分布。国外:印度洋、太平洋。经济意义食海藻,对藻类养殖有害,肉可食。·

微黄镰玉螺Polinices fortunei

俗 名:香螺、福氏玉螺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异足目、玉螺科

主要特征:贝壳卵圆形,壳质薄而坚硬,螺层约6层,每层高、宽度增加较快,壳而凸,缝合线深而整齐。螺旋部高起,约与体螺层相等,壳顶尖细,体螺层膨大,壳面光滑无肋,生

长线细密而显明,有时体煤层表面形成较大的纵列榴缕。壳面黄褐色或灰黄色,螺旋部多呈淡育灰色,并且愈向壳顶色愈浓。。壳黄白色,布满紫褐色斑点。基部白色,壳顶紫色。壳口卵圆形,内青白色。

生活习性:该种主要生活在潮间带泥质的海滩,也能生活在泥沙滩上。约在夏秋之间产卵 为贪肉性动物。退潮后可以看到它们甸甸子海滩上或钻入沙内觅食。

分布: 省内:沿海广分布。标本采自嵊泅、岱山、普陀、宁海、三门、温岭、乐清、洞头。

扁玉螺Neverita didyma

分类地位:腹足纲,异足目,玉螺科

主要特征:贝壳呈半球形,坚厚,背腹扁而宽。壳顶低小,螺旋部较短,体螺层宽度突然加

大。壳面光滑无肋,生长纹明显。壳面呈淡黄褐色,壳顶为紫褐色,基部为白色。 生活习性:玉螺在沙上爬行后,由于前足锄沙的作用,常留下一条清晰的痕迹,退潮后采集者可以跟踪这行

生活习性:生活于潮间带至37米深的沙质海底,用发达的足部在沙底爬沉能潜入沙中10多厘米深捕食竹蛏、西施舌和其他贝类,约8—9月产卵,卵群与泥沙结合成领状。 分布:省内:沿海广分布。标本采自乐清、洞头、平阳。国内;沿海广分布。国外:日

黄口荔枝螺Thais luteostoma(Holten)

俗 名:辣螺

分类地位:腹足纲,狭舌目,骨螺科,荔枝螺属

主要特征:贝壳中等大小,呈纺锤形,壳质坚硬,螺层约7层,缝合线浅,不明显。螺旋部较

高,约为壳高的1/2。整个壳面还密生许多细的螺纹和非常细密的生长纹。壳面黄紫色,在角状突起部呈土黄色。壳口长卵形,内面土黄色。

生活习性:生活在潮间带中、低潮区的岩礁间。肉可食,喜食其他贝类。中国沿海均有分布。

日本也有分布。

红螺Rapana bezona Linnaeus

俗 名:皱红螺 英 文 名:Oyster drill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狭舌目,红螺属

主要特征:海螺壳大而坚厚,呈灰黄色或褐色,壳面粗糙,具有排列整齐而平的螺肋和细沟,壳口宽大,壳内面光滑呈红色或灰黄色。螺层约7层,缝合线浅,生长线显明。壳面刻有细密而稍凸的螺肋,其上被密集的生长纹划成鳞片状.在体螺层的下半部有3条稍为粗壮的螺肋.有的上面具有短的角状突起,在最下部的一条有的为翘起的鳞片状突起。 生活习性:生活在浅海数米水深的沙泥质海底,幼小的个体在低潮线有时也能来到。 分布:省内:暖水种。标本采自普陀、象山、三门、洞头、平阳。国内;还见于我国浙江

尖头斜齿鲨ScoliodonlaticaudusMülleretHenle,1838

英文名:Spadenoseshark、sharpheaddogshark、Yellowdogshark、Yellowdogshark 日文名:ヒロアンコウザメ 地方名:斜齿鲨

分类地位:真鲨目Carcharhiniformes、真鲨科Carcharhinidae

体延长,较细小。头很平扁,背面从头后至吻端剧斜。背腹面自吻端至第一鳃孔具1侧突。吻长而扁薄,背视三角形,口宽大,深弧形。上下颌齿侧扁,基部宽扁,边缘光滑,齿头外斜。眼小而圆,瞬膜发达。喷水孔消失。鳃孔5个。背鳍2个,无硬棘,第一背鳍中大,第二背鳍很小。背面和上侧面灰褐色,下侧面和腹面白色,无任何色斑。暖温水性近岸小型鲨类,一般个体长100cm左右。以小型硬骨鱼类、头足类及甲壳类为食。胎生,1~2年性成熟,最长寿命6年。我国分布在南海和东海,舟山海域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0451/49323180003.html

更多阅读

神奇的海洋生物——海兔 神奇的海洋

以前我看到过一些奇特怪异漂亮的海洋鱼类图片都不知道叫神马名字,今天在网上发现了两种我曾见到过的海洋生物其中之一叫海兔。(还有一种叫海蝴蝶明天再介绍)介绍给大家共同分享。海兔不是兔。海兔头上的两对触角突出如兔耳,体光滑,或有

第153节:危险的海洋生物

系列专题:《一本救命的书:怀斯曼生存手册》  6 危险的海洋生物  这里所列举的海洋生物和鱼类都十分危险,多数生物或者鱼类,它们与人接触时,可以使人感染毒素,或者它的肌肉中含有毒素。  在河流中的危险鱼类  1. 电鳗,身长几乎接

最漂亮的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

由于我星期六、星期天都看科教节目的自然传奇,我懂得了海洋生物的特点。鲨鱼是海洋里的大王,不论谁都很怕它,鲨鱼是海里唯一可以咬破海龟壳的鱼。海星很美,但你最好要小心。有的海星长有刺,有的有致命的毒素。海洋生物真神奇!河南开封

声明:《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作业(第一部分)》为网友不言放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