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0日,是第27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定期检查口腔,远离口腔疾病”。专家表示,口腔常见病如龋病、牙周疾病等,多为隐匿且缓慢发生的,市民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牙不痛就没有病”,其实只是绝大部分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一般不易察觉,等到出现疼痛、出血或牙龈肿胀等不适症状时,“牙痛时再去看医生,可能已经发展到了疾病的中晚期,治疗起来比较复杂。”
专家呼吁市民最好进行定期口腔检查,一年内做1—2次最为合适,“口腔疾病尽早发现,治疗效果更好,费用和时间也可以省下好几倍。”
现状
多数受访者均称从未定期检查口腔
口腔疾病,也需要定期检查,在不少市民看来,这确实是个比较新颖的观点。因为一般在体检套餐中,也极少见到口腔疾病的检查服务。
让你觉得最困惑的口腔问题是什么?如果出现牙疼,你会及时就医吗?22日上午,记者在网上进行调查问卷,共有20名网友进行回应。
牙周炎、龋齿是困扰市民口腔健康的主要原因。被调查者中,有70%以上的人患有轻、中度的牙周炎,均有明显的牙结石,及轻度的牙体松动,症状表现为,平时刷牙及吃某种食物时,常易出血、牙龈肿大、口臭、牙齿对刺激的食物过敏等。
80%的受访者认同“定期口腔检查非常必要”,但87%的受访者称“只有在牙齿出现了问题时,才会去口腔医院就诊”;还有52%的受访者选择了“即使出现牙疼,也会不予理睬,坚持一段时间”;会“寻求定期口腔检查”的受访者少之又少,多数受访者均表示从未定期检查口腔。
特点
很多口腔疾病都是“隐而不发”
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只要牙齿不痛、不出血、不松动、胃口好、吃嘛嘛香,牙齿就是健康的;刷牙时偶尔牙龈出血,口腔有异味,应该也无关紧要。殊不知,就在掉以轻心的时候,口腔疾病可能已经偷偷侵蚀到你的牙齿和全身,如不及时诊治,不仅会出现“满口牙齿掉光”的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引起全身性的疾病。
“很多人误认为,重视口腔卫生问题,就只是刷刷牙这么简单。”专家介绍说,国外对口腔的检查和保健就做得非常好,市民成年前由政府出钱进行口腔定期检查,长此以往,市民养成了口腔检查的习惯。如果定期检查,口腔疾病基本上都会及时得到治疗,等到疼痛时再去看医生,将面临高昂的治疗费用。
但是清远则不然。专家每周都会有一天时间进行专家门诊,在他印象中,只有极个别市民偶尔会来挂号,“请医生看看牙齿行不行。”但是多数市民并非如此,基本上都有牙齿疼痛了,才去治疗,“根据现有的经验,清远市民中能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最多不超过5%的比例。”
其实,很多口腔疾病需要更为专业的检查,才能够“显形”,“隐而不发”才是这些疾病的常态。专家告诉记者,通过刷牙等方式预防口腔疾病仅能占比10%—20%,将近80%的疾病还是需要专业医生去处理,因此认为通过刷牙就能预防口腔疾病的想法,并不科学。
案例
窝沟封闭术可有效减少龋齿